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巴,穿在身上的文化与历史,西藏大街小巷的“活名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

泱泱华夏,五十六个民族,各有不同的特色,真的宛如百花园中争相开放的鲜花一般。

它们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文化与习俗,自然也各有各的特色服饰。

文化与习俗需要去了解,而服饰却是一目了然的。

我每每在电视上看到不同民族的人穿着民族服饰的时候,都是极喜欢的。

那些人们总会给我一个感觉,穿上了民族特有的服饰,也穿上了民族精神,是衣服中的民族精神衬了人,也是人配了衣裳。

在西藏这样的地方,藏装也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藏装,藏语称为“曲巴”。

行走在西藏的街头,你总能看到不少穿着藏装拍摄旅拍的美丽姑娘们,也能看到穿着藏装,笑着看着他们的当地居民。

笑意中,有带着对于他人对自家服饰认可的感谢,也有满满的自豪与骄傲。

藏袍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右衽,大襟,长袖,宽腰,肥大。

这几个特点也决定了穿藏袍时的一系列附加装束,例如为了便捷与利落,腰带和靴子自然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

穿着藏袍时,也十分有讲究,因为藏袍要长过穿着者的身高,左襟大,右襟小,所以穿着时,要穿上衬衣和衬裤。

然后将藏袍提至固定的高度,一般来讲,男子会提至膝盖,女子则提至脚面,再用必不可少的腰带扎紧。

腰带扎紧后,提起的部分在腰间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囊袋,这个类似于口袋的地方可以携带随身物品,甚至有的,还能放下一个婴儿。

穿着完毕之后,一般人都会选择露出右肩,也有的会将双肩都裸露出来。

这是由于西藏的环境以及藏民们的生活习惯演变而来的,西藏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往往早上还冻得人打哆嗦,中午却又让人热的受不了,裸露肩臂,则有利于更好的散热。

另一方面,西藏以农牧业为主,在干活的时候,宽大,肥长的袖子多少会有些不方便,脱下来后系与腰间,也方便更好的工作。

久而久之的,这就变成了穿着藏袍时的一个传统特色了,甚至有的藏袍,直接舍弃了右袖。

虽然藏袍的特点都差不多,但是在西藏的各个地区,却还是有区别的。

例如拉萨这样城市中居住的藏民,他们更喜欢用绸缎,哔叽(密度比较小的斜纹的毛织品)等较好的面料制作藏袍。颜色也喜欢选择朴素,淡雅的。

虽说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拉萨近郊穿着藏袍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还是能与色彩鲜艳的农牧区居民们区分出来。

藏北牧区的居民一年四季几乎都穿着皮袍,光面朝外,用彩线缝制出色彩亮丽的大幅图案。

女子的服饰对比男子的服饰要略显复杂,她们往往会使用五到七条的色带饰边,颜色也往往是红,绿,紫等色彩鲜艳的颜色。

藏东南地区藏装最典型的特征即是男女皆穿着“谷休”,男子“谷休”不过膝,女子则垂至脚面。

“谷休”多用氆氇或者毛皮制作,配以当地特制的桑林帽,穿上讲究的“那刀”靴子,成了东南地区藏装的独特风格。

而要说起比较有特色的,那还要说一说西部的阿里普兰地区,阿里普兰地区的藏袍多以羔羊袍为主,面料以毛呢为主,领、袖、襟底镶水獭皮,可以说,这在整个西藏都是较为独特的。

而特色中的特色则是普兰地区妇女的“孔雀服。”

穿着“孔雀服”的女子们会在背部系上名为“改巴”的围裙。

“改巴”以光滑白净的山羊皮做底,镶嵌上圆形花纹的棕蓝色氆氇,象征孔雀的翅膀,底部开三道叉口,象征孔雀的尾羽。

美丽的普兰姑娘穿上色彩鲜艳的“孔雀服”,宛如孔雀仙子一般,貌美多姿,成了普兰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藏装的丰富多彩是出了名的,各地区不同,自然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甚至在某些地区,区与区,县与县的服装差异都是十分巨大的。

在已知的少数民族服装中,藏装的种类可是稳居在各民族之首,据目前已经发现的就已有2000多种。

或许藏装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的没有被发现的模样,他们往往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有着一段故事。

近年来,藏装也经过改良,走上了T台,保留了传统,也顺应了潮流。玛吉阿米藏地旅行,专注于小众旅行线路,更多西藏旅行小众线路、无人区穿越、西藏旅行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川藏线 (就川藏线 这三个字,加黄V认证),我们一起出发,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中国西部之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