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之极的明朝读书人有哪些特权?
这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通过造反夺取了天下,而其之所以能夺取天下,主要是有刘基、李善长等一大帮读书人的辅助。朱元璋深感读书人的厉害之处,所以夺取天下之后就想着如何控制读书人。
而朱元璋明白,天下读书人之所以愿意追随自己,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观念,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在元朝的统治下,基本没有上升通道。而要想稳住读书人,就必须优待他们,给他们一定的上升通道,让这帮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同时,朱元璋还规定了考试的科目,规定了教材的范围。
不仅如此,明太祖朱元璋还给予读书人许多特殊待遇,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将全天下的知识分子都困在八股文的牢笼里面,随口吟诵的都是经史子集,耳濡目染的都是仁义孝悌。到后来读书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明代特有的极为强大的士绅阶层。
那么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明朝统治阶级,到底给予了读书人什么样的权力,才让读书人死心塌地埋在儒家经典中皓首穷经呢?社会上每个阶层的读书人都有哪些特殊待遇呢?接下来我们就简要分析一下。
1、童生
童生,并非指的孩子,也非泛指没有考上秀才的所有读书人。只有通过了由学官主持的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之后才有资格参加院试,通过了院试才可能成为秀才。所以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都还只是个童生,资质稍有不如的,甚至到死连个童生都不是。
童生并无太多特权,没有入县学、州学和府学学习的权力,但是作为读书人,地位高于寻常百姓。
2、秀才
秀才又称为生员,即通过了各地方书院主持的院试的童生,他们就有资格进入府、州、县学学习,然后就有资格参加各省的乡试,其中佼佼者就可以成为举人。考中秀才,俗称始获功名。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和附生。廪生是名正言顺考上的,可获得政府定期发放少量膳食资养的待遇。而增生指增加录取名额之人,附生指附加录取之人,则没有这些待遇。
生员中最高级者,就是特别优秀的人,会被选为贡生,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意思就是特别献给皇帝的人才,贡生理论上就可以做官了。
秀才在明代属于特权阶级,享有各项特权,首先是见官不跪拜,明代秀才见到官员只需要行礼,而不需要下跪。至于你愿不愿意享受这特权,那全凭个人意愿,但是大部分人都骨子软,见到大官还是会下跪的,不下跪的人也有,比如著名的“海笔架”海瑞先生。
然后是穿戴特权,明朝初期,朱元璋对各个阶层的人物穿着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什么样的人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什么规格的衣服都有限制。而考上秀才之后,穿盘领长衫,头戴方巾,脚蹬长靴,青衫儒雅,成为让寻常人仰望的正经读书人了。
再者是免刑特权,中国自古以来,刑不上士大夫,从古至今,还没有几个皇帝敢杀读书人的。有了秀才功名,就生员而言,犯罪了后是不能用刑的,即使是罪名很重,也只能报请当地教育部门取消功名之后,才能用刑。
再然后有使用奴婢的特权。尽管明朝中后期商贾富人养着一大帮奴婢,但是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定规矩的时候,寻常人家里是不可以用奴婢的,只有秀才以上的功名和贵族可以。
再后有免劳役和赋税的特权。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差役和交税乃是国家根本,差役就是指百姓需要在县里面当衙役,或者去州府忙工程等等。但是秀才享受着不交税、不服役的特权。所以秀才可以在其名下挂很大片的田产,最高可以有80亩,不需交税。
最后是礼法特权,秀才是不可以和百姓坐在一起吃饭,百姓必须尊重秀才,以高规格接待秀才,庶民见了士绅要用官礼谒见。
3、举人
所谓举人,就是秀才,参加每三年一度的各省乡试,成绩优异者,通过考试就会成为举人。举人地位更在秀才之上,举人有当官的机会,成为举人之后有资格参加会试,若是三次会试皆不中,则可以去吏部挂名,然后就有机会做官了,称为候补官员。等某些品级低的职位空缺,就有机会候补,一般都是某县教谕之类的小官,海瑞就是举人当了官。
凡是秀才有的特权,举人皆有。而且举人社会地位极高,直接进入上流社会的阶层,在本县的一方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称为本县名流,出入接有人迎奉。
另外举人享有400亩的免税赋,古代一亩多田的收获可以养活一个人一年。举人简直就成了当地农民和地主巴结的对象。
4、进士
进士,各省的举人可以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会试,考中之后就是进士,中者可以参加殿试,就有机会成为状元、榜样、探花,有机会进翰林院成为京官。成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了,最差也是某县县尉,意思就是最差也能成为一县的二把手,成为官员阶层。
而进士的待遇嘛,自然是举人有的都有,而且其享有2000亩的土地免税额。进士出身,在某一个地方都是名声显赫的大老爷,成为各类乡绅和士绅阶层的巴结对象,更成为当地读书人羡慕的对象,那可是光耀门楣的大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