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胃痛

​就诊前,胃胀之感特别明显。尤其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更是严重。

胃胀的同时, 胃中有灼热之感。这个灼热感,似痛非痛,特别难受。同时,患者口干,有饥饿感,但由于胃不适,所以吃不下也喝不下,大便干燥。由于吃不下饭,所以日益消瘦,身体倦怠。

最离谱的是,患者的舌头,竟然有辛辣感。

这难受劲儿,就别提了。

刻诊,见脉细而数,舌质红,少津,舌头没有舌苔,而且有明显的裂纹。

看见没,这个裂纹舌,就出现在这个胃病患者身上了。

当时,李师说,这个患者虽然已经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过在中医看来,就是胃痞。证属肝胃不和,胃阴不足。紧接着,书方一首,但见——

沙参20克,麦冬20克,清半夏7.5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生白芍15克,石斛20克,生地黄20克,柴胡3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结果,患者药用2周,胃部灼热之感缓解,大便通畅。口干舌辣缓解。治疗到3个月左右,诸证悉平,舌头上的裂纹几乎不见了。

到最后,患者再做胃镜和病理检查,发现原先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转变为浅表性胃炎轻度。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看此人,舌红少津,脉略数,这是有热。脉细,说明阴血不足、正气亏虚。胃部灼热胀痛,伴随舌辣口渴,这就是胃阴不足,清润失常。胃阴不足,胃失于受纳,于是吃不下东西,也喝不下水。大便干燥,那是津液亏虚,肠道失润。脾胃如此,一身气血阴液生化乏源,体现在舌头上,就是舌头有裂纹。这就相当于土地没有水了,土干巴巴的,裂开了口子。

那么,患者的这个胃阴,是怎么伤的呢?原因之一,我以前讲过,就是肝火犯胃,损及胃阴。这就是肝和胃之间的事儿了。此患发病,因为情志郁怒,可见有肝的问题在。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是要滋胃阴,清胃热,理胃气,同时还要适当地疏肝柔肝。

这里头,沙参、麦冬、石斛、生地,都是滋养胃阴的,栀子、丹皮用于清热。清半夏理气散结消痞,柴胡、白芍配青皮,则梳理肝气。这就是基本意图,十分清晰简单。

当初,我之所以着意记录这张配伍,就在于它特别典型,思路清晰明了,组法层次分明。那时候我就想,我应该记下来,说不定可以为此类患者谋福。

在这里,我想说,舌头如果有裂纹,舌苔少,甚至无舌苔,舌少津,同时伴随胃胀、胃灼热、胃隐痛、食欲不振等问题,我建议你早点到中医的消化内科,做仔细的检查和诊断。很多胃炎患者,都有这么一组情况。而且这里头,相当一部分还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什么概念,再往前发展一段,就是胃癌。所以这个事儿,我们绝对不要忽视。

(0)

相关推荐

  • 舌头有裂纹、无舌苔、胖大.....有这三种舌象的人,最容易患癌.....

    上周师兄在文章里提到过一位舌裂多年的医友 很多朋友都在评论区问: "舌裂怎么治好的?" 师兄给你讲讲. 先想,什么是舌裂? 顾名思义,有裂纹的舌头. 再去想,舌头为什么有裂纹?为什 ...

  • 胃里灼痛,经常口渴,舌头裂纹比较深——是...

    胃里灼痛,经常口渴,舌头裂纹比较深--是胃阴不足! 有一位30来岁的男性患者,有萎缩性胃炎,一伸舌头,舌面上有好几道深深的裂纹,而且舌红.舌体瘦.干燥,无苔.口中干渴,便干.尿黄,胃部还会阵阵灼痛,发 ...

  • 胃阴不足的典型病例

    很多年以前我们街上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虽然年纪大了但身子骨一直还算硬朗,头脑清楚,活动自如,精神状况也很好,唯独肠胃不好,总是吃不下饭,吃一点就觉得胃部难受,找大夫治疗的时候,也用了很多的健脾养胃 ...

  • 一种治疗阴虚胃痛的中药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

    一种治疗阴虚胃痛的中药 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伴纳差.胃腹闷胀.恶心.呕吐.嗳气等.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等疾病. 一种治疗阴虚胃痛的中药,属于治疗胃痛的中 ...

  • 枸杞子:补肝肾止齿衄疗阴虚胃痛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之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历代本草书中均记载其有补益强壮的作用,云其可补 ...

  • 周仲瑛--滋胃饮治疗阴虚胃痛(慢性胃炎、胃脘痛)【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1333人已读 [组成]乌梅肉 6克  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 炙鸡内金5克 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 [功能]滋养胃阴,舒肝柔肝.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 ...

  • 枸杞子:补肝肾 止齿衄 疗阴虚胃痛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之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历代本草书中均记载其有补益强壮的作用,云其可补肝肾,益精血,不论精血亏虚 ...

  • 章真如主任医师治疗阴虚胃痛

    章真如主任医师注重研究"阴虚",并提出"阴精为人生之本""阴虚为百病之因与果"和"滋阴为临床治疗大法"等学术观点.强调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