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巧丨如何让照片通透,你要知道——10个要求

在开始讲解如何让照片通透之前,

我们先要了解一张通透的照片

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这样才能在操作的时候有的放矢。

一,通透,需要画面清晰细节可见

“通透”和清晰是分不开的。

一张清晰的照片,需要

画面中物体边缘清楚,

主体细节丰富以及主体层次分明。

二,通透,要有明亮的光线

画面明亮与否是能够直接影响

照片是否可以带来通透感的要素。

例如下面这张照片,

大部分区域都十分明亮,

阴影比重很小,给人通透之感。

当画面整体亮度不够,

或者高光和阴影反差不足的时候,

很难给人以通透感。

以下这张肖像为例,

偏暗偏黄的画面缺乏通透感,

但是强化了图片的质感,

同样是出色的作品。

三, 反差、影调和层次

影响“通透”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是图片中光影的反差与分布。

倘若反差不足,画面容易“发灰”,

反差太大,图片容易“重口味”或者

出现局部欠曝和过曝的问题。

同样在树林拍摄,合理的反差

和光影分布可以增强画面和人物质感

以及我们今天讨论的“通透”效果。

景深的大小以及处理方式

决定了图片的立体感和层次,

进而影响图片“通透”程度。

下面这两张作品,分别利用中长焦

和广角的大光圈来营造层次感。

前者用浅景深将人物前后的植物与人物分离;

后者在广角端营造距离感,

将人物与背景的距离表现出来,

同样强化了画面的层次。

四,通透,需要和谐色彩

色彩也是表现层次的重要手段,

和谐的色彩搭配,合理的

色彩选择都可以让画面“通透”。

下面这张图中,天空略带红色的黄

和人物衣服略带青色的蓝形成互补色,

拉开了人物和背景的距离。

五,通透, 要选择合适的光源

在拍摄过程中,光源对一张画面的

通透程度的影响是最大的。

如下图,拍摄的时候空气中

雾霾导致光源过为均匀,

画面层次感不够强,

反差也不够大,导致画面“发灰”。

因此,拍摄“通透”风格的照片的时候

要尽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六, 注意环境中光影和色彩搭配

大多数情况下,请遵循

“前亮后暗,前暗后亮”的原则。

也可以灵活运用,

自己搭配明暗关系。

在这张图中,笔者将人物放在

云层高光区域进行拍摄,

形成前暗后亮的格局。

七,通透,需要控制景深

控制景深主要有两个方法:

其一是选择合适的拍摄场景,

最佳的情况是选好前景和背景,

将人物放在中间层。

其二是在不同距离上选择

合适的焦距和光圈。

但是不可过度虚化,

否则可能导致背景糊成一片,

反而削弱了层次。

这两个方法需要配合使用

才能表现出层次。

八,后期,调整影调与层次

在后期的过程中,除了使用曲线、

色阶等常用工具进行整体调节以外,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花时间去做

“D&B”也就是减淡加深这个步骤。

下图在完成初步调色以后,

人物层次依然不明显,整张图发灰。

因此,用了以下三个步骤对图片进行调整。

第一步:分别建立一个减淡曲线和加深曲线,将蒙版翻转为黑色。

第二步:用白色画笔在两个蒙版上涂抹需要D&B的位置,营造出整体光影区域。

第三步:再利用曲线和色阶整体调整画面反差。

九,后期, 调整色彩

上图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

草地的高饱和黄色(略偏红),

小提琴的橙色,围巾的

低保和蓝色(略带洋红)。

那么调色思路就是

减少远处背景的黄色红色,

使之与近处的草地保持

邻近色状态的同时拉开距离;

微调围巾的颜色使之与画面中

占大部分的黄色形成互补色。

分四步完成这一调色过程:

第一步:用魔棒选取背景并将边缘稍作模糊,

在色彩平衡的中间调里

减少黄、红、洋红的比重。

让背景色彩看起来更有距离感。

第二步:用魔棒选取围巾区域,

在色彩平衡的高光里增加青、

绿和黄的比重,让围巾的蓝色偏青,

与主色调偏红的黄色形成互补。

十,后期, 增加清晰度

在完成颜色调整之后,

我们需要让人物主体更加清晰。

这里先复制一个包含

所有图层的图层(Shift+Ctrl+Alt+E),

将其转换为黑白(Ctrl+Shift+U)。

然后,在滤镜里面选择“高反差保留”,

数值设定在10以内即可。

随后,将这一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

柔光便可见全图清晰度提高。

此时用黑色画笔在蒙板上擦掉

焦外的部分以防二线性增强即可。

两张图效果对比:

总之,光影,色彩,景深,清晰度都可以

影响一张照片的“通透”程度,

只有综合权衡这几个要素

才能实现照片的“通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