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古玉全世界最全的知识,看完自己就是专家
1,鐵紅沁。
受鐵或都土沁所致。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輕,重的地方還帶有棕紅或黑紅的塊狀物,沁成這種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時間。
2,石灰沁。
石灰沁轻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需要四五百年时间石灰沁重者,玉内开始变得发红,像小孩子的脸色,称为“孩儿面”需要千年以上时间,沁蚀的更重者,形成一层不透明的皮壳,有薄有厚,称为“鸡骨白”,需要1500年以上的时间,沁得最重者,状如朽骨,时间要在3000年以上。
3,血沁、朱砂沁。
又称血古,古人认为血古为血所沁,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血液时间一长就不再是红色,这种色是由尸骨、色液、颜料、石灰、红漆、木料、土壤等东西共同沁成的,可将玉器沁成猩红色、枣皮红、酱紫斑等色,不过,要形成枣皮红和酱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的时间,朱砂沁,主要受殓葬的朱砂所沁。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玉器的纹饰处、镂空等凹陷和粗糙处,将附近的玉皮染色。
4;水银沁。
水银沁的水银既来自殓葬水银,也来自土壤中的水银,一般来讲,土壤中的水争不能把玉器沁成半截黑或全黑,所以人们习惯将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叫做黑沁古,将沁成线状的或小斑点的叫做水银沁,千年以内的水银沁一般不太黑,2000年以内的水银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银沁又黑又厚又亮。
5,土沁。
土沁一般由红土和黄土沁成,呈浇黄至土红色,中间似乎有一个小核,核周围呈现放射性云块形斑痕状,好似用黄色炸药的鞭炮崩的痕迹,过千年的土沁,其核的部位会出现疙瘩或小坑,或变为土咬或蛀蚀。
6,水沁。
净水能使玉器晶莹、滑润,几百年之内的,呈玻璃质的蓝绿萤光,被称为“澄潭水”;几百年以上表面就长一层水锈,大部分的水沁是污浊之水,玉器被染上污浊之气,或被水中矿物质所沁,300年开始长水锈,1000年可使玉表面不透光,1500年以上使水锈变得十分干老。
7,钉金沁。
钉金沁的沁占呈钉子眼儿状,带色,抽坑,有棕色、紫色、灰色、黑色等,大都伴有线状凹陷,呈灰黑色或黑色的叫钉金水银沁。形成钉金沁至少需要1500年以上。
8,凹陷。
开成凹陷之沁,原因之一是沁进的物质与玉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挥发、流失一部分;原因之二是重金属沁入,时间分情况而异,一般在六七百年以上就会开始显现,时间越长,凹陷越重。
9,饭糁。
是指在玉的里面生成的点状、颗粒状的带色物质,就像玉的里面有大米饭粒、小米饭粒、玉米糁,有的还伴有粥状物,沁成这种情况,玉质疏松的600年即可,致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
10,黄香沁。
是一种酷似香薰的或烤炙的黄色,非常美丽,其沁源可能有木材、松香、铁质、土壤等物,时间在1500年以上。
入土特征,也称为“环境痕迹学”
玉器在墓葬或墓室这种复杂环境里,经过几百上千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的变化,环境中的物质会对玉器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再加上玉器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自身也会发生内、外应力的反应,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表象上的变化,比如包浆的浓厚,沁色的丰富,钙化的形成,土蚀土咬现象,灰皮的产生,形变的现象等,都是古玉入土后形成的特征。
正是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诠释玉器在当时的环境下,应该会发生的每一种变化,所以,如何找到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如何科学地对这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是每一位爱玉人应该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纵使全国和地墓葬环境不尽相同,也就是行家常说的坑口不同,但环境对玉器造成的影响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加工工艺特征,又称为“加工痕迹学”
从夏代以前以磨制为主的石质加工工具,到商早期开始出现的铜质加工工具,再到春秋晚期开始出现的铁质加工工具,每一个时期,由于加工工具的不同,在玉器表面留下的痕迹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但由于正反转砣机又决定了每一种痕迹特点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存在,如何掌握它的规律性,就成为每一位鉴定都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掌握加工痕迹特征和掌握入土特征技能同等重要,非常之重要!如果脱离了这两个最好本源的因素去搞古玉鉴定,恐怕难以综合、辩证、科学地下结论;脱离了它们,古玉的新、老鉴定也就毫无意义,更谈不上讨论玉文化范畴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玉器鉴定专家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