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文人相轻!三国水浒中的造反头目为何都不第秀才
近日重读《三国演义》发现了个有趣的人设,小说开头提到张角之时,给了他一个奇怪的身份——不第秀才。
然而众所周知,两汉时期,官员选拔与任用采取的是荐举制,根本就不是科举制。既然不是科举制,就没有及第一说。自然更不会有不第这一说。其次汉朝时秀才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秀才与孝廉都是由州郡长官直接推荐给皇帝的。不像后世的秀才,需要在取得秀才身份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考试才能成为天子门生。而汉朝后期,秀才基本上就与贫寒子弟无缘了。正所谓【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汉末的秀才与孝廉完全是世家大族内部萝卜招聘的游戏。试想张角如果是世家大族,至于那样辛苦兜售符水赚钱吗。最后东汉开国皇帝叫刘秀呀!为避他老人家的讳,秀才都改称茂才了。东汉时期根本就不会有秀才这个词汇,自然也不会有不第秀才了。
当然有人看到此处会说,小编你也忒较真。此处的【不第秀才】是失意的知识分子的代指。然而一般邪教组织头目,大多知识水平极其低劣。譬如晚清时的那位洪教主。从他那几本文字粗鄙的小册子,和教训后宫的歪诗来看。活该一辈子不第。而人无论拥有多高的学识,终究是感性的动物。现代社会高级知识分子尚且容易被邪教教主几个拙劣的魔术,周边信徒狂热的说教给洗脑。太平天国内部,杨秀清大字不识。结果就靠最拙劣的鬼附身险些架空洪秀全。而东汉时期,宗教的传播和发展根本就处于萌芽阶段。天子尚且迷信各类拙劣的巫术。而平头百姓,在那个巫医不分的年代,遇到个稍通岐黄之术的方士。那根本是没有抵抗能力的,太平道内部根本不需要特别深刻的教义。《太平要术》之类教义深奥的经典,也许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一般教徒只要虔诚信奉大贤良师,会念“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就行了。这样的邪教头目,说他一点知识都没有,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的江湖骗子显然是不需要秀才之学的。
有意思的是,古代的小说作者仿佛与不第秀才有仇似得。总是会将造反头目设定成为不第秀才。《水浒传》中梁山一代目,王伦绰号白衣秀士。这个绰号表面上听起来很潇洒。其实是个骂人的外号,要知道宋朝的秀才是没有什么含金量的,不需要考试便可获得。而白衣秀士是一点功名都没有的穷酸书生。从他做了一山之主的穷酸样来看,也活该一辈子没有功名。然而有趣的是,古人视小说为不入流的文学。但凡有点功名的人,都醉心于官场迎逢。是不会有这闲情逸致去写小说,也耻于去写小说的。所以古时写小说的知识分子,都是“不第秀才”。既然都是不第秀才,为何要将造反的不第秀才写的这般不堪呢?我想第一这多少有点文人相轻的情节,第二是正统思想的作祟。第三也是借这造反的不第秀才抒发自己心中的一点不满吧。
不第秀才写不第秀才,写的不是小说而是落寞,也许这些不第秀才心中多少都会有点【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情吧。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九零超哥如是说
侃古论今道风云
预知天下兴亡事
订阅!
微信号superman191954
海量有料资源,你不扫一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