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世面,不行吗?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这年头,要说谁“这人一看就见过世面”,绝对是句很高的赞美。
但到底怎样,才算见过世面?
前几天看到一条微博说“就喜欢看老外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打开视频一看,是一帮外国友人,在上海磁悬浮列车上争相拍照。他们那么好奇又非常欢乐,像极了我第一次回农村老家的样子。


原来对没见过的事物感到新鲜,这就叫“没见过世面”。
说到回农村老家,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有压水井,自带冰镇功能而且喝起来比农夫山泉还甜;还有露天厕所,除了不能自动冲水,那穿堂风的干爽效果,比好几千的马桶盖自带的风干功能还强。
最有意思的,是一头驴。
那头驴算上头顶的发型跟我差不多高,但却是暗红色的。
我觉得这妥妥是驴中的高富帅了,结果姨奶说,那是头小驴崽子,他妈妈更好看,但是被牵出去干活,晚上我才能看到。
看着我围着驴圈兴奋地直转圈圈,老姨奶笑得乐不可支:
“城里长大的孩子,看驴都新鲜?你这样儿啊!真没见过世面哈哈哈...”

后来好说歹说,老姨奶才相信,那真是我第一次看见活驴。
说回那个让老外“原形毕露”的磁悬浮,直到今天,我也没坐过这个号称时速高达431㎞的“地面飞车”。
这辆时速400㎞的磁悬浮,在老外眼里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英国某报纸两年前就曾报道: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一项科技奇迹...它本应只会出现在主题公园中,而不是交通线路图上。”
本来已被划分到“没见过世面”行列中的我,终于有了外媒作伴。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一段情节分支,很有意思。
盖茨比曾向他的宴会来宾自我介绍:“我在美国长大,但我在英国牛津接受教育,这是我们家的传统”。
但这套说辞很快就被发现是个谎言,就连他发家致富的手段,也是个谎言。
上流社会,可不是光靠财富就能挤进去,也难怪盖茨比兜里揣着那么多钱,为了自己心爱的虚荣女人,也要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见过世面,而编织一套完整的谎言。
心理学中有个马蝇效应,是说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这个理论本意是告诉人们,要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但盖茨比在那个物欲横流、装逼成性的圈子里,连某女宾请求别人递个杯子也要重点强调“crystal glass”,全天候全方位地受到这种光怪陆离的刺激,也难怪盖茨比要把自己包装成360°无死角的见过世面。
像盖茨比这样,“被迫”见世面的人,现实生活中,还真不少。
见过世面这个概念,现在的答案和标准,基本都落在了“见”上。
去西餐厅点牛排还喊8分熟呢?你真没见过世面;
AJ是什么你都不知道?简直low到爆;
我说的东西对你来说是未知的,那你就没见过世面。
见过世面,真是个堪称玄学的概念。
有人说你要见过世界每一面,我就很纳闷。

世界有多少面?到死能不能见到每一面?见过高低见过黑白,最高最低又在哪里,最黑最白又为何物?
这个世界太大,无论用地域去丈量,还是见闻去评判,亦或是用知识去衡量,没人有资格说自己见过世面。
其实到最后,我们能追求的见过世面,只有见自己。
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和同学走进北京胡同某饭店,坐下来后翻开菜单差点被吓得从椅子上摔下来,因为太特么贵了。
但他的朋友招手叫过服务员来,说:“您好,我们进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家的价格,我们是学生,承受不起,不好意思,打扰了。”
其实,说你见没见过世面,是别人的事。
但你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对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断;
面对别人的知识盲区,你要有不妄下判断的涵养,就是俩人面对面,你眼前这人也一定知道几件你不知道的事,换句话说,谁也不是百科全书,谁也别装大尾巴狼。
还有一点很重要,你要有不羞于无知的气度。
没吃过没见过不稀奇,爱惜钱不浪费也不丢人,别用“没见过世面”束缚住自己。
扎西拉姆·多多有一段话说得真好:
“有人尖刻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
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样子。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
为了别人去见世面,为了见世面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只会让你越来越累、越来越难。
不如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一点点进步,不急于求成,不一步登天。
毕竟,见没见过世面,谁也说了不算。
非要较真的话,谁也没见过世面。

文 | 毒哥 x Faye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