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疗了两年多,一副药几百块钱也无法治愈,就这样轻易搞定了

1、一个典型案例

2个月前,接诊了一患者,梁xx,男,47岁,出现四肢发麻、乏力、头痛、头部发麻有两年多的时间,诉曾辗转多家市三甲医院,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经抗焦虑、抗抑郁、营养神经、止痛等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不甚理想,逐渐出现情绪低落、伤感、易哭等症状。

后患者慕名到深圳市XX区中医院求助于数位著名中医专家、教授的诊治,希望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这其中有一位专家来自北京,开的每副药的价格都要好几百块。可惜的是,持续治疗了几个月也未见明显疗效。

一副药好几百块的价格据说依然门庭若市、一号难求。一副药几百块也从侧面说明了名医出高效的另一原因——用好药,效果自然更好。咱们小医生一副药要个一百块都觉得很多了,有时候想用点名贵的药材来提高疗效,却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再说患者也消费不起。

鹿茸、阿胶、全蝎、西洋参、人参、麝香、穿山甲等等,价格高,疗效自然是同类药中的佼佼者。我们不能期待党参有人参的补气效果,也不能指望乌梢蛇有蕲蛇的祛风湿功效,更不能期望石菖蒲有苏合香的开窍作用,就像我们不能要求锄头的挖土效率有挖掘机那么高一样。

可以说这些药,一般的医生用不起,普通的老百姓也消费不起。

我曾有幸地跟随过几位国医大师出诊、学习,看他们用西红花、川贝母、西洋参、穿山甲、林下参、全蝎、蕲蛇等名贵药材的频率很高,而且一开药都是一个月两个月的(患者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抢一个号也不容易,复诊一次很难,治的都是慢性病、疑难病,所以每次都是开很多的,开少了患者也不干),医术、名贵药材、绝对的依从性、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加上足够长的治疗时间,想不出效果都难的。

可是这个患者为什么看了好几个名医,也用上了不少名贵的药材,还是没有起到期望的效果呢?

当痛苦不堪的梁先生经其亲戚介绍给我治疗的时候,我仔细看了一下他提供的处方,总得来说是以温阳通络、补气血、活血、祛风湿为主,用的名贵药材先后有阿胶、人参、全蝎、蜈蚣、穿山甲、鹿茸、西洋参、水蛭等;温阳用的附子、肉桂、干姜的出镜率也很高。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抑郁症之“大实有羸状”》,讲得主要就是抑郁症的证候有不少属于“真实假虚”、“真热假寒”的。头晕、乏力、心慌气短、胆怯、出冷汗、精神萎靡、怕冷、阳痿等等症状都是虚、寒的表现。可是在一派虚证的表象之下,我们会发现患者还有心烦易怒、易激惹、口干口苦的表现,而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往往是疾病的本质。

从病史和症状特点来分析,这位梁先生基本符合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我曾写过的一篇文章《隐匿性抑郁症》):一开始是躯体化的症状表现,慢慢情绪障碍的特点才逐渐显山露水。

这个病人呢也不属于单纯的“真实假虚证”,舌是淡的,脉比较细弱,左关部和尺部略显弦长;脸色也偏苍白。虽有心烦,却不怎么爱发脾气;喉中有痰,性状多偏清稀,应该还是虚实夹杂多点,脾肾虚、肝郁、痰浊内阻俱有。

谈到这里大概大家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些中医大家的方药没有起到效果了——辨证方向有点问题,方向不对,用再名贵的药材也难以奏效,有时候还可能南辕北辙。

辨证和辨病都很重要,名医大师也未必就样样精通,高手也有盲区,父亲常说:“再高明的医生也有一些病看不准”——这一点在中医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很多的疑难病、疑难杂症都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也就是中医的郁和痰的问题。针对该患者,我在治疗上选用的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温胆汤,重用了姜半夏。另外呢,加用了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当归、吴茱萸暖肝助阳;原来的抗抑郁西药方案暂时不变。

说说这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该方脱胎于四逆散和小柴胡汤,徐灵胎说“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刘渡舟老先生也有确切治验,有人说是治疗抑郁症的专方。这么多年,我治疗的抑郁症甚多,据我的经验体会,该方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方中的铅丹有毒,现在基本不用,市场上也找不到,用生铁落或者磁石代替可能对疗效也有影响。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已经大为改善,情绪好转,乏力、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大为减轻,仅有头部轻微发麻,可以说是效如桴鼓了。

2、讨论(深度)

这个患者一开始单用西医疗效不佳,希望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找了几位名医大家,用了很多名贵的中药无效。后来经介绍找到黎医生治疗,同样是中西医结合,只是中医的思路和方案大有不同,结果大相径庭。这说明一个道理:中西医结合,西医诊断用药要正确,中医的辨证遣方也要准确才能取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很多朋友总觉得既然辨证准确了,就按照中医的方案治疗呗,为什么要用西医?中医不是更治本吗?

其实我觉得吧,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西药治疗某些病确有高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西为中用?张锡纯、唐容川在一百多年前都会倡导中西医结合了,比如张锡纯就把阿司匹林就当做一味“中药”来使用,来等同看待,为什么到了今天还有那么多人执着于“纯粹”的中医呢?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医生就没有这个认识?是不敢认识还是水平上没有这个觉悟?抑或是有经济利益的考量?还是借炒作纯中医,来标榜自己是“真中医”?

讽刺的是,我见过个别处处标榜自己是“真中医”的医生,自己孩子发高烧既然不敢用中医方法处理,赶紧送急诊科打吊瓶;家人一生病就急急忙忙、慌不择路地往医院送……这是想诠释现代版的“医者不自医”吗?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一些西药看成是中药的一部分,是中药方子里头的一味药,充当佐使作用。哪怕是充当君药又如何?能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就可以了!管他白猫黑猫呢?

一个中医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擅长用西药来配合中药,把西药当做中药方子的一味药来使用,这也是一种水平,有时候还不是一般的水平。如果有某些中医对此进行攻击和嘲讽,个人觉得那是他自己的水平有限、格局不高,且问:您有当年张锡纯、唐容川的造诣?!

我还想弱弱地问一句,那些持中医治病就该纯粹用中医的方案的朋友,假如您面对的是重度的郁抑症、精神障碍,您也能用纯中医治好?哪怕是30%的治愈率,个案不算,个案严格来说就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我就不敢,我承认没有这个水平,但是我可以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帮助患者。西药照用,到一定程度了再慢慢减。

我最近就有一个患者,20出头,患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在XX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两年多了,病情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是还是自知力缺失,整天关在屋子里,寡言少语。一个月前找的我配合中药治疗,吃了一个月药,头两天来复诊,感觉像是换了一个人,目光有神,对答如流,一改之前神情呆滞、思维迟缓的状态,父母大喜

另外,恶性肿瘤呢?哪位仁兄敢建议患者放弃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用纯中医?如果是糖尿病呢?也劝患者停用胰岛素、降糖药,改用纯中药?有这个胆量和自信的,我只能说他对中医的疗效和疾病的本质认识不够深刻。

我曾经有一位老同事,本是老牌的中山医毕业生,毕业后一直从事西医,由于对中医兴趣浓厚,长期自学中医,非常痴迷和努力,我还曾经和他结伴前往市卫计委(以前叫市卫生局)主办的经方培训班学习,是一个典型的西学中的好医生,不料却闯下了大祸。他医治一个甲亢病人的时候,建议患者停用西药,改用他开的中药,结果该患者出现甲亢危象抢救无效,一命呜呼。

我常说,中医和西医在学术上是很难融合的,毕竟是两套迥然不同的认识体系,但中西医在治疗上是可结合的,中医不必排斥西医,西医也无需排斥中医,作为患者就更没有必要抵制中医或者西医了!毕竟,疗效才是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