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1卷(江苏卷)审题难度最小,但忌讳就体育写体育,这不是典型任务情境作文而是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印象
不回避时事热点,让每一个人都有话可写,引导青少年的三观,在写作中又能分出三六九等,平常问题,反押题,告诉我们要老老实实备考,考时要放平心态,实力决定一切。——题记
作文第一步是审题,这是今年几道题作文题目中审题难度最小的。昨天的文章《2021全国1卷作文审题解析与做真正的强者/可敬的弱者力量两篇不同角度思辨性作文展示》已经有所表达,不再展开。
仔细阅读材料,考生可知,最为重要的是“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这样,考生可以将文章立意确定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也可确定为“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或者这两方面兼顾。
考生在具体行文时,可以从谈个人到谈团体到谈国家来写,也就是由小到大,逐层深入,让文章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深度。
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长处,人生,也总是在起落徘徊间走向终点。而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的弱点,克服甚至超越弱点由谷底爬向高峰的过程。苏轼曾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拥有坚韧不拔之志的人,在成长这场与自己的竞争中,往往能“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驰而不息,弱者可变为强者。
1921年建党时,只有几十个党员,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如果谈“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就要用对比法来谈,但重点应该放在“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
黎明时有暖阳东升,也危机四伏。“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鲜花迎风绽放不忘脚下的泥土,江河破壁奔腾不忘身后的每一滴水,身处繁荣盛世的我们也理应居安思危。
强者不意味着可以比弱者更轻松,强者承受着更大的期望和更多的责任。不仅仅体育运动是如此,我们处在如此繁华的时代,身在如此强大的中国,来到了前人所盼望的黎明,我们没有理由松懈,没有理由贪图安逸。比如大国担当。
于个人来说,秉持“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的姿态,才能强魂健体。于国家而言,只有保持“锻炼”,才能持续繁荣昌盛,不重蹈晚清时期积贫积弱的覆辙。
值得需要注意的是,作文虽然符合很多文件中美育教育的相关点,但切记不要就体育锻炼而谈体育锻炼,这样所写文章就没有深度,也可以说,考生没有读懂所给材料
这不是高度重视并辛辛苦苦一直训练的任务驱动作文,更像换了话题的江苏以前的材料作文。
如此文章一定不会得高分。基本分都很难。否则作文就变成了政治论述题。
昨天的好多老师的作文分析都是当做任务驱动作文分析了,可以采用任务驱动作文框架,但必须明确材料中的体育强身只是引题,青少年不仅要锻炼出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强国的精神力量,努力学习,不要躺平,不要佛系,平凡怎么样?弱势又如何?在结果到来之前,一切都是变量,天赋不可求,逆袭可以有。;更重要的是国家怎样从积贫积弱走向强大,家国情怀都要有!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一语道破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不努力则强变弱,反之,弱变强。
所以重点是无论你写什么,重点应该突出强弱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