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群里说到“我们蔺州”。有朋友戏说蔺州之称很好,且有高大感,疑古蔺称蔺州是否故意捏造夸大。为搞明白此事,咱们翻开史志资料,盘根问底,整理共享。
据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版的第一本《古蔺县志》:大事记(第7页):“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西川节度使高崇文平息刘辟叛乱,南定诸夷,于纳溪以南至赤水河中上游北岸设置羁縻蔺州”。当时的原著民为彝族。有何世红先生在《蔺州风情》历史故事16页考证述及:二、唐设羁縻蔺州:“羁縻蔺州,属益州管辖”。与记录大概同时期的彝族典籍比对后,述及“据《西南彝志》扯勒部二十七世不已步德(《县志》称不及布歹),享高德大权”。三十世耿宗脱尼扩地至今叙永,收银块赋税,……,三十一世脱尼赫迭,在柏雅妥洪修建宫殿”。《彝志》称'柏雅妥洪家,世代受封赠’。正是指唐置羁縻蔺州后五代世袭州牧的事”。《彝志》的关于这个时期在柏雅妥洪建宫殿的记述,可以推论当时的柏雅妥洪——古蔺此地,特别兴旺,应当就是蔺州首领所在的治所。及“平息刘辟叛乱,南定诸夷”后,实行剿抚政策设立羁縻蔺州后的繁荣景象。据讲解,羁縻性质属于地方少数民族管理制度设置的一种机构性质。属中央政府认可,可能是加入统计,但不一定记入史册的。当时的羁縻蔺州应属于此类。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出版赵永康著《古蔺史》的考证,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1年)设立泸州总管府起,泸州以南曾经设立14个羁縻州中,有一个“能州”(公元701年)有人考据在古蔺叙永一带。在此104年后设立羁縻蔺州也符合历史习惯。又据2019年版《古蔺县地名志》叙述:设置羁縻蔺州。以境内蔺草遍地,故名蔺。《古蔺史》第73页及93版《县志》大事记又述:“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蔺州废。”说明蔺州连续地存在了159年。据《古蔺史》的考证,更多蔺州的记录是明朝时期的资料。如:《明史》卷321《四川土司二·永宁宣抚司》载“永宁,唐属蔺州地。”说明蔺州曾管辖永宁(叙永)。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17《永宁、古迹》、《明一统志》卷72《永宁宣抚司》都述:“唐置蔺州”,“旧蔺州,在司(永宁)东一百八十里,唐元和初设。有碑,在唐朝坝,今剥落”。唐朝坝在哪?《古蔺史》77-79页,赵永康教授通过田野考查确定:不是贵州省习水县陶场坝。唐朝坝地名可能消失在历史之中。赵永康老师还在《古蔺史》中列出许多典籍都述及“唐设蔺州”。及蔺州就在今古蔺。蔺州在那呢?应该是田坝如串,民间号称“万马归槽”之地,彝名称为柏雅妥洪处——古蔺镇此地。根据明朝万历29年(1601年)刻石在古蔺河口的习水县级文物保护碑:末尾有记:“袁见龙原管河西地方麦困塘(现永乐镇敢家沟公交站外)抵蔺州落洪口小溪为界永为遵守”此“落洪口”,即现在的古蔺河河口的古别称。“蔺州落洪口”逻辑上就是指:发源于蔺州的落洪河的河口。
又据《古蔺史》介绍:《明史》介绍平奢(1629年前后)事迹的:
《明史》卷249《朱燮元传》“……贼奔入旧蔺州城,五月为参将罗乾象所攻克”。《明史》卷312《四川土司二·永宁宣抚司》“罗乾象急破蔺州,焚五风楼”永宁宣抚司、平奢战争的征剿贼首——奢崇明(奢王)住地为今日之古蔺镇,五风楼也是考证确定了的古蔺镇建筑。这些记录可以说明:明朝时代被称为蔺州的,就是现在的古蔺镇。哪怕北宋朝时古蔺还被称为“归徕州”(1073--1082年9年)也不被大家接受。大家始终习惯称这里是蔺州、旧蔺州。计算公元806年设羁縻蔺州至明朝1644年覆灭。我们古蔺可能被称了838年的蔺州、旧蔺州。据1993版《古蔺县志》第10页:“雍正九年(1731年)设古蔺巡检司于旧蔺州城,辖乐荣、评定二里及水十等甲”。这个旧蔺州的概念可能使用了925年。自此,这我们才第一次看到出现古蔺这个名词。《古蔺地名志》述:以古为蔺州之地而取名,这样,可能旧蔺州就延伸地称为古蔺场了。历史再走过177年后,终于在光绪34年(1908年2月9日)永宁县移治古蔺场。1909年正式改县名为古蔺县。学习到这些资料,我基本了解、理清了蔺州与古蔺的概念。真是蔺州就是古蔺,古蔺可称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