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每天都吃什么?可不是像“满汉全席”那么简单!
在清代,皇帝每天吃饭的时间称为“用膳”,而且时间并不是我们现在的一日三餐。因为要上早朝,所以皇帝的早饭时间都吃的比较早,一般安排在早上6~7点;另一餐是“晚膳”,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晚餐,皇帝的晚膳一般都是下午12点至14点之间。
这两餐是皇帝的固定的吃饭的时间,除此之外,皇帝还会在晚上6点左右,加一个“晚点”,只要皇帝在宫中没有外出,这三个时间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皇帝吃饭的地点也不像我们电视上看到的清宫剧,皇帝宠爱谁就和谁一桌用餐,为了皇帝的人身安全,清代皇帝大部分时间,还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吃饭的。没有特殊情况,妃子、皇子、太后都是在自己的宫中用餐。
清朝虽受蒙古族的影响很深,在饮食上以牛羊肉、奶茶为主,但是入关之后,特别是康熙、乾隆皇帝对于汉族文化的接纳、吸收,极大地改变了清朝皇族的饮食。
康熙、乾隆两任皇帝都很喜欢下江南巡视,而当时最富庶的地方就是江浙一代。因此,江苏菜在康熙、乾隆时期非常火热,甚至乾隆还在宫中供养了苏州厨师,为的就是能吃到正宗苏州菜。
清朝传统的食物是以面食为主的,统称为“饽饽”,这种食物在许多清宫剧中都被忽略,其实这才是清朝最常见的食物,清朝最早的时候是用饽饽来作为祭祀食物。
除此之外,米粥、各种发糕也是清朝常见的食物。“满汉全席”应该是清朝最有名、规格最高的宴席,所谓的全席,就是满族的饽饽和汉族大菜的集合宴。
在雍正时期已经初具规模,经过乾隆、嘉庆两任皇帝的增加修改,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汉族的“汉菜”主要有5中:第一种以海鲜为主,海参烩猪皮、燕窝鸡丝汤等10样;第二种以水陆八珍为主,鲫鱼烩熊掌、糟猩烩猪脑等10样;第三种是以时鲜肉菜为主,甲鱼粥、猪脑羹等10样;第四种主要是蒸烤类菜肴等20样;第五种是下酒菜,具体数量不详。
这样对比看来,“满汉全席”还是汉菜撑起了大局,清朝传统食物过于单调。
提起古代的皇帝,我们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锦衣玉食。每天的饭都是满汉全席,其实也有一些清朝的皇帝是非常节俭的,比如顺治、光绪等。
但是,皇帝无论怎么说也是皇帝,吃的东西不会少,除了每天的正餐,一次饭后水果的糕点就有二十四样。例如:糖大扁、糖桃占、花生占、大西瓜子等等,虽然样子多,但都是小零食。
清朝紫禁城里的“御膳茶房”代表了宫廷御膳的风味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君王的口味也大多都不一样,御膳房提供的美食也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
满族早期主要是游牧生活,以打渔、打猎为生,也会采集山货野果,食物的种类比较单一,大多为牛、羊、马、以及狍子等各种山珍野味,乳制品也有很多,蔬菜就比较少了,烹饪方法也简单,水煮、烧烤居多。
东北部地区寒冷,所以满族很喜欢吃火锅,这样的习惯也在清朝保持着。
各种甜食、饽饽、蔬菜蘸酱也是满清皇帝以及宫中妃子、皇子最喜欢的美食。随着清王朝逐渐走向强盛,满汉也进一步融合,到了康熙年间,满汉一家更是成为一项国策,康熙在到山东曲阜祭拜孔子的时候,当地官府就献上了满汉大餐,历史上的康熙对中外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相当包容,这顿饭深得康熙的欢心,满汉同席的情况也逐渐盛行,这便是满汉全席的雏形。
让我们来看一下溥仪皇帝丰富的饭食吧
早膳:大碗清蒸驴肉、大碗熬白菜、小碗溜鸡丝、小碗溜海参、五寸碟烹紫盖、五寸碟酥火烧、五寸碟酱肉、五寸碟素炒白菜、豇豆粥一罐。晚膳:大碗炖樱桃肉、大碗熬冻豆腐、小碗萝卜、小碗油爆肚、五寸碟炒芽韭、五寸碟抄疙瘩缨。这样看起来,溥仪吃的也还算不错的。
而与溥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质平庸的道光皇帝,他最出名的不是鸦片战争,而是他的节俭与吝啬,宫里所有的消费都要仔细计算出最低标准,然后从上而下的执行。道光皇帝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后宫妃子、王公大臣、都极其寒酸,开个宴,二十多个人挤在两张桌子边,每个桌子上只有五六道菜,僧多肉少,参加宴会的人都不敢动筷子,生怕两口就吃空了盘子,让皇帝的颜面何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