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律诗的几点粗浅认识
诗词盛典(套装共4册)
作者:吕长春
实用古诗词解读
作者:主编刘声锷 ... [等]
关于律诗的几点粗浅认识
关于律诗的问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的律诗太差,而我又懒,不喜欢钻研。老师是借此逼我读书,掌握律诗理论吧。这两天,绞尽脑汁,想了几点,在这里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一。关于立意。写诗意为先,有意境而自成高格。现在中华论坛最主要的问题,是大家在摆弄很精致的玩意儿。雕琢的很好,而且以此自得。空空道人说的好,写诗要有人文情怀。这点我很赞同。
二。关于对仗。律诗规定,中间两联应该对仗。但也有变体,一是蜂腰体,即颔联不对仗;二是偷春格,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颈联对仗。三是全部对仗,这样的少。对仗要尽量求工,但不能为工而工,弄得生涩。
另外,忌合掌。所谓合掌:指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犹如两掌相合。律诗字少意丰,必须惜墨如金,以有限的字词表达更多的情景意蕴。故“合掌”乃作诗之大忌。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英雄和豪杰,虎豹和熊罴。
再有,忌四平头。所谓四平头,即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皆用一类字起头。如“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巫峡、衡阳;青枫,白帝。两联前两个字都是名词)
最后,忌音步不变。五言诗与七言诗音步均有甲式与乙式。五言(甲)二I一I二,(乙)二,I二I一。七言(甲)二I二I一I二I,(乙)二I二I二I一I。要求二联之内音步相同,两联的音步上下要相异。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I松间I照,清泉I石上I流。竹喧I归I浣女,莲动I下I渔舟。”这样变化,防止结构单一,死板。为了避免死板,再一种做法就是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叫做流水对。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三。关于结构。基本的结构是起承转合。起要平稳,不能太高,否则后面气韵接不上来。起要涵盖全篇,定下全诗的基调。承就是承接,承接不是首句简单的重复,而要有发展。转要转得开,大开大合,转出新天地。合,照应开头,关合主题,升华主题。一首诗,核心是中间两联。但结的好不好,也关系到全诗的成败。
四。关于用韵。主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撞韵,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尾字用了和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处和都,撞了韵,为平仄通押。
其次是挤韵。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如:峭壁攒峰千万重。峰和重都属于二冬韵,挤了。
五。关于用典。典故可以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多的内容。可以增加诗的内涵,增加诗的厚重。袁枚主张一诗一典,在律诗中如果对仗,上句用典,下句最好也用典,那就至少是两典了。所以诗不必只用一典。但忌讳滥用典故,像李商隐、辛弃疾有掉书袋子的嫌疑,也晦涩难懂了。我们尽量用大家熟悉的典故,比如巫山云雨。最好,典要适当,否则词不达意,适得其反。
六。关于用语。语言流畅,是写诗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生造词汇,比如慨当以慷,慨而慷之类。成语不能乱缩,弄得不伦不类。
古代人名,也不能乱缩。比如司马迁,缩写成马迁。把诸葛亮缩成葛亮。记得还有人特别写文章,说把司马迁缩成马迁好。
再有就是复合词,不能单用。这种现象还很普遍。比如怅惘、徘徊。怅、徊不能单用。
七。化用名句。在诗中,尽量少用古诗名句。比如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是李贺的“雄鸡一唱天下白“。伟人可用,我们不可用,越著名的句子,用上去越别扭。但化用名句则可。比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从“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中化来的。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
八。关于题材。题材尽量宽些,突破风花雪月的狭隘。我们不整天望花生愁,迎风流泪。也不能整天相思不已,忧愁无限。可以题图,可以怀古,可以写游记,可以咏物,可以写时事,也可以写身边琐碎的小事。只要有立意,有寄托就是好诗。
九。关于拗救。我们还是应该了解些拗救的知识,这样可以少费些力气。特别是平平仄平仄,很多人批评说这句出律,其实这是特例,古人常用。
十。关于修改。好诗不厌百会改。甚至可以说,好诗是改出来的。刚写好,我们都宝贝得不行,看不出问题。过几天,心情平静了,再看,会发现很多问题。再改,效果就好了。
以上是我想到的几个方面,当然会挂一漏万。因为自己水平太浅,在问题的解释和例子方面,抄了别人的一些东西,弄得还有些晦涩,希望大家谅解。最后,有错误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指正。
作者:姚明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