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传言
传言
都说五回重遇春,余殃便可散星辰。
当时一扫风尘暗,指日便迎寰界新。
帝里虽没颁圣旨,民间却已点迷津。
吾侪何不信传语,忍待三年做绛人?
【注释】2月5日,微海行舟先生在我的诗后回复道:“跌宕红尘又一春,恐殃惧疫躲星辰。浮云何日风吹散,湛碧高穹赐国人。”我即用其韵作答,和为同题七绝。现在将其延展为七律诗,记于2021年6月7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传说第五次再度逢春,剩余的灾殃便可以分散到遥远的星辰。当时如果能一扫风尘之暗,指日便可迎来寰界之新。京城里虽然没有颁发指明道路的圣旨,可是民间却已经有明白在人指点迷津。我们何不就相信这种传言,在忍耐中等待三年,再去做一个高寿之人?
颔联中的“指日”,意思是为期不远,见唐代诗人韩愈的《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餐。”又见宋代诗人秦观的《悼王子开五首》其一:“南浦维舟访,东堂抵榻眠。後期犹指日,轻别遂终天。墨妙今初贵,诗名久己传。清风如未坠,诸子更翩翩。”还有宋代诗人刘宰的《挽赵和仲侍郎三首》其一:“珍馆莱衣侍,佳城孟母邻。去来哀我异,孝爱死生均。宠渥昭宸翰,丰功勒翠珉。白莲原上路,指日万家春。”
这一联中的“寰界”,指世界,见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出谷五里,至灵巖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
颈联中的“帝里”,犹言帝都,京都,见《晋书·王导传》:“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又见唐代诗人李百药的《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还有明代人张居正的《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章江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以及清代诗人金人瑞的《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点迷津”,意思是指点迷津,点,指点,点拨,见唐代诗人杜甫的《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
尾联中的“绛人”,即“绛县老人”,意思是指高寿之人。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三十年》:晋悼夫人款待筑杞城归来的舆人,中有绛县人某,问其岁数,他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师旷按六十日轮一甲子推算,曰:“七十三年矣。”史赵说:“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文伯说:“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后因以“绛县老人”为高寿之人的代称。用典见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又见宋代诗人苏辙的《赠史文通奉议》诗之二:“早岁识巖客,近时逢绛生。”还有宋代诗人梁大年的《水调歌头·寿隐者·十一月初七》词:“南极寿星现,佳气蔼庭除。谁为绛人甲子,为我一轩渠。恰喜亥成二首,还庆阳来七日,和气渐舒徐。敬为图南祝,一瓣问兴居。傲松筠,抚龟鹤,乐蓬壶。斑衣戏舞,春满兰玉正森如。却忆杜陵老子,因羡碧山学士,茅屋换银鱼。何似温柔地,丝竹伴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