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连载(322)《子路篇》第5章,“诵《诗》三百,虽多,亦奚以为?”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原文朗读】

【注释】

《诗》:指的是《诗经》。

授之以政:授予他政事。

不达:搞不明白。

使于四方:作为外交使者出使四方诸国。

专对:有三层含义,一是独立应对,二是随机应答,三是应对贴切。春秋时代,《诗》与政治外交活动密切相关,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外事活动,往往都会引证“诗曰”,随口吟出而能切合适用。

虽多,亦奚以为:《诗经》有三百首,已经很多了。如果用不上,学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白话翻译】

孔子说:“熟读背诵了《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应对。这种人读书虽多,又有什么用呢?”

【解读】

本章承接着前几章,在前几章中,分别是子路问政、仲弓问政、子路问老师如何为政、樊迟请学稼,说的都跟“为政”有关。到了本章,提到了学习《诗经》,并展现了《诗经》与处理政事和外交的关联。

在《雍也篇第六》和《颜渊篇第十二》中,孔子都说过同样的一段话“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什么意思?孔子说,不管是做人,还是为政,你首先都要多学习,然后用学过的文章礼乐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就不会偏离大方向了。

到了本章,孔子用学习《诗经》作比喻,又从反面来告诫弟子们。孔子说,一个人虽然把《诗经》三百首背诵得滚瓜烂熟了,但如果交给他政事,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四方各国,他也不能独立应对。学了这么多东西,如果不能灵活运用,又有什么用呀!

《诗经》真的有这么大的用处吗?是的!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以及之后的战国时代,《诗经》与政治与外交活动密切相关。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外事活动,往往都会引证“诗曰“,随口吟出,而且贴切适用。这就像我们现代人说话时常常引用成语和歇后语那样,既简单明了,又含蓄委婉。《诗经》里面包含了许多丰富的知识,且有表达情感、打动人心和审美教育的功能,在政治和外交场合常常会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

在《论语》中就有很多处引用《诗经》的例子,我们汇总一下。在《学而篇》中,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八佾篇》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在《泰伯篇》中,曾子曰“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颜渊篇》中,子曰“诚不以富,亦祗(zhī)以异”。

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诗经》对人的好处,在《为政篇第二》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xié)’”。在《季氏篇第十六》中,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大意是,不学《诗经》,就说不好话。在《阳货篇第十七》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列举了学习诗经的诸多好处。在《阳货篇第十七》中,子谓伯鱼曰:“人而不为《周南》、《召(shào)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我们花了这么大篇幅来谈论《诗经》,现在该言归正传了。这段话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啊?就是读书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就是“死读书”和“活读书”的比较,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说“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无论是做一个领导,还是身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加强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否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