秘法吐纳的习练精髓!
呼吸吐纳就是人体的呼吸运动。掌握呼吸吐纳的理论与方法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健身气功锻炼过程中,深刻理解呼吸吐纳理论,正确掌握呼吸吐纳方法,对于提高练功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呼吸吐纳锻炼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吐故纳新;一个是定气敛神。所谓呼吸就是呼出浊气,吸进清气;吐纳就是吐出故气,纳入新气。无论是中医学所说的肺,还是西方医学所说的呼吸系统,它们的功能都是呼浊吸清,吐故纳新,实现人体的气体交换。进行呼吸吐纳锻炼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增强呼吸系统吐故纳新的功能。关于呼吸吐纳锻炼目的的记载,在我国的一些古籍文献中早有明确阐述。如《庄子 ·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此导引之士,养形主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无论是不是记载中“所好者”,吐故纳新都在进行着,这是生命的本能需要。正如《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一书所言:“一呼一吸为一息,不呼不吸亦为息。”其意思是说,我们平时未能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的呼吸,但呼吸是客观存在的。而在健身气功锻炼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呼吸的调整,选择和掌握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呼吸方法。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运动,是由许多呼吸肌的协同动作来完成的。呼吸肌虽为骨骼肌,但呼吸运动除了具有随意性外,还具有自主性。呼吸的深度和频率能随机体活动的水平而改变,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呼吸的这种适应性变化完全依赖于神经中枢的调节。正是因为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使得呼吸吐纳另一个目的的产生具备了生理基础。这就是呼吸吐纳的调节具有“定气敛神”的作用。即通过深、长、匀、细的呼吸运动的锻炼,产生心理平衡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四种健身气功功法都非常注重缓慢柔和的形体活动与深、长、匀、细的呼吸吐纳相配合,从而达到心静体松的目的。
人体适应性原理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理论基础,呼吸吐纳锻炼的生理学理论基础也同样是——人体适应性原理。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是刺激产生的源泉,刺激是产生兴奋的必要条件,兴奋是反应的基础,而反应又是适应的前提,因而,变化是适应的基础和前提。整个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遵循人体适应性原理,运用最合理的变化产生最合理的适应。正如运动训练学中的“负荷与应激训练原理”开篇语中所说:“产生训练适应的直接因素是各种外部刺激。”从运动训练的角度来讲,各种各样的呼吸方法和呼吸形式都是可以用来进行呼吸锻炼的内容和素材。通过各种各样呼吸方法的锻炼达到控制和运用呼吸肌,提高呼吸肌的力量与协调等运动能力,从而提高呼吸系统机能的最终目的。无论呼吸的形式如何变化,都不过是神经系统调控下的呼吸肌和其他肌肉的不同舒缩活动而已。呼吸运动的形式除了根据参与呼吸运动的呼吸肌的主次、多少和呼吸肌用力程度来划分之外,还可以根据呼吸肌舒缩的速度分为匀速和变速呼吸,根据呼吸间断与否分为正常呼吸和停闭呼吸。如,一呼一吸、呼气——闭气——吸气、吸——闭——再吸——再闭——呼——再闭——再呼,即所谓两吸两呼或者三吸一呼、三呼一吸;根据呼气和吸气时的不同变化分为正常呼气、变化吸气、正常吸气、变化呼气,如匀速吸快速呼、快速吸匀速呼;还可以根据其他肌肉活动参加与否(如运动训练中的“呼吸与动作配合”)分为出声呼吸、无声呼吸、发音呼吸、提肛呼吸、提踵呼吸等。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呼吸锻炼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好像是老生常谈,但他们之所以被常谈不是偶然的。对于呼吸锻炼来说,这些原则是防止锻炼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重要保证。
在身体锻炼上,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硬”练,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勉强做一些很吃力的动作,久而久之,吃力逐渐变为不吃力,乃至于变为轻松。“硬”练的极致就是竞技体育,在运动会上,尽力拼搏是出成绩、拿金牌的金科玉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就是“更高、更快、更强”。作为追求和展现人类运动潜能发展极限的竞技体育当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硬”练并不是人们日常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则,尤其不适用于呼吸锻炼。呼吸锻炼一定要顺其自然,也就是“软”练,任何“硬”练都于事无补,甚至会带来副作用。前面已经说过,呼吸锻炼很精细,必须悉心体会。在此过程中,不能有过强的主观调节意识,否则会掩盖呼吸锻炼中细微的自然变化,如果漏掉了那些细微的自然变化,呼吸锻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硬”练大都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支配,这本身就不适用于呼吸锻炼。此外,无论是过度吸气还是过度呼气,都很容易产生胸闷、头晕等不适和副作用。古人讲练呼吸要“用意不用力”,而且讲用意也要“似有似无”,就是说不能“硬”练,要因势利导。由于呼吸锻炼的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做到一步之后,下一步才能在此基础上发生,所以必须循序渐进。有没有跳过哪一步或者三步并两步的可能呢?答案是没有。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一个萝卜一个坑地扎实前进。对于已经学有所成者,可能会在操作上省略一些步骤,但前提是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步骤,而且,这些步骤产生的效果已经完全被吸收,成为了他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学已有成者的省略,并不是跳过了哪一个不曾练习过的步骤,而是已经将该步骤熟练至极,融化于日常的呼吸过程之中。显然,就学习的全过程来说,他并没有跳过任何一步,他是在走过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阶段之后,才加快脚步的。例如,在练习顺腹式呼吸的时候,要求吸气时小腹膨出,呼气时小腹回缩,也就是呼吸的支点从胸部下移到腹部。要做到顺腹式呼吸,就必须先找到呼吸支点的感觉,也就是找到吸气与呼气在感觉上的出发点和归宿。日常的呼吸支点是在胸部,找到日常的呼吸支点后再逐渐下移,才能逐渐形成顺腹式呼吸。如果没有找,或者找不到呼吸支点的感觉,只是单纯地在呼吸时鼓肚子或瘪肚子,不但练不好顺腹式呼吸,还可能出现不适和偏差,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因此,找到呼吸支点的感觉、找到胸部的呼吸支点、下移胸部的呼吸支点这三个步骤,初学者不能省略哪一个,也不能改动操作的先后次序。如果学已熟练,可以一步到位形成顺腹式呼吸,但前提是这三个步骤已经浑然一体。
呼吸锻炼属于慢功出细活,其效果的取得不会一蹴而就,而只能逐步积累。正因为如此,呼吸锻炼要取得效果必须持之以恒。生命在于呼吸,对任何人来说,呼吸都不可离之须臾,正常人每分钟就要呼吸12~16次。鉴于呼吸如此之重要,如此之频繁,对它做任何变革都必须小心谨慎,必须小步前进。任何呼吸锻炼都意味着要对日常的呼吸做一些变革,如果变革的步伐过快,就有可能会对日常的生活构成不利影响。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主动改变呼吸的频率,让呼吸的速度加快一倍,那么,这个人只能处于气喘吁吁的状态,而如果终日气喘吁吁,他又如何能生活呢?总之,强调匀、细、深、长的呼吸与柔慢舒缓的肢体动作相配合,是健身气功的特色之一,也是呼吸吐纳锻炼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进行健身气功锻炼时,一定要重视呼吸吐纳,了解并掌握呼吸吐纳的基本理论与锻炼方法,把呼吸吐纳的“内动”与肢体运动的“外动”紧密结合,做到内外兼修。这样就能提高健身气功锻炼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