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都说三年级是个坎,成绩容易下滑,这期中语文成为拉分项。但在语文成绩里,拉分最大的却是——作文!对此,我深有体会。
小诺在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中,粗心漏做两大题,接他放学,他小心翼翼认错。可刚听闻这个消息,老母亲顿时怒火中烧:不会做,没关系;漏做题,不可以!
正想着回家怎么收拾他,结果娃话锋一转说:不过,妈妈,我语文拿了全班第一,年级第三。
老母亲霎时脸色转变不过来,只能按住偷乐,假装正色问:两题白扣分,怎么还有高分。
“因为我作文满分啊!”看见老母亲脸色缓和下来,小家伙顿时轻松喜悦。
正说着,一旁的同学妈妈无比酸楚:“我家女儿基础题一分没扣,可作文足足扣掉6分,难怪连90分都考不上!”
讲真,小诺能有这个成绩,主要归功——【作文满分】。
说到写作文,自然联系到阅读。可说起女儿看书问题来,这位妈妈大吐苦水。她知道阅读对积累的重要作用,为了督促女儿看书,这两年也没少从书店买书回家。
然而,让她失望的是,女儿虽爱学习,可就是“不爱看书”。不爱,不是孩子不愿意看书,而是“看不进”书。
具体表现为:看着看着,孩子就发愣、出神,眼睛盯在一处,眼球不再移动,思绪已经飘在了远处。
对此,这位妈妈非常苦恼。她向我打听上作文培训班的情况,我表示抱歉:因为,我没有送小诺去上过作文提升班,应该也不会考虑去报班。
事实上,从小学开始,作文培训班已然成为孩子们的补习标配之一,家长们的理由也几乎一致:我自己都不会写作文,怎么教孩子?不送孩子去补习班,孩子的作文怎么办?
要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要上作文培训班吗?
孩子上了作文培训班,就一定能够把作文写好吗?
对此,诺妈想谈谈几点不同意见,希望能够给各位正在困扰中的家长,一个意见参考。
“阅读是基础,阅读是积累”,这是个正确理念,但是怎么积累,什么时候开始积累,不同的做法却有不同效果。前面我说的这位同学妈妈,因为同住一个小区,又是同班同学,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她家孩子在上小学前几乎不看书,因为家长办了个小厂,工作比较忙,孩子基本由婆婆照料。一放学,孩子要么在外面疯玩,要么回家看动画片。上了小学后,虽然老师每天布置阅读任务,但只要不是硬性规定,孩子基本不看。往往是周末到了,妈妈催着孩子,孩子才不情愿捧起书。这或许就是如今养成“一碰书就犯愣”的问题。相比之下,小诺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从小诺可以自己拿书看开始,我就习惯性在他手里放书,哪怕他小时候不懂事,喜欢撕书,我也照样一本本递给他。
从睡前故事,到亲子共读,后来小诺能够自主阅读,渐渐爱上阅读,到现在每天临睡前不读书,他就会感觉浑身难受。对于阅读的积累作用,我始终相信一句话:阅读如中药,一点一滴改变体质。现在,我也慢慢看到了阅读在孩子身上的变化。孩子的阅读兴趣被点燃,阅读习惯被养成,这种积累直接体现在了他的学习成绩上,不仅是语文,还包括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上。所以,写作需要“阅读”打功底,但阅读不能太“功利”,如果临到要考试,才逼着孩子去看书,那无异于临时抱佛脚,或能够侥幸一次,但终究本身的功力没有提高。
阅读兴趣需要从小激发,才能逐渐养成阅读习惯。给孩子看包罗万象的书,陪孩子读各种神奇的故事,孩子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发现精彩,才会逐渐把看书当作和吃饭一样寻常的事。如此,真等到了学龄阶段,即便是为了配合学习成绩给孩子看规定的书目,他一样能够读得津津有味。有为数不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但一提笔写作文,依然抓耳挠腮,写不出来,为什么呢?看书有用,但家长一定要认清一个误区:再多的输入,都只有你输出的那么多。也就是说,无论孩子看了多少本书,如果他不动笔,这些看书得到的能量依然憋在孩子体内,无法兑现到学习上,效果就等于“0”“动笔写”,是对“阅读”的消化,也是“作文”的必须输出方式。在这里,家长们尤其要注意:“写”一定是孩子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家长“说一句”,孩子“写一句”。
现实情况里,孩子确实存在“下笔难”困境,但家长千万不要因为看着烦,直接捋起袖子帮孩子。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教会了孩子“抄作文”,并且容易形成“写作依赖”,以后每逢写作,孩子都会巴巴求助家长。长痛不如短痛,孩子落笔再难,家长都要坚定要求孩子“自己写”。在初期,家长也可以“帮”一把。我自己的做法是:先给孩子捋思路,列提纲,然后让孩子对着提纲独立写作。这个做法,一开始有些费时,孩子也未必乐意配合,但经过几次磨炼,就会理顺。好处就是:既帮助孩子把握了文章的框架和方向,也能让孩子自由发挥笔墨才华。
因为哪怕孩子写了只言片语,只要他动笔了,他们的思维就会随着落笔开花,将脑海中积累的碎片知识进行整合使用。这些经过孩子自己思考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吸收,把停留在浅层意识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切记!切记!写完作文,万事大吉。这或许是很多孩子和家长们的共同想法。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写十篇作文,都不如“改”一篇有进步!一篇作文和一篇“好”作文的差距,就在于 “改”字!这是因为,孩子对于语言的掌握、使用能力有限,通过手把手改,他们才会有深刻体会:原来,换一种方式写,同样的内容,能写得更出彩!改的过程,是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的高效能期,改完之后,别忘了让孩子誊抄一遍,加强领悟。
作文培训班上,老师通常会教孩子写作技巧,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修改:告诉孩子,原来的写法哪哪不对,怎么写才好?但如果孩子只是听懂了,却不去落实,那么他连报三期,作文进步也不会太大。但如果孩子认真学进去,扎实落实了,学一期,作文能力就会大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用新学的写作技巧,去修改已经写好的作文,是最能提升作文能力的方式。这不仅因为前后有对比,还因为,孩子要把一个胚子打磨成精品,势必比重塑一个模型更需要费心。“改”的过程,前期需要父母花一些耐心和精力,但只要扎实去做,孩子一旦领悟,后面就会显得非常轻松、有效。孩子改得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养成“斟酌字词”的写作好习惯。
我没有给小诺报写作培训班,但从他一年级学写话开始,我手把手一路修改过来。虽说前两年费了不少的劲儿,但我明显感觉,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已经养成了写作前列提纲,写作时前后推敲的好习惯,如今差不多自己能一气呵成,直接完稿。可能有些家长会说:那还不简单,直接送作文培训班呗。的确,送孩子上作文培训班能够得到系统学习,是个普遍做法。但我也建议家长们自己稍微了解一下写作套路,可以随时指点孩子。毕竟,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不是每周上一次培训班就可以解决,更多的时候,是要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时候,哪怕给孩子一句话指点,他都能醍醐灌顶。有问题当下解决,才会收获最大效果。推荐一套我自己入过手的作文技巧类辅导书《作文九问》,来自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编著的写作通关秘籍。
这本书分“基础篇”和“实战篇”。基础篇解决了孩子在写作中的一些通病问题,诸如:如何寻找写作素材,如何写好开头,如何把文章写长,如何把语句写顺……有对比案例,有方法指导,也有佳作赏析,完全适合家长作为范本对孩子进行指导。而“实战篇”建立在“基础篇”之上,力求孩子能够在顺利输出一篇文章后,能够把文章写“出彩”。同样给出了方法,给出了案例。完成第一阶段之后,其实孩子完全可以独立看“实战篇”。
开头和结尾是一篇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决定着读者有没有兴趣读下去。但恰恰,很多孩子习惯用“有一天”、“今天”、“昨天”来开场,不能全说孩子敷衍,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对此,蒋军晶老师给出建议:能不用就不用。并且,他给出了解决方法。
孩子写作文时,家长只要点出这个问题,配上书中的对比案例,带着孩子品读,孩子就能领悟。接着让孩子把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改一改,调整调整,效果立马提升。等下一次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他就会有意识去避免,这就是在无形之中培养起来的作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做的事,无非就是传递给孩子一个理念:作文开头,少用“有一天”。至于怎么“少用”,让孩子自己学,自己领悟,还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很多孩子害怕写风景,大多因为游览看到的景太多,不知道写什么才好。于是最常见的就是从上车吃零食开始,一一记叙。字数凑够了,孩子就歇笔了。由此导致,整篇作文沦为“流水账”。对此,蒋军晶老师就给出了一个思路:不按顺序写,而抓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特点写。
比如去游览一个山谷,抓住“野”字,通过不同的景物共同的“野性”,写成一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的特色就彰显出来了。游山玩水的写景文中,可以概括的点很多,比如“多”、“高”、“奇”、“静”……家长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就是和孩子一起回顾旅游过程,找到对应特点的景色,列成提纲,孩子就能自己写下去了。文章有了“魂”,也就出彩了。
其实,写作技巧真的是家长一看就会的事,只要做到,把写作方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琢磨,孩子把技巧用起来了,才是他们真正领悟了写作之道。一套两本书,几乎涵盖了写作方方面面技巧,为人父母,如果愿意自己花点精力,其实一样能胜任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