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内部不停地在高速运动,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在核物理和量子力学诞生之前,人类对于世界的本质的认识是不清楚的。

现在我们知道能量和物质的关系是先有能量再有物质。能量才是世界存在的本质,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

》原子内部和分子内部不停的在运动,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38亿年前宇宙还是一个起点,大爆炸刚刚开始只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形成的火球冷却下来以后,才形成了质子、中子、电子等各种基本粒子。

38万年之后,宇宙已经冷却到可以形成中性原子,电子围绕在原子核边,形成了最初的原子。

宇宙中最初的原子中,氢原子占了80%,剩下的20%是氦原子。它们聚集成了第1代的恒星。

2亿年后宇宙中第1颗恒星点亮,宇宙中第1次出现了光。

又过了86亿年,太阳诞生;太阳诞生后50亿年,人类诞生。

所以,从能量和物质的本质来认识人体,人体就是一大堆的电子、质子、中子。

进入中子和质子的内部,里面是夸克、胶子,胶子的运动速度和光速是一样的。

我们通常人理解的物质,是因为它有质量,这个质量是所谓的静质量。物质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上。

》质子和中子的静质量,绝大部分是高速运动的胶子产生的。

而胶子是没有静质量的,所以胶子只有能量没有质量。

另外一小部分质量是由希格斯场赋予电子而产生的。

所以我们感觉到的质量和物质的存在性,主要是因为胶子具有能量。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一个没有任何质量的盒子里面放上一个在内部做高速反弹运动的小球,这个盒子就具有了质量。

所以,宇宙中的绝大部分质量是因为能量而存在的。

》如果没有能量,质量本身也不会存在。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常在科普的插图里面被形象地描述成如卫星那样绕着原子核运行。实际上电子的运动,完全和在地球上空的卫星不一样。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以能量驻波的形式存在。

因为柱波必须是波长的整数倍,所以电子的轨道是固定的。而且轨道与轨道之间是不连续的。

根据德布罗意物质波,万物都在波动。

甚至连地球都在不停的抖动,但是因为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波长和质量成反比,所以质量越大波长就越短,因此几乎感觉不到地球的波动。

因为能量是以点状分布的,但是它的运行规律是波动,这就是所谓的波函数。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不能同时测量。

如果我们用比较哲学化的观点来看不确定性原理,可以这样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团能量,只是在我们观察它时候,才会变成确定的物质存在形式,因此才有了物质的运动。

对于这个解释有两种观点,波尔认为这就是物质的本质,而爱因斯坦认为还存在未知的物理量。

但是现在最新的物理学实验证明,波尔正确。

正因为在微观的世界里,微观粒子在做高速的运动,这使得原子核内部甚至是分子之间的化学能,相比于宏观物体运动的机械能来说,是极其巨大的。

所以,仅仅是10升汽油,就能让几吨重的汽车行驶100公里;几吨重的核原料,就能让10万吨的航空母舰行驶50年。

分子、原子内部不停的运动,驱动它们的能量,来自宇宙的最开始。

》创世大爆炸时的高温的火焰,封闭在了微观世界内部。

仅仅在质子、中子的内部,就有高达10,000亿度的高温。

如果这种设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的话,那只能说是为了某个文明在宇宙中诞生的时候,可以用某种方法把它们释放出来,于是就有了地球文明。

所以,分子和原子内部高速运动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创世大爆炸那一刻,只是随着宇宙的扩张和冷却,而被幽闭在了极其微观的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