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平 | 黑芭菜,好一个鲜字了得

【往期回读】

“丁中广祥”2020年度运营分析报告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好一个鲜字了得
刘志平

作者刘志平先生:1955年3月生,江都小纪人,现居外市。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散文作品二百余篇散见于《北京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雨花》《青春》等刊物。部分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文学创作奖。

区区黑芭菜,炒出了一个鲜味,如此了得。天生食材,得天独厚,家乡沃土丰田,生有这一黑芭菜,乃是吾乡之民之口福也。

食客品尝美味佳肴,总是以一个鲜字来评价。广州人喜爱生猛海鲜,究其根底,就是一个讲究食材的鲜活美味。家乡江海大地亦有一食材,占得魁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国际饭店一菜肴:天下第一鲜。其名先声夺人。价格自然不菲,八十大洋,一般人家少有问津。其食材其实就是南黄海边涂滩上的文蛤,贝类也。

居家过日子,百姓人家尝鲜,一日三餐,更多的是寻向那土生土长随手可摘的新鲜瓜果蔬菜。家边有一小块菜田,边角之地,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且不管田边那一畦畦水淋淋、绿油油的青菜,就是屋前屋后那一丛小葱,几抹芫荽,那鱼肉起锅时,也来得及摘一把,清水一冲,锅里一扔,立马增色不少,吊出那葱香浓郁的鲜味。

入冬,当季新鲜的蔬菜日见其少,超市供应的返季节大棚里培育的蔬菜,让人总有些倒了胃口。长在露天田野上的蔬菜更为好吃,尤其是经霜后的黑芭菜,傲然挺立在冰冻三尺寒风冽冽的田野,经风霜雨雪的磨练,更见其生命的绿色。

人们对黑芭菜青睐有加,讲究食材的煮妇会起大早,赶去街口,拦住赶早市的菜农,抢先把那刚离土、沥水鲜的黑芭菜塞进自家菜篮。这黑芭菜实在让她们喜爱,因它的原料好啊,农家菜田自生自长,三天前浇过农家的粪水,两天内又经过霜风雪雨的洗礼,经霜后的黑芭菜,绿得深沉,闪闪发亮,片片绿叶,层层叠叠,活力四射,蓬蓬勃勃如盛开的叭吧花,亦像秋日绽放的墨菊,不过那叭吧花、墨菊远远没这黑芭菜如此硕大、厚实、豪放。

黑芭菜叶片肥厚,粉嫩爽口,下得平民厨房,亦上得大雅之宴。喜庆酒宴,大鱼大肉油腻之时,上来一盘新鲜粉嫩素淡的黑芭菜,更受吃货们的青睐,顷刻之间,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田头一畦黑菜,风霜雨雪任洗礼,芬芳香飘在冬季,自有一番风彩。黑芭菜碧绿,饱满,厚实,粉嫩,鲜活。田头采撷,自家屋后小河洗净,大锅爆炒,用农家话说,鲜嫩得在锅里活蹦乱跳。加几粒盐花,浇一瓢清水,无须什么麻油醋,那味儿特鲜美滑嫩,还有丝丝的甜味儿。

黑芭菜是家乡的特产,深受百姓人家喜爱,被评为江苏十大名菜、江苏名优特食品,闻名遐迩,成为我国远洋军舰海军将士长年在海上生活的主要食材,它也真是见了世面,走江越洋,去了五洲四海。

可见菜肴的鲜美,不在于其身价的贵贱,而在于原料、食材的本质原味。山珍海味固然让人垂涎,小炒青菜也有自身的清新鲜嫩,让人喜爱。世道之义如此。

一款青菜,生在乡村田边,土生土长,年年萌生。区区黑芭菜,炒出了一个鲜味,如此了得。天生食材,得天独厚,家乡沃土丰田,生有这一黑芭菜,乃是吾乡之民之口福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