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体面

(朗读者:自洽)

我的一位朋友知道我能写几个字后,总想让我写写他的姥爷,因为他觉得老人家过世十多年了,回忆他过往的人越来越少,感觉快被遗忘了。而他坚信这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经历过生死和病痛的老人,在他沉默的晚年岁月中就能看出一定经历过非凡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应该被记录下来,而不是被遗忘,最后消逝。

“如果不写出来,可能他这个人和他经历的事就彻底随着时间没有了,连个灰尘都找不到。”

“这不就是一个人最正常的归宿吗?哪一个人不是来了又走了?多数人做过的事都会随着其人的逝去而像尘埃一样消失在时间的灰烬里。甚至很多人还活着,做过的'大事’就已经沉寂了。”我反驳他,“那些死去还能留下名字的,是做了多大的功绩或多大的罪恶才能有的待遇呀?我们大多数都是凡人,什么都留不下。

“不管怎样,还是留下一些文字比较好,不能就这么销声匿迹了。”他坚持。

“还是你们这些做子孙的人去写吧,我实在不熟悉,恐难胜任。”我觉得一个“厉害”的人,他的子孙们也一定有一两个多少能继承点先辈风姿的,不需要外人提笔。

他很执着,但我最终还是没有答应。

记得以前我有个高寿的姥姥,老了以后最常说的话是“我为什么要活这么久?”既问人又自问。除了跟几个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平常她很沉默,愈老话愈少。

八十八岁的那年,她跟我寒暄的几句话我一直都记得,“你越长越像你妈妈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活到这岁数了,也没什么意思,活着干嘛。人家总是说我'老不死’,可我就是死不掉,你说我怎么办?”

我见过好多老人,都爱坐着沉默的远望,有时会很长时间。我想他们眼里看到的一定不是远处的风景,或许只是过去的岁月和人。回过神来后,有种恍如隔世地感觉,所以就愈加沉默了。

耳朵背了、眼睛模糊了、感觉不灵敏了、反应迟钝了……所以,人老了就会有很多种与现实相处的方式。

我奶奶就比较有趣,我们一群人在一起说话,如果说到她爱听的,她就哈哈大笑着附和,很开心;若故意说几句坏话逗她,她就自言自语:“现在这耳朵是越来越背了,你们说啥了我一句都听不清。”

那位朋友的姥爷死于胃癌,查到时已是晚期,且已年迈,最后的时光过的极痛苦。他说,在最后的那段岁月,老人家依然保持着曾经作为一个军人的体面。比如睡觉时会铺一块垫子,裤子里也会垫一层纸,以应付可能的失禁;病痛难忍时,他咬紧牙关把被角攥的稀烂,也坚持不发出丝毫呻吟;家中条件有限,他宁肯蜗居简餐,也不愿拿着军功章去向政府求助……

至于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他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他从来都保持沉默。好奇的子孙和外人问起时,他总是“嘿嘿”一笑,再不言语。好像这些过往并不重要,或是他想要忘记。而在更早之前,他年少离家去参军,也只是想摆脱继母的虐待……

所以在我朋友的眼中,他姥爷是有个有故事的人,有很多东西可以记录下来让后辈的子孙学习和敬仰。

我能理解他,他深爱自己的姥爷,为老人家的人格拜服。因为少有人能在年老重病下还能做到如此体面,如此克制,如此坦然。尤其是在最后的弥留之际,老人家即将迎来八十大寿。

那个凌晨,亲人们都知道他已到油尽灯枯的最后时刻,但还是希望他能熬到八十大寿的到来。老人家硬是撑到了零点时分,看着儿孙们把蛋糕点燃,为他祝寿,他方才闭上了眼睛。

我知道,对于一个被癌痛折磨到最后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来讲,八十大寿、九十大寿能有多大意义呢?不都是要离开吗,前一秒的仪式有多隆重和特别对他能有多大慰籍?生的意趣早就煎熬没了罢?!

他不过是为了成全儿孙们的愿望罢了,让他们的心意满足,不留遗憾。为了这最后的成全,老人家宁愿多忍受一会人世的痛苦。

我能理解的高尚人格,不过如此!

我想,不是身为一个军人才会有训练有素的教养,才需要用坚强的意志去维护体面,任何人都需维护自己应尽范围内的体面,这是自我尊严的一部分。

上面我说的那些在年迈时沉默的人们,以及我奶奶对晚辈们“睿智”的答复,无非也是想保持最后的体面。他们都是非常好的人,子孙们都该惜福,当他们是家里的“一块宝”。

这位姥爷是一个高尚的人,我的朋友不希望他被遗忘,想要用文字记录他的一些事情。可世上的文字那么多,即便留下了文字,后世子孙的心里没有了他,这些文字一样会消失掉,一样是尘埃。

最好的纪念是不要从心里遗忘。

“姥爷的故事可以时常拿出来讲给自己的后代;清明寒食认真的去祭奠他,逢年过节为他祭一壶酒;阖家团圆的时候,一脉相承的人坐在一起多说一说过去的故事、先辈的奋斗,而不是各玩各的……”

上一篇:如何安全的成为一名老司机

我是村头小芳

只说我们村里的事

也可能是胡言乱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