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江豚上演冲浪比赛,禁渔的成果来了?细数江豚保护的坎坷历史
成群江豚上演冲浪比赛
6月22日,人们兴奋地在南京长江大桥下发现了一群江豚在追逐嬉戏。一只接着一只,摩肩接踵,十分有趣。观察了江豚14年的志愿者武先生说,这是他第一次同时见到这么多的江豚。
看来生态真的是变好了。2020年,长江开始实施10年禁渔,这才过了一年,难道效果这么明显?其实中国对江豚的保护,一直都在深化,禁渔只是其中一个声势比较大的措施。
今天咱们就来细数一下江豚的坎坷历史。
濒临灭绝
长江江豚是一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鲸目哺乳动物,包括中国东部江西省鄱阳湖和中国中部湖南省洞庭湖。
它们体型只有1.3m左右,浑身圆鼓鼓的,最可爱是圆钝微凸的头部和随时保持微笑的嘴巴弧度,所以人们都称它们为“微笑天使”,当然也有“江猪”这样接地气的外号。
濒临灭绝的长江江豚,据2017年的统计,野生数量仅剩1012只。
2006年,由中国农业部牵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IHB)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对另一种著名的淡水鲸目——白鳍豚,进行调查。当时就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了。
那个时候大家都以为白鳍豚灭绝了,其实大家是不知道“功能性灭绝”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是:某物种在宏观上已经灭绝,但尚未确认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的状态。功能性灭绝是物种灭绝的前兆。
2018年,白鳍豚在长江又被目击了。同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发布,暂未确认白暨豚灭绝,保持原定评级“极危”。
2006年的调查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江豚预计到 2035 年将减少到 200 头左右。
2012年和2017年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研究调查,当时的江豚生存情况就有所改善了。2017年的调查发现,鄱阳湖江豚数量约450头,近6年来一直保持稳定。但洞庭湖只剩下110只,比2006年减少了40%。这意味着长江流域江豚总共只有1000头左右,比野外的大熊猫还要稀有。
危机
多年来的过度捕捞导致江豚的食物来源大幅减少,而且这些动物很容易受到不受管制的捕捞方法的影响,例如电捕鱼,它们很容易被电流误伤并晕倒,要知道它们可是哺乳动物,需要到水面呼吸的。
污染是另一个主要的长期威胁。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河岸两旁是大城市、工厂和发电厂。据统计,每年有200亿吨的垃圾会被排放到长江。
因为我们十分依赖长江,过度的航运活动也导致长江遭受了“声学”污染。航船的声纳设备与各种噪音会影响江豚的声纳使用,导致它们像无头苍蝇一样,直接搁浅上岸;找不到方向撞上船只甚至影响到了捕猎。
近几十年来,其他人类活动,如大坝建设、土地复垦和挖沙,导致长江流域大规模的栖息地丧失和退化。
保护措施
其实从03年开始,长江每年就会禁渔3个月。但人们发现这3个月压根不够,小鱼都还来不及长。所以到了2020年1月,国家终于大手一挥,直接禁渔10年。
这个是我们都知道的,那其他的措施都有啥用?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台了综合措施拯救长江江豚。对于动物的保护,建立人工繁育研究中心是最重要的措施。
国家不止在长江建立了8个江豚自然保护区外,为了更好地改善江豚繁殖地,同时在湖北省石首、安徽省安庆等城市建立了3个迁地保护区。
中国农业农村部于 2016 年发布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对保护工作提出了重要指导。
只有政府和研究机构参与拯救江豚的努力是不够的,拯救长江江豚联盟于2017年在武汉成立。
他们的工作方向是社会宣传,倡导和普及公众对江豚的认识,向他们传递保护理念。
2020年6月19日,长江江豚被升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
后记
近几个月已经目击了好几次江豚了,说明这些举措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原本只计划在10年内保持江豚数量稳定就很成功了,看来目标可以放大一点了。
江豚是我们母亲河长江的象征,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民众们对江豚的认识和喜爱正在与日俱增,都会发自内心地为江豚保护工作的良好进展而开心。
这样好的现状,让我对江豚的保护工作充满信心,感谢为此努力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