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斐然文教卓著的清代伏羌知县周铣
周铣(1709-1770年),字绪庐,清代四川涪州人,乾隆三年(1738年)考中举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冬任伏羌(今甘谷)县知县,在任三年,多行善政,政通人和,百废俱举,深得当地士民拥戴赞誉。后调任敦煌县知县,离任之时,当地民众恋恋不舍,有人赠送《留别诗》,赞之曰:“三载承流事若何,两惭抚字兴催科;才疏未惯申韩律,治拙偏惊召杜歌。信是民淳风自古,敢言德厚政惟和;甘棠阴雨徒虚擬,马首相思意信多。瓜期已及复遥迁,宦路于今更数千;父老衣冠频脊恋,陇秦山水自流连。攀舆意挚怜双舄,献寿情多媿一钱;寄语斯人休怅怅,新猷好待被歌铉。”
周铣在伏羌县三年,政绩卓著,主要有兴修水利,减轻民众负担,振兴文化教育,修撰县志和维修县署等几个方面。
多方筹集资金兴修水利,使渭河川道旱涝保收
周铣根据县情,把解决川道的水利作为县域治理的主要任务。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疏通通济渠,开通蒋家渠的水利规划。
伏羌县地处渭河中上游,一方面干旱少雨,另一方面渭河两岸土壤肥沃,只要有灌溉之利,就可以保证渭河川道稳产高产。县内原有的通济渠是明代知县王珣于明景泰年间开通的,也是渭河川道的主要水源。通济渠在城西二十里的地方引进渭河水,到了县城后分成两支,一支穿城而过,一支绕县城东南而去,使整个渭河南部川道土地得到灌溉。但由于年久失修,泥沙淤积,旱时缺水,涝时成灾,周铣下决心首先疏通通济渠,发挥其作用。为了筹集资金,他首先捐出了自己的俸银,把实地勘查形成的方案疏浚治理方案上报力争资金,并到百姓中募集资金,最后落实了维修资金。周铣的努力得到得到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伏羌县庠生刘殿英(字复德)之子刘珙积极响应号召,率领群众在工地上昼夜不息地干活。周铣经常到工地督查,亲自参加劳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通济渠疏浚工程竣工。通济渠竣工,周铣十分欣慰,高兴之余,挥毫写下《浚渠》诗:“截渭滋阡陌,分波胜桔橰;新隄环碎玉,平陇上流膏。挹注三时热,胼胝一岁劳;更饶春涨发,曲曲绕城濠。”在疏浚通济渠的同时,周铣又组织县民新开了蒋家渠。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修成渠道。这条渠连接中渠,到刘家庄止,十五里的灌溉耕地得到灌溉。通济渠的疏通、蒋家渠的开通解决了沿川大部分耕地的灌溉,也为百姓的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清查核实人丁实情,落实摊丁入亩,减轻民众负担
周铣任知县十分关心百姓的生活,通过调查了解,百姓的生活之所以困难,主要原因是征收农税即丁银(人头税)、地银(土地税)不合理,有丁无地者,丁银无来源,有地少丁者,不耕少税,以至于大多数的人(无地或少地之人)更加贫困,衣食无依,少数人衣食无忧而浪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周铣对全县的人口、土地状况进行了重新清查核实,登记在册。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全县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停止按人口征收丁银,将丁银和地银摊到耕地上,按照地亩征收粮食和税银,土地多、粮食多的就多交粮多缴税,土地少、粮食少的少交粮少缴税,无地的不交粮不缴税。这项政策的实施,减轻了一些土地少人丁多的百姓负担。
对于由政府负担的赡养无依无靠老弱病残者的养济院,他在任期间,无论财政多么困难,都按时足额供给粮食和资金,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
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亲自教学,教化人心,编修县志
周铣注重纯化民风,修建、搬迁、整治祭祀、庆典公共设施,方便百姓。乾隆三十四年,他捐资重建先农坛、社稷坛、雷雨坛、忠烈祠,创建厉坛,搬迁修建节烈祠。
周铣十分重视当地的教育。伏羌县朱圉书院是当时甘肃的著名书院,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县徐浩捐银购地11亩,因离任未修;第二年知县高华捐银购房舍1所,整修建书院,题额“朱圉书院”,规模初具。二十八年(1763年)知县邓必安购地50亩。三十二年(1767年)知县殷兆燕捐银,正式开课。周铣在任期间,延请名师授课,把全县有培养前途的100多名高材生集中到朱圉书院培养。每月初一和十五,他都要亲自登台讲课。此日,各地学生争相来听他讲课,此所谓“生童云集,鱼贯而入”。他授课形式多样,出题让学生对答,答得好的予以表扬,答错的进行耐心细致的校正讲解。他授课十分入神,有时吃饭的时间到了也搞忘了。周铣尊师重教,伏羌文风大振。
周铣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下车伊始即有修志之志,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十二月,邀请叶芝为总纂,组织当地有名望的人修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五月《伏羌县志》编修完成,并刊行于世。全志包括天文、地理、建置、官师、田赋、典礼、人物、选举、名宦、乡贤、列女、流寓、艺文、详异等分志,共计十四卷,周铣为之作叙。
周铣还捐钱维修了县署,使原来破烂不堪,官吏、衙役居无定所的县署焕然一新。为此捐出白银一千多两,共整修公堂、住所八十九间,有了一个正常的办公条件。
周铣在任三年,政绩卓著,深得百姓拥戴,调任敦煌知县离任时,百姓焚香祈福,争相挽留,悲泪相送;为感其恩德,伏羌士民为之修生祠以崇祀。后,周铣卒于任上,葬于涪州马绿湾;乾隆五十年驰赠周铣为中宪大夫,妻子陈氏赠恭人;涪州士民公推其为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