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伍健中:初心依旧(第十八章)
作者简介
*欢迎聆听*
总编 | 晶莹 | 编辑 | 瑾瑶
东方文学美文欣赏
华都美刊之声
献给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
*初心依旧.传奇故事*
第十八章
淮海战役洒热血
作者:伍健中
一九四八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大转移,攻克了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济南市,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虏了以王耀武为首的国民党官兵61873人,揭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从此,开展了历时142天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这三大战役中,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这样一来,国民党反动派,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掉。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在三大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也有许多优秀儿女,作出了牺牲,负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任命邓**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为总前委指挥 ,向淮海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作为百色山城,右江两岸优秀儿女,原红七军战士韦思民、赵永强、唐金枝、黄喜新等,他们所在的部队,编入中原野战军,直接参加了淮海战役的战斗。
大王庄之战,号称淮海战役中最惨烈的一仗。把守大王庄的是国民党十八军三十三团。十八军是蒋介石的王牌军,五大主力之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百战之师。其三十三团号称“老虎团”,全部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堪称王牌中的王牌。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中原野战军6纵队46团和华中野战军7纵队57团进攻大王庄,志在歼灭国民党的“老虎团”,打开解放全中国的南大门。
1948年12月9日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我军第一攻击梯队,三个营的指战员发起了进攻,机枪、冲锋枪、手榴弹、火箭筒、火焰喷射器以及六0廹击炮等武器全用上,雨点般落在大王庄里。人的断肢残体连同泥沙碎石,一起飞上天空,血雨腥风,空中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就在此时,我军吹响了冲锋号,赵永强所带领的加强连,勇猛冲杀,迅速突入大王庄,和国民党的“老虎团”展开了拼刺刀肉搏战。
赵永强这个壮族的热血青年,挥着爷爷留下的壮民大砍刀,带头冲入敌阵,左砍右杀,砍翻了两个敌人。此时,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端着带血的刺刀,向他背后刺来,他感到有一股冷气迫近背心,猛地侧身躲过,旋即转过身来,挥起砍刀,用力劈去,只见那大个子国民党兵的头颅,飞出体外,鲜血四溅。近他身边的两个敌人,见状丧胆,逃之夭夭。经过一番血战后,我军突破了敌人阵地,拿下了大王庄。
当夜,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老虎团”,以强大的优势兵力,向大王庄发起疯狂的反扑,赵永强带领的连队,经过残酷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性。
我军得知这一情况后,火速派出曾经历过山城堡、平型关、香城固等作战的有“夜老虎团”美誉的46团,冒着敌人的炮火前去增援,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反攻。韦思民这个来自百色右江河岸的大蔗园汉子,带着“尖刀连”,连夜突袭,猛冲猛打,经过一场血战,又夺回大王庄。
国民党“老虎团”团长恼羞成怒,一边呼叫炮群,封锁我后续部队的投入,一边组织力量进行反扑。
韦思民带领“尖刀连”,临危不惧,巧妙布阵,组织尖刀连的“尖刀班”,利用三个排的兵力,死守阵地,一个“尖刀班”灵活机动作战,出其不意,以四两博千斤的力量,消灭敌人。
敌人也不示弱,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我军进行博杀,连续向大王庄我军阵地,先后发动了十五次冲峰。
韦思民带领的尖刀连,在团部外围力量的一次次增援下,一次次摧毁敌人的反扑,牢牢地守住大王庄。
最后,国民党“老虎团”孤注一掷,组织起汽车兵、勤务兵、伙夫、马夫等全团所剩全部力量,发起了最后的冲峰。
在这关键时刻,我军“夜老虎团”的警卫连,突破了敌人的封锁,增援尖刀连,和敌人展开大博杀。
这场争夺战,使大王庄几乎被夷为平地,这一战的敌人被彻底粉碎了。而我军的尖刀连和警卫连,也仅剩下十七人,韦思民负了重伤,抬去战地医院抢救。
自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开战以后,唐金枝所在的战地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工作,更艰难险阻,忙忙碌碌。特别在淮海战役中,伤员连续不断地送来,医院人手少,又缺医少药 ,为了抢时间,挽救伤员,常常一天只睡二、三个小时,有时,有些护士正在给伤员清洗伤口和包扎,累得倒在伤员身边,睡了过去。
作为护士长的唐金枝,总是默默无言地咬定牙关,从不叫苦叫累。她深入战地医院附近村庄的群众,发动民间土医生,到战地医院,运用土方法医治伤员。没有止血带就用经过消毒的竹片,为伤员压迫止血;没有消炎药,就用捣碎的生姜为伤员包扎伤口;没有手术刀,就用刀片代替。还在民间草医的指导下,上山抓草药,煲汤给伤员喝,让伤口得到愈合,救治了许多伤员,重返战场参加战斗。
大王庄争夺战打响后,伤员越来越多,担架员不够,唐金枝去发动村庄里的男女青年,组成临时担架队,运送伤员。当她发现,从战场到战地医院路途较远,一些重伤员流血过多,错过了抢救时间而失去了生命。立即向领导反映情况,要求组成前线抢救队。院长当即派出二名医生和四名护士,跟唐金枝一起,每人背上一个药箱,冒着敌人的炮火,奔赴前线,开展战地救护。
他们在战士的掩护下,穿过敌人炮火的封锁线,进入大王庄,在庄边依山靠水,一片较隐蔽的小树林里,搭建起简易的临时救护所。
那时,已经是敌人第九次反扑了,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十分惨烈。唐金枝带着三名护士,穿过战壕,进入前沿阵地,给战士送水,给轻伤员包扎伤口,把重伤员抬到临时救护所,让医生抢救。
唐金枝第一次进入前沿阵地,开始时精神有些紧张,听到子弹从头顶或耳边呼啸而过,感到害怕。但看到战士们为了消灭敌人,为了解放全中国,舍生忘死地战斗;想起刚参加革命时的初心和信仰,她鼓起勇气,冲到一名机枪手的身边,扒在战壕上向前望去,只见前沿阵地尸体遍野,但敌人还是拼命地向前冲锋,边冲边射击。突然,听到耳边扑!扑!两声,在惊愕中发现身边的机枪手倒下了,胸前流出鲜血。
唐金枝意识到,机枪手被打伤了,急忙拿出急救包进行包扎,然后把伤员背到自己的背上,向临时救护所跑去。快到临时救护所时,敌人的一颗迫击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把他们震翻在地。机枪手牺牲了,唐金枝身上也被弹片插伤,她爬起来,忍痛拔出弹片,敷上药,又冲入阵地,去抢救伤员。发现战壕里阻击敌人的战士,已没有几人了,她当机立断,扛起机枪手丢下的机枪,扣动板机,狠狠地向冲上来的敌人扫射。
这已是敌人孤注一掷的第十五次反扑,在警卫连的增援下,我军最后消灭了敌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此时,我军阵地上,包括唐金枝在内,也只有十七名战士。
身负重伤的韦思民躺在担架上,尽管经过抢救包扎,但一路上,由于山路不平,还要躲避敌机的空袭,颠沛流离,伤口也浸出了鲜血。他有时神志清醒,有时昏迷。他清楚地知道,现在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能及时赶到战地医院,经医生抢救,或许就能保住生命。但他确实不忍心,看着两个担架员为自己千辛万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有一次,两位担架员,抬着他穿越敌人封锁线,半路上突然遇到敌机的空袭,眼看隐蔽已来不及了,一名担架员毫不犹豫地伏在韦思民的担架上。韦思民得救了,可是,这名担架员再没有起来。
另一名担架员,背起韦思民就往战地医院赶。这名担架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赶到了战地医院。韦思民得救了,而这位担架员却累垮了。
韦思民从昏睡中醒来,看到病床边正伏床睡着一个护士,意识到自己已躺在战地医院里。当这个护士抬起头来的时候,韦思民惊喜地呼喊:“啊呀,喜新,真的是你吗?我不是做梦吧?”随即又问“送我来的两位担架员呢?”
黄喜新见自己已很长时间不见的爱人醒来,热泪盈眶,激动得紧紧握住韦思民的手,说不出话来。
“喜新,你怎么啦?快说话啊!”韦思民迫不及待地追问。黄喜新用手,抹着眼泪,难过地说:“在送你来医院的路上,遇到敌机空袭,一位担架员,为了保护你牺牲了,另一位担架员,为了抢时间把你送到医院,累垮了。”
韦思民听后,难过得说不出话,眼泪扑面而下。过了很久,他擦干眼泪,对黄喜新说:“喜新,我的命,是担架员和人民群众救活的。等我伤好了再上前线,多消灭敌人,早日解放全中国。”
黄喜新紧紧地握着韦思民的手,满怀信心地说:“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
韦思民在黄喜新、医生,护士的医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几个月后伤愈出院归队。于一九四九年四月,参加解放南京的战斗。
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在总前委书记邓**等的指挥下,从江西湖口至江苏江阴,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国民党反动军队,摧枯拉朽,溃不成军,纷纷败退。
韦思民带领尖刀连,突破南京城的国民党军队防线,直冲入总统府,把五星红旗插在总统府顶上,宣告蒋家王朝的灭亡。
注:未完待续,下期更精彩
华都美刊之声欢迎您
(苹果手机,安卓手机赞赏请留言作者姓名及赞赏者姓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