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梁开国--陶弘景(2)
接上篇,继续介绍陶弘景的故事:
(四)助梁开国,山中宰相
至于陶弘景不愿辅佐齐帝萧宝卷的原因,《齐书》中有记载:东昏侯萧宝卷在位时,“残忍酷暴,书契未闻,剜剔孕妇,格煞百姓,每一月几三十余出,往无定处,东行驱北。明旦应出郊,即驱逐史司,奔驰叫呼盈路,鼓声所闻,便徒铣奔走。犯者皆手刃,工商废业,樵苏路断。或委病弃尸,不得殡葬。万姓嗷嗷,甚乎涂炭之上。”
东昏侯,是梁武帝萧衍给萧宝卷追封时的贬称,以此来说明他的昏昧无道。读这段文字,让人不寒而栗。萧宝卷残暴到什么地步呢?“书契未闻”,史书上都读不到的残酷。“剜剔孕妇,格煞百姓”甚至把孕妇抓起来去打胎流产,把婴儿从娘胎里挖出来,把老百姓吓得魂飞魄散。而且特别爱出游,“每一月几三十余出”,几乎天天出行了,而且每次出行,劳师动众,到处大呼小叫,锣鼓喧天,到处驱逐,满城戒严……搞得“万姓嗷嗷,甚乎涂炭之上”,真是生灵涂炭。下图为我点注的原文图片:
陶弘景自幼博览群书,当然是有智慧的。他预知这样的君王死期不远,所以不看好这位萧宝卷的齐政权。加上他本性好仙通道,所以决然挂冠而去。
同时,他深谙识人之术,别具慧眼,一眼看出征东将军萧衍是个有前途的人。
先生上观天象,知时运之变,俯察人心,悯涂炭之苦,乃亟陈图谶,贻书赞奖。……及诸图谶并称梁字,为应运之符。
他静观天象,通晓时运之变;又俯察世道人心,悲悯百姓的涂炭之苦。于是用图谶的方式确定了萧衍是未来的国君,提前对他进行心理暗示,并支持鼓励。而且替他测了国号为“梁”。
陶弘景为萧衍测国号的过程,历史记录很详细:
受封揖让之际,范云、沈约并乘策佐命,未知建国之号。先生引王子年《归来歌中》水刃木处。王子年《归来歌》亟论水刃木皆是羡词,兼引王君《回文识》焉。荣牵三诗,并盛称梁字为应运之符。
萧衍要建国,不知国号如何定。陶弘景就用图谶去测,结果,“天意”取了王子年《归来歌中》的“水、刃、木”三个字的合体,即是“梁”字。又引经据典地解释与“梁”字相关的一切,都是吉祥荣耀,于是他说这“梁”字为应运之符,就是顺应天意的最好国符,于是萧衍定国号为“梁”。也就是说, 陶弘景为梁测准了国运,并为梁武帝萧衍铺垫好了“君权神授”的舆论基础。
登基后的梁武帝对陶弘景该有多感恩,可想而知。
他开始报恩。
梁武帝即位,弥加钦重。使朱嗣之及舍人黄陆责劲至山,因召先生。
诚召陶弘景到朝廷,要委以重任。
陶弘景是怎么回复的呢?
画二牛,一在野,甚自得,一衣以文绣,有人扣刀执绳以随。帝曰:是将学曳尾龟,宁有可致之理?
他画了一副《二牛图》,一头牛在田野,悠闲自得地吃草,另一头则是用豪华的笼头捆着,有人执刀牵着走。梁武帝一看就明白了,说:他这是在学习庄子啊,要做在泥水里摆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到朝堂之上受拘束。一个心向自由的人,高官厚禄是无法吸引他的,权势也不能威胁他,功名也不能迷惑他。
乃与先生书曰:今万乘为累,欲东向修弟子礼,其可得乎?因问享国之期日:吾历数奢促如何?先生启云:再环辰。次又云:光武一去四八,今则直上七七,然后乘彼白云。帝在祚四十九年,其预翰来兆,皆此类也。
于是梁武帝不再勉强陶弘景出仕。并给陶弘景写信说要以弟子之礼向他请教,请他帮测一下朝运。于是陶弘景算了一下,梁武帝有49年的帝王命。后来的事实证明,果然。这是后话。
在山中的岁月,他并没有停止对梁武帝的辅佐,而梁武帝更觉得离不开他的智慧。于是“书问不绝,月常信数。时人谓山中宰相”。于是经常快马传书,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当时人们都称他山中宰相。 “大同二年卒,时年八十五,颜色不变,屈伸如常云云。”如果按史记他的生卒年月算,应该是活了81岁,但这里贾嵩给说他活了85岁,可能笔下误,因为后面的章节中,说他活了81岁。在那个“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也是非常长寿了。
关于陶弘景在山中与外界的沟通,也是非常丰富有趣的。举几个例子:
关于和梁武帝的书信交流。梁武帝对他在山中的生活很是好奇,来信问山里都有什么啊?有没有发现什么稀罕?陶弘景的答复,实在太有趣的: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古人写东西很有趣,就是言简意赅,这首诗的名字就交待了很多信息,“诏问”,就是皇帝来信发问,“山中何所有”,是皇帝问的内容,“赋诗以答”,就是写首诗当作回信。大意:您问我山中有什么?岭上多的是白云。但只能我一个人独自欣赏,没办法送给您呀。
对皇帝这么说话,幽默风趣,虽是什么也没送,但他送的这份礼物却载入史册。因他这首诗,后人也有了谈论梁武帝的资料。南北朝时期,本来就动荡,国家不统一,朝代更迭频繁,没几个帝王能为历史重视,偏就是因为与这些才人的对话,让他们载入青史趣话。
但陶弘景对朋友讲话,就动情多了。他跟朋友和诗,为友情流泪,最有名气的一首:
《和约法师临友人诗》
我有数行泪,
不落十馀年。
今日为君尽,
并洒秋风前。
与朋友相处如此,那么,他独处时的情感如何呢?他那么向往山中独居,真正一个人住在山中,他写游仙诗,写赋,也写怨词,其中有一首《寒夜怨》:
《寒夜怨》
夜云生。夜鸿惊。
凄切嘹唳伤夜情。
空山霜满高烟平。
铅华沉照帐孤明。
寒月微。寒风紧。
愁心绝。愁泪尽。
情人不胜怨。
思来谁能忍。
多情如斯。孤独如是。不官不婚,但却不是无问世情,更不是无思无情。“思来谁能忍”,相思情绪来了,谁能忍得住?这才是真性情的人。史料中并没有记录他的情感史。所以不能妄猜名士风流。或许写的是别的意思。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怎么理解都可以。谁知道呢?
(五)寻真杂记
说说陶弘景和茅山的寻真缘起。
《本起录》云:时年二十九。青汉官新成,帝锐意游宴,先生拜表献颂,于时称绝。
大意:陶弘经29岁那年,皇帝游宴上,他给皇帝拜表献颂,由于文采非凡,于时称绝。歌功颂德是中国所有时代的共同特征,听人赞颂是所有帝王的特权和最大爱好。以陶弘景的才华和文笔,他的拜表之文称绝当世,一点都不奇怪。常人看来,他应该是更进一步,从此平步青云才是,但他却生病了。
忽一日於石头恍然,若有所适,无所觉知者七日,乃豁然自差,云:睹见甚异事。秘不得知。
大意:忽然有一日,于石头中恍然大悟,那感觉让人想到王阳明忽然龙场得悟似的,所不同的是,得悟后没有兴奋地大喊大叫,而是显得很怪异,昏晕状态。不认识人,也不服药,不吃不喝,七天七夜,没有知觉了,后来豁然自愈。跟人说他见到了非常奇异的事,至于什么事,“秘不得知”,他不说。不可说,不可说。对此,后世的读者,理解,理解,真的理解。
然后他就拜道士孙游岳为师,受符图、经法、诰诀,遂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第一次去了茅山。从此开始了更专业的求道之路。“获前真杨、许兴宁中手书”。在茅山得到杨羲、许谧手书真迹。也是得到了上清派道法的真传衣钵。
游历山水二百余日,乃还。未几复往,更求遗述,多有所得。
大意:陶弘景在茅山游历了200多天,才回去。没多久,又去了,再寻求道门遗述真迹,多有所得。
这一点我一直很羡慕古人,想要读好书,就出门去找,一找就能找到。奇怪了,我怎么从来就找不到呢?我也经常留意在旧书摊上翻来翻去,从来没发现过什么有价值的古籍呢?
有一天,随手翻朱熹注的《周易本义》,突然想到朱熹对《周易》本义的还原,究竟有多靠谱?于是先列了一下朱熹的源本资料,一个人的学术观点是否可靠,可根据他的本底资源来判断。
CCTV记录频道有披露,朱熹写《周易本义》所依据的河图、洛书,这其实并不准确,朱熹以为他所依凭的两个底本就是河图、洛书。其实,后人考证后确认,朱熹用的两本都是洛书,并没有河图。原因是,朱熹派他的弟子蔡元定去四川找河图洛书。蔡元定找到了三本,但他只给了朱熹两本,都是洛书。另一本,就是蔡元定藏起来的很象太极图的那本,才是河图,他没舍得给朱熹,而是作为家宝自家私传了,真到元末明初才被公布于世,被称为《天地自然河图》。
后来,我竟然把研究朱熹观点的事情忘记了,只是思考蔡元定是怎么得到的?这么宝贝的图书,怎么说去找就找到了?我就没那个幸运,呵呵。
说起找书,插个曲。
前十来天,千年不遇的洪灾,淹了我的家乡,全省一片汪洋。我平时不太看新闻,洪灾那天还发信息给朋友说自己“今天居然有闲心弹琴了”,还传去自己弹古琴的照片,知情人一定觉得我没心肝吧,都大灾了,你还有心情弹琴?晚上孩子从国外来信息,问老家情况,我才知道天难突降。
立即打开的手机视频,看到了郑州地铁五号线上人们泡在水里,还封闭在车厢内,视频中寂静无声,移情换位到视频中的水中,一下子惊魂。被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看着水位一点点没过脚踝,没上膝盖,没过腰间,没过胸脯,想想就让人窒息。第一反应是:车内一定有应急破窗锤啊,既然已经漏水,为什么不砸玻璃?至少会有空气进来;水漫过来,为什么要进封闭空间呢?(后来看到各种网络发的原因后,无比心痛)。然后看到了被大水瞬间封掉的隧道、地下车库等;还有街上被水冲走的路人......
马上关掉视频,赶紧给哥哥打电话确认他们是否平安,没想到我哥却忙着在筹备线上公益讲课,讲针灸,热火朝天地天正为抗洪募捐,他只负责讲课,太极六合针法协会负责收款并捐赠事宜。我问他大家都忙着抗洪,谁顾上听课?再说,每人收100元,能募几个钱?我哥就发来了一张捐款单子,原来听课的人,人们知道是公益慈善课,有人好多倍的支付。后来给发来了的捐款凭证,还有去年给武汉疫情的捐款回执等,他们一起合作在灾难来临时的善举。以及,哥哥在网上指导学员扎针的部分截屏。网络课,大家可离线听,倒是方便。我赞扬鼓励一番,马上说,“快回老宅,把老家一楼书房里的书挪到楼上去,不然水泡了,咱爹一辈子的心血就没了。老爷子在天之灵会责怪我们的。快去!快去!另外啊,如果路上水过汽车半轮,就弃车逃生,不要躲在车里等救援,自救最重要”。
于是大哥二哥就驱车回老家了。没多久,就给我发来了几张老家书房保存完好的照片。又一张残破封面的家谱照。原来他们在挪书时,无意间发现了我们的家谱,厚厚的一本,记载了祖上好多代人的故事。
哥哥给我拍两张图片先给我看下,他因后面要忙着搬书,就没顾上拍了。我一看封面,都破成那样了。但看到只剩下大半页的封面,第一感觉是,我是家中的异类和叛徒。家谱上明明写着“儒门”,我却一直声声称道家,也从不在乎家里或社会如何误解道家及道教,坚定认为守住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良知和责任。社会越是埋汰道文化,我内心的天平越倾向道家,而且常以道玄清高自居,静心自守,不问红尘。不管祖上多么尊儒,我都不肯再锦上添花,心甘情愿地为道清守一生。一个人叛家,莫过于此。
大多数的人家续家谱,记录辉煌骄傲的体面事,是所有家谱的主旋律,不光彩的事,从来不提。以给后代荣耀感。而我们的家谱中,居然还写到了“同室操戈”这几个字,可见,写家谱的人没有咱们这个时代的政治和谐概念,这是最直接的“家丑后扬”。
我二哥边翻看边读给我听:“内容丰富啊!咱老祖爷及之前的名字,都清晰可辩,故事还要细读。咱爷这一辈的,故事大体明白。这里记录咱们三爷中了举人,是咱家最后一位举人。”我说:“咱三爷我记忆深刻,他肯定不是举人啊。院子里都是柿子树,秋天的时候,满院子的小灯笼啊,仙景一般,三爷经常当神仙,几天不吃不喝睡不醒地“过阴”,还把他到阴间的事讲得有鼻子有眼的。大哥结婚时,咱三爷受(寿)头穿的是清朝的官服,隆重辉煌,我记得清楚,只是不知道原因,也不知他哪儿弄来的”,二哥说那个中举的三爷早年死了,他后面的那位弟弟于是排了行三,就是咱们小时候知道的三爷,喜欢到阴间去游玩的那位。但这是后话。这本家谱成文时,前面一位举人应该还活着,所以还排在行三……
人生,时时有遗憾。
人生,处处有发现。
这,是洪灾带来的意外。
落笔随意,离题万里,忘记来路。今儿,就到儿吧。
未远待续……
照例,两首道情,送给你:
《续脉》
迢迢万里道,
不见一人行;
孑然只此身,
幽幽续道情。
YZ.2021.8.5
正弹琴,忽然觉得天色暗了,一抬头,刚才还是黛色的山水景色,突然变成了动画。黑压压的云从山边卷压过来,催楼欲倒的感觉。于是情绪顿时激动起来,换到书桌前坐下,看着窗外,啪啪啪就打出了这首打油诗。真是玩疯了,外面疫情加台风,往窗下看,路上没有行人,车辆也很少。一惯拥挤的大学路,通畅无比。这样窝家的日子早已习心为常。跟天玩,跟地玩,跟琴玩,跟台风玩,跟文字玩,跟古人玩。一个人玩儿。于是记录:
台风欲来,风云滚滚,借苍天风云之势,起火炼丹,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台风欲来忙炼丹》
仙家扶琴坐窗边,
静看怒云过青山;
卷卷滚滚压城来,
风雷震耳惊七弦。
势藏风中风无影,
心飘海上海齐天;
借天风云支鼎炉,
起火投药炼仙丹;
云潮齐涌天边来,
台风助我火三千。
内丹外丹真火成,
换得长生不使钱;
人人自有通天窍,
怎奈世人自作难。
劝君随我入大道,
颠之倒之悟三玄;
玄门有道玄无尽,
自去自来做神仙。
YZ.2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