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也有反对者
小说《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较明显,曹丕称帝自然是欺世盗名,而刘备称帝则写得理直气壮。但小说毕竟不是历史。真实的记载是曹丕的帝位来得更有说服力,因为它来自汉献帝的“禅让”。而刘备的帝位则来自群臣的劝进,且即便如此,刘备的称帝也有人反对。
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刘备手下众臣劝谏其进位汉中王,并上表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有传闻说汉献帝已经被害,刘备就为其发丧,追谥其为孝愍皇帝。随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并更改年号,正式建立蜀汉政权。蜀汉的政权建设进程,可以说与曹魏亦步亦趋。但需要明确的是,刘备从称汉中王到称帝,都没有得到汉朝政府正式法统的许可,只能算作“自立”。
虽说是群臣劝进,但仍有极个别人不肯顺应主流,“不讲政治正确”,劝阻刘备称帝,其一便是费诗。费诗早先效力于刘璋手下,曾担任绵竹令。在刘备讨伐刘璋,率军抵达绵竹城下时,他便开城投降,因此得到刘备重用。可偏偏在大家都劝刘备称帝时,费诗却站出来反对这件事,并上疏:“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三国志·蜀书·费诗传》)从文章上看,费诗的逻辑可以说是严谨缜密,但是又有什么用呢?一个小小的费诗也无法阻挡刘备称帝的野心,刘备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费诗的工作安排调动到永昌(今云南一带)去了。
除了费诗,还有刘巴和雍茂两人反对。据《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记载,刘巴对刘备称帝说了一句话:“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刘巴这个人曾为刘备稳定益州局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尚书令法正逝世,刘巴又接任尚书令,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肯定只能是刘备的心腹之人才能担任的。刘巴也认同刘备在当时不宜称帝,就显得很特别。
另外,裴松之《三国志·蜀书·刘巴传》中引《零陵先贤传》说:“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大意是说,当时尚书令刘巴和主簿雍茂劝阻刘备称帝,结果雍茂被刘备以其他理由杀害了。这里提到的雍茂就只有《零陵先贤传》这一处记载,完全是个孤证。
裴松之注引的这个材料的可信度也有疑问,例如清代学者李清植曾对此评价道:“本传下文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则先主之称尊号,巴亦未以为非也。《零陵先贤传》盖剿敌国谤诽之辞,亦不足信。”(卢弼《三国志集解》)李清植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既然刘巴都参与了起草刘备称帝文书事,那么可以证明刘巴是支持刘备称帝的。如果刘巴确实反对了刘备称帝,以雍茂被杀,费诗被贬来看,刘巴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可以说刘备称帝并非通常想象的那么顺理成章,因为蜀汉政权既没有得到上级授权,也没有得到益州基层吏民的普遍认可(刘备虽然嘴上喊着复兴汉室的口号,实际上却夺取了同为汉室宗亲刘璋的益州),刘备政权的合法性比曹丕实在也强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