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西路1320号原雷士德医学研究院

原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1320号,雷士德医学研究院。1932年建立,以建筑师、英商亨利·雷士德的遗产建造并命名。首任院长安尔(H·G·EARLE)。经费来源于雷士德基金会。

设生理部,包括营养、生化、药理及毒理、工业卫生学系;病理部,包括细菌及病毒、疫苗及血清、组织病理、医学昆虫等;临床部(设在仁济医院内),有内科、外科、X光室、化验室等。还有图书馆、动物试验室。收集有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包括骨化石、中国药草标本及彩色植物生理图本。从事科研的有生理学家伊伯恩(B·E·READ)、蔡翘、沈霁春,营养学家侯祥川,病毒学家汤非凡,细菌与免疫学家余6,寄生虫病学家李元白、吴光,病理学家高祥麟,外科专家汤普生(GORDONTHOMPSON)等。1941年,研究院被日军占领,人员及仪器设备散失。抗日战争胜利后,英人无力恢复研究院,研究工作近于停顿。1954年,根据院保产委员会请求,市人民政府予以接管,移交给轻工业部工业试验所。1957年,改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至今。21世纪又建立交大药学院。

1994年列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下旬、光绪九年三月,两次当选为法租界公董局副总董。1926年5月卒于上海。遗嘱成立基金会,全部财产用于推进上海的理工教育和医疗事业,建立仁济医院(今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雷士德医学研究院(1932年建立,今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雷士德工学院与附设中专(工学院1934年成立,校址在今上海海员医院)。又向中国盲人院、儿童避难所、黄包车夫会等捐银5万~20万两不等。1949年后,基金会迁英国,仍资助中国专家学者赴英进修400多人。雷士德在上海开埠后的历史长河中可算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外国人,但是很久以来,他的故事却被湮没。

雷士德生平介绍--雷士德(Henry Lester,1839~1926)英国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到沪,当土木工程师和建筑师,主持外滩填江造地,兴建码头等工程,并从事房屋设计和建筑业务。后与他人在泗泾路合开建筑师事务所德和洋行,设计建造字林西报大楼(今外滩桂林大楼)、上海电力公司大楼等建筑,且经营房地产业,成为上海富豪之一。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下旬、光绪九年三月,两次当选为法租界公董局副总董。1926年5月卒于上海。遗嘱成立基金会,全部财产用于推进上海的理工教育和医疗事业,建立仁济医院(今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雷士德医学研究院(1932年建立,今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雷士德工学院与附设中专(工学院1934年成立,校址在今上海海员医院)。又向中国盲人院、儿童避难所、黄包车夫会等捐银5万~20万两不等。1949年后,基金会迁英国,仍资助中国专家学者赴英进修400多人。雷士德在上海开埠后的历史长河中可算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外国人,但是很久以来,他的故事却被湮没。

1867年,出生在英国的雷士德来到了商机无限的上海,任公共租界工部局土木工程师,作为一个建筑师,1913年他与约翰、戈登、马立斯开设德和洋行,又称雷、约、马建筑师和测绘师事务所。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在上海留下了不少英国式的建筑,据说今天外滩一带的楼房有不少是他的作品,还包括先施公司、仁济医院、字林西报馆等建筑,以及虹口东大名路不少楼房,也都出自他的手笔。

作为一个地产商,他参加了上海早期大地产商史密斯所办的房地产经营商行。在房地产买卖中,雷士德获利甚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拥有南京路的地产,曾仅次于哈同而超过沙逊。雷士德终身不娶,传说是因为他的三个哥哥相继病逝后,医生叮嘱他,婚姻会直接影响他的健康,甚至生命。他在上海,长年住在英侨总会,不备汽车,出门雇黄包车代步,平时所穿衣服、所戴领带多是朋友用过的旧货。

雷士德于1926年5月去世,下葬于静安公墓。他死后留下财产1430余万两银子,他的遗产建立了雷士德基金会,基金会成员由工部局指派的人员和雷士德生前指定的亲朋好友组成,遗嘱上写着“在将近六十年中,我主要的和永久的定居地一直在中国上海,现在如此,今后也将如此”,他将财产分配给圣路加、仁济、同仁等医院及盲人院和开办教育事业。由于他经常乘黄包车,还将5万两银子捐给“上海车夫福音会”。因此也有人把他称为“来自英伦的大慈善家”。

抗日战争后,雷士德基金会将资金全部转往英国,基金会总部也迁到了英国。改革开放以后,基金会仍遵照雷士德的意愿,继续资助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

(0)

相关推荐

  • 来新华路坐坐“黄包车”,“穿越”回一百年前的老上海!

    最近,新华路上, 一辆辆黑色的黄包车 静静地停在路边, 吸引了不少市民 驻足观赏.拍照, 成了这条花园马路上 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华路上的黄包车有十余辆 整体为黑色 老洋房.黄包车.梧桐树-- 这些 ...

  • 上海北外滩(三)

    从长阳路到长治路 长阳路,旧名华德路,取自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的"洋枪队"首领华德(又译华尔),西至海门路,东抵内江路,全长4.5公里,是沪东的一条干道.从大连路地铁站出,往西走长阳路 ...

  • #老寿读图#第61集雷士德工学院

    老寿读图,听听老寿怎么说? 在上海有很多是曾经教会办的学校.医院,我们现在能够客观的理解早年传教士和教会在传教的过程中给处于封建愚昧的旧中国带来了科学知识的传授. 雷士德工学院(英译:The Lest ...

  • (11)北苏州路470号原上海总商会

    北苏州路470号原上海总商会, 1913年竣工.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对称,以横三段划分为主,底层基座,设大楼梯直达2层主入口.清水红砖外墙,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2层大议事厅可容八百余人.总商会大门 ...

  • (11)北京西路1341号爱文公寓

    北京西路1341号爱文公寓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的东南角,由大陆银行总经理等组建的联华房地产公司,1931年投资了这个公寓,因而这里又名联华公寓,他们聘请在上海滩已经红得发紫的邬达克来做设计,1932年, ...

  • (11)北京东路230号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北京东路230号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位于北京东路和江西中路的东北角,由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35-1936年建成完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幢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体系大楼,该房屋平面 ...

  • (17)东长治路505号原雷士德工学院

    原雷士德工学院位于商丘路的东长治路505号. 雷士德工学院建筑由德和洋行鲍斯惠尔(E. F. Bothwell)设计,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9900平方米.主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呈&qu ...

  • (11)北苏州路276号上海邮政博物馆

    北苏州路276号上海邮政博物馆,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学的代表作,1922年由协澄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在原集美里地块(四川北路1716号)上建造,1924年11月竣工.大楼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 ...

  • (11)广东路102号原懿德大楼

    广东路94--102号原懿德大楼(三菱洋行)原"三菱洋行"建于1914年,这是一幢具有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四层楼体. 原日商三菱财团在华的企业,主营煤炭.砂糖.杂粮肥料.纸张.木材等 ...

  • (11)北京西路700

    北京西路北侧的泰兴路和石门二路之间(俗称张家宅),新建了国际丽都城高层住宅群,为提高住宅的品味保留了安妮女王风格式样的建筑作为高层建筑裙房.清水红砖沿从石门二路一直向西排至,门号700--782号,底 ...

  • (11)北京西路静安区雕塑公园

    静安雕塑公园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专类雕塑公园,兼有生态功能.艺术功能.文化功能的城市公共产品静安雕塑公园.一期位于成都北路以西.北京西路以北.石门二路以东.山海关路以南,面积达3公顷.二期面积3万平方米, ...

  • (11)北京东路398号二次建造的大楼

    北京东路398号协通国际大酒店位于北京东路山东北路东北角.这幢大楼明显由两种不同建筑风格和组成,从中看出历史年份的差异.下五层有着历史建筑结构的厚实感,上面10层采用当代轻型材料玻璃幕墙.由此得出这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