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去外省种植中药材,受当地人热烈欢迎,随后遭遇用工难

安徽农民老韩,在朋友的牵线下,前往外省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搞起了中药材种植。

老韩的到来,在当地引起了轰动,那些世世代代种植玉米大豆的村民们,对于中药材种植既感觉新鲜又充满好奇,当地相关部门也想通过老韩这个中药材种植项目,来带动当地的经济作物种植,为当地传统农业种植灌输新鲜血液。

当地人的热情质朴和低于内陆的土地租金,是老韩决定前来投资的主要因素,然而,信心满满的老韩正当踌躇满志,准备大显身手时,却遇到了一个“水土不服”的大难题。

种植中药材,无论是播种、移栽、除草、施药,又或者收获,都不能像种植玉米大豆那样,可以采取机械种收的模式,中药材种植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作为支撑。

如比较常见的板蓝根种植,单除草一个环节,就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人工拔除,若在内陆,雇请的工人一般以老年群体为主,每天工资在40-70元之间,即便如此,这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但在当地,这个价钱根本没人干,无奈之下,老韩只能提高工钱,按理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道理老韩明白,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都出价300元/天了,依然找不够帮忙拔草的工人。

这让老韩很是郁闷,难道当地人有钱不赚还是咋地,干农活挣钱难道不香吗?

后来了解得知,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种植模式导致

当地地广人稀,每家种植几百亩土地是很平常的事情,让这些“地主”们去帮人拔草,不但工作时间上有冲突,心理关也不容易过。

不像内陆家庭,土地种植面积有限,每天除了管理自己的庄稼,闲暇之余,还能帮有需求的人家做些零工,从而获取一些额外的收入。

2、种植习惯不同导致

中药材施药、除草等田间管理,属于“琐碎活儿”,对做惯了简单农活的当地人来说,就有些瞧不上,甚至不愿听从别人的管理,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的收入也不差,为啥要到你那里遭罪受?”

对没有做工习惯的当地人来说,虽然每天300元工资很诱人,但真正蹲在田里帮别人干农活,面子上还是有些抹不开。

在当地,请人义务帮工没问题,就没有一顿酒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在别人田里打工挣钱,这在内陆极其正常的事情,在当地却属于头一遭,甚至还有人认为,如此复杂的农活,一天给300元工钱哪里够呢?大家认为给500元还比较凑合。

对此,老韩认为,别说500元/天了,就是300元,也只能是偶尔为之,如若这样下去,来这里种植中药材就不是赚钱了,而是纯粹的送福利。

3、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过程

中药材种植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和种植玉米大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此大的种植面积,雇请没有管理经验的当地人进行做工,难免会对中药材造成一定伤害。

有次老韩从外地办事回来,天空正飘着小雨,到田里一看,工人们依然在坚持喷施农药,这若是在内陆,别说雨天施药了,即便是不下雨,只要是天气不正常,也不会有人在当天施药,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当地人不懂吗?

工人的解释是,反正马上就喷完了,下点小雨也没事,等雨停后再折腾一番不但费时费力,还浪费你的成本,那样不划算。

哭笑不得的老韩显然是无话可说了,他有种想逃的冲动,不过,冷静下来的老韩还是认为,当地人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纠错学习,想必不久的将来就能熟练操作。

对此,有人建议老韩从老家带工人过来,岂不是两全其美?这种想法在老韩脑海里也出现过,只是养那么多工人在这里,农活也不是天天有,按月发工资的费用,和如今现状相比较,肯定是更加昂贵。

最后,老韩算是总结了一个种植教训,但凡是除草剂搞不定的杂草、但凡是无法机械收获的、但凡是人工较大的中药材品种,是千万不能碰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