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到了苏州,为何抢着去寒山寺,与这块石碑合影?
有两张侵华日军的照片,不可不看。
闲院宫载仁亲王与《枫桥夜泊》石碑合影
第一张,是日本闲院宫载仁亲王在寒山寺内,与《枫桥夜泊》石碑合影。此人是日本皇族,1931—1940年任日本陆军参谋总长,侵华战争的罪魁之一。
侵华日本兵寒山寺读诗
第二张,一群日本官兵围读《枫桥夜泊》碑文。
为什么日本人争相与这块石碑合影?因为这首诗在日本太出名了。
有名到什么程度?这块石碑的书写者、清末学者俞樾曾言:“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余寓吴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
俞樾手书的《枫桥夜泊》
据日本学者考证,早在日本南北朝时期,《枫桥夜泊》就流传于当时的上层社会,渐渐在日本广泛传播。到了江户时代,日本盛行唐诗,《枫桥夜泊》更加受到日本人喜爱和推崇,连儿童都对此诗耳熟能详。一直到当代,《枫桥夜泊》被收录到日本中学教材中,单论一首诗而言,在日本的影响力没有第二首。
日本人所画的《枫桥夜泊》诗境
日本著名评论家森本哲郎说过:“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最为日本人熟知的中国诗歌,即使不知道张继之名,但提到“月落乌啼霜满天”,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很多中国人奇怪,唐诗三百首,那么多千古绝唱,为何日本人只对《枫桥夜泊》情有独钟?
简单地说:这首诗,太符合日本人的审美了。
寒山寺夜景
《枫桥夜泊》是一首羁旅诗,诗中的枫桥、残月、乌啼、寒霜、渔火、孤舟、夜半、钟声,有景有情,意境幽怨,全诗没有一个“愁”字,却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非常符合日本美学最推崇的“物哀”境界。这一点,就连俞樾之孙、著名学者俞陛云也感慨:“作者不过夜行纪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林立,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孺皆习诵之,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与不幸耶?”
正是因为《枫桥夜泊》在日本的巨大影响力,从清代以来,凡是来苏州的日本人,无不对寒山寺心生向往,一定会来瞻仰这块圣地,并将《枫桥夜泊》的诗碑拓片作为留念。甚至,在1930年,日本人在东京都的青梅市御岳山,也仿照苏州寒山寺建了一座日本寒山寺。
日本青梅市的寒山寺
侵华日军占领苏州后,日本官兵争相来寒山寺读诗合影,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千万别以为日本兵都是知书达理的文学爱好者。
日本随军记者小侯行男的《随军记者见闻录》里,赤裸裸记载了日军在寒山寺的掳掠行径:“我们跑到了著名的寒山寺看了看,把寺中挂着的古画摘了下来。因为只要是寒山寺的宝物,都可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