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厥阴脏病——阴厥病象之当归四逆汤、瓜蒂散

厥阴十五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肝司营血,流经络而注肢节,厥阴之温气亏败,营血寒涩,不能暖肢节而充经络,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血不足则脉细,阳虚寒涩,则脉欲绝。厥阴脉细欲绝者,终是阴不平而阳不秘,阴不平则脉细,阳不秘则细涩欲绝。手足厥寒,从脾胃论,阳虚失秉,从厥阴论,营虚寒涩,不养四肢,不能暖肢节而充经络也。当归四逆汤,甘草、大枣,补脾精以荣肝,当归、芍药,养营血而复脉,桂枝、细辛、通草,温行经络之寒涩也。若其人内有陈久积寒者,则厥逆脉细之原,不在经络而在脏腑,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生姜,温寒凝而行阴滞也。

1 厥阴病,厥热往复,厥热相平则病愈,热过则咽痛便血,厥盛则虚寒病进。前面提纲讲热复太过之杂象,本条则讲厥胜虚寒,阴极不能化阳之象。

  脉细欲绝者,营血寒涩,阴极不化阳,则热不能复。当归四逆汤,通经复脉,变顺为逆,育阴化阳,以助厥退而热来,热与厥平,则病愈矣。若久寒陈寒者,寒在脏腑,加茱萸生姜,温脏腑之寒,以行阴滞,温胃阳以运四象,阳进阴退,阳与阴平,则病能愈。

  脉细欲绝,阳微而血少,就是肝木生气欲绝之象,营血寒涩,则热无复理。营卫循行,如环无端,脉细血少,阴阳必不顺接,但无营阴,必不化阳,阳气不行,更不热复。营血寒涩,不能阳复,当归白芍补血养血,桂枝通草通经,细辛遂寒,助阴化阳,阳回热复则愈。本条重点在营血寒涩,血少寒盛,阴极不能化阳,阳热不复,厥盛病进。

论;脉细欲绝,也是阴阳俱虚之义。也是气虚俱虚之义。但是阳主阴从,治论则以阳为主,中气为主。内寒久寒或陈寒,寒在脏腑也。厥阴二,脏厥即是,手足厥逆而肤冷,人躁无暂安时,即为久寒,脏厥即是脏寒之义。

1 外有四逆,内有脏寒,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此脏寒证与附子汤阳虚证,正好互补,一为少阴六气之寒,一为厥阴脏腑之寒,附子汤对比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厥阴之病,此方第一。脏腑经络,陈寒痼冷,开冰解冻,吴茱萸细辛最效。

2 吴茱萸价格较高,望产区大规模种植,药用价值前景广阔,还可平衡药价,以后的中医,就是附子,干姜,吴茱萸,细辛的天下,因人病皆伤寒也。

  当归四逆汤,水六酒六,煎五升,二十四小时,服五次,营血寒涩,必续药力,方能阳复。阳复则生,阳不复则死。

论;四逆汤,偏于脾阳虚而见厥逆。(气不达四肢)

当归四逆汤,营血寒涩而见厥逆。(血不充经络)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脏腑经络,陈寒痼冷,而见厥逆。(脏腑经络俱寒,气血俱虚)

中气伤败而见厥逆,气血不达四肢而见厥逆。此三方药物不同,但都是三阴之病。此分不妥,但帮助学习理解。

附;少阴十六,胸中痰实,手足寒,也是厥逆。

厥阴十六,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而胸中,瓜蒂散。

呕吐二十三,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此是胸中痰实。《金匮》卷十三,陈皮汤主之。

此三条者,是为胸中痰实,隧路窍阻,手足厥冷。

厥阴十六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此是伤寒厥时,胃气不降,浊阴上填,胸中壅塞而停宿痰也。痰阻隧窍,阳不四达,则手足厥冷,脉见乍紧者,是隧道不通,宿物阻格也。痰结胸中,则心下烦满,饥不能食者,是入口即吐也。瓜蒂,吐胸中停痰,破肺胃郁格,清气流通,则诸证悉瘳矣。

1 本条与少阴十六,是相同的情况。本条手足厥冷,是痰阻隧窍,阳不四达,区别于上条,手足厥寒,血少寒涩而不充经络也,本条也是厥胜病进之杂象。

按;《金匮》呕哕二十三橘皮汤,也是手足厥者,肺胃郁格,气不四达也。本条就是典型的阴阳逼蒸而生痰饮,上填胸膈。阳外伤阴内逼,厥胜胃逆,浊气上填胸膈也。

厥阴十七

病人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少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病人手足厥冷如前,而言我不结胸,其心下不满,而小腹则满,按之觉痛者,此冷气结在膀胱关元之间也。(关元,任脉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三阴之会也)。此推广上章之义。上章病在胸中,此章病在少腹。

1 此是厥逆,厥阳不结胸,厥阴反结寒。少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此或是寒疝。观《金匮》腹满寒疝篇。

厥阴十八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死。

  五六日,正传厥阴之时,不结胸,而腹亦濡而不满,此内无冷结也。但脉虚而厥逆者,不可下也,此为亡血,下之则死。盖血中温气,所以充经络而温肢节,营血虚寒,故肢冷脉虚也。

1 此脉虚者,是弦细微涩欲绝之义,复厥者,脉虚热不复,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必死。

2 本条脉虚复厥不可下,下之必死,对应厥阴三,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也然。又对比厥阴四,厥应下之,能下则脉不虚也。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吴姜枣,芍药甘草又通草: 桂枝细辛能通脉,温阳祛寒效果好. 组成:当归.芍药.甘草.通草.桂枝.细辛.生姜.吴茱萸.大枣. 功效:养血通脉,温中驱寒. 主治:肝血虚寒证.症见手足厥寒,麻木,青 ...

  • 《伤寒论小结之六终极篇》厥阴病篇总结,重在学经方,干货速收藏

    "中医能搞定厥阴病的人,大概五十分之一,全国搞中医的,可能有五十万,中国一共有1636个县,13.6782亿人,平均下来大概一个县6.11个,平均13.6782万人共享一个能治疗厥阴病的中医 ...

  • 附子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人参附子汤

    11.24]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少阴病刚开始,这个人因为肾阳不足,所以他的水气--背后的阳气转不上来,所以它的第一主症就是背 ...

  • 《伤寒悬解》脏病阴厥——阳回不死,热复太过症,白头翁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

    厥阴阳回不死,热复太过症 厥阴四十六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阳回热过,肝气郁陷,泄利未止,而益以后重,宜白头翁汤,清其郁热. 1 热当利之,此是一定之理.热利下重者,此是热过伤阴.肝脾郁陷,肛门 ...

  • 《伤寒悬解》脏病连经——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医案

    少阴二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1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热为太阳之经,沉为少阴之脏,此为少阴,脏病连经也.表阳外伤,则见经热,沉为在里,是为脏寒,脉沉发表,必 ...

  • 《伤寒悬解》脏病连经——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甘草汤

    少阴二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1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热为太阳之经病,沉为少阴之脏寒,此为少阴病,脏病连经也.经阳伤寒,则见发热,脏寒里虚,则见脉沉.脉沉发 ...

  • 《伤寒悬解》厥阴脏病——阳绝死证

                                      图为乌梅 厥阴阳绝死证七章 1 厥盛病进,阳绝则死.前面有讲厥热往复之理,厥热相平则病愈之理,又有讲阳复热过与厥盛阴寒,本条讲阳绝之 ...

  • 《伤寒悬解》厥阴脏病——厥热往来

    厥阴十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 ...

  • 《伤寒悬解》厥阴脏病——乌梅丸证

    厥阴二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 ...

  • 《伤寒悬解》厥阴篇——厥阴脏病

    伤寒悬解卷十 厥阴经全篇五十章   厥阴脏病 厥阴以风木主令,胎于癸水,而孕丁火,协子气则上热,秉母气则下寒.子胜则热,母胜则厥,热为人关,厥为鬼门.胜负往来之间,中气存亡,于此攸判.热胜则火旺而土生 ...

  • 《伤寒悬解》——暑病理论

    暍病三章 暍者,夏月而伤风寒,郁其表热.表热盛则内气虚,故不可汗下.以寒则伤形,故外闭而为实,热则伤气,故外泻而为虚.当内度本气之虚实,不宜外泥时令之热寒.汗.下.温针之法,所以伐正而扶邪,不可轻犯也 ...

  • 《伤寒悬解》——坏病提纲两条

    太阳百三十三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 伤寒,吐下后,而又发汗,阳虚生烦,脉甚微弱,至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疼痛,缘阳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