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之《四库全书》西迁,此地空余文溯阁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那时候,努尔哈赤把后金的都城从辽阳迁至盛京,开始营建“办公室”。经皇太极以及后世帝王,主要是乾隆的不断修建和扩建,有了如今的规模,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

沈阳故宫中的建筑以红墙,黄瓦为主,而在这一片红墙黄瓦中有一座建筑特别独特——白墙,黑柱,绿瓦,这就是沈阳故宫中的藏书楼文溯阁。

文溯阁殿顶不用黄琉璃瓦而是黑琉璃瓦镶绿边,廊柱用绿色而不是红色,檐下的彩画也不用龙凤等图案,而是“如意书卷”、“白马献书”等以书籍为主要表现内容,并且采用蓝绿为主的色调。

这种颜色设计是古代的一种“防火措施”。 因为龙、金色、红色都是火焰的象征,而黑色、绿色、蓝色则是水和木的象征,书籍最怕的是火,所以这种黑色、绿色也最适合藏书楼。北京故宫的文渊阁也是这个色调,建筑形式均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与故宫建筑都是奇数面宽不同,藏书楼为面阔六间,外观两层,实为三层,取《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文溯阁所藏的图书是鼎鼎大名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清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开始,用十二年时间修成的中国古代收书最多的大型丛书。全书修成后抄录为四份,分别收藏于北京宫殿、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和沈阳故宫,其藏书阁命名为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和文溯阁,合称“内廷四阁”或“北四阁”;后来又增加杭州西湖行宫的文澜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和扬州的文汇阁,合称“南三阁”或“江南三阁”。 “北四阁”是皇帝专用图书馆,“南三阁”对公众开放。

七阁《四库全书》都是命运多舛,归纳总结的归宿如下:

最早储存地点 现在储存地点

紫禁城文渊阁 台湾

圆明园文源阁 已毁

沈阳故宫文溯阁 甘肃图书馆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 国家图书馆

扬州天宁寺文汇阁 已毁

镇江金山寺文宗阁 已毁

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文澜阁 已毁

(丁氏兄弟修复版) (半部) 浙江图书馆

沈阳故宫作为清朝的“祖庭”很受有清一代各帝王的重视。乾隆帝有了心爱的《四库全书》自然也没忘了沈阳故宫,下令建文溯阁。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是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七十三岁高龄的乾隆第四次来到盛京,如愿以偿地看到新建成的文溯阁和盈架而陈的《四库全书》。

沈阳故宫文溯阁版《四库全书》颠沛流离,却是唯一一部可以“书阁合一”的《四库全书》。可惜,书被西迁,此处空余文溯阁。

文溯阁在西路一个独立的小院内

文溯阁在西路一个独立的小院内

与沈阳故宫其他建筑的红墙、黄瓦不同,这里是独特的白墙+黑柱+绿瓦

文溯阁建筑

文溯阁院落

文溯阁建筑

文溯阁是皇帝专属图书馆,虽然乾隆也来不了几回

文溯阁的《四库全书》现在在甘肃

文溯阁所在院落

文溯阁所在院落

周围都是红墙黄瓦,突显了这里的淡雅

前后廊檐柱都装饰有绿色的地仗,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

文溯阁院落

(0)

相关推荐

  • 沈阳故宫博物院-西路、东路建筑

    从西掖门进入西路.西路建筑是为了适应皇帝东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扮戏房"."戏台"."嘉荫堂"."文溯阁&qu ...

  • 西湖边有一处皇家藏书楼,兼具江南风格,为藏《四库全书》而建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江浙一代自古多文人,有藏书之风,宋朝以后,江浙一代的经济发达,让私人更有条件藏书,在古代,除了寺庙有藏经阁.皇家有藏书院,民间基本没有像现代的图书馆一样的机构, ...

  • 倪熊:沈阳故宫那些前清轶事——不要把影视剧情演义与历史轶事混为一谈

    刘桂芝:轻盈超然的姿态,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近些年神神道道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清宫剧还是蛮误导了好些人的.我们十月份在沈阳故宫闲逛时,遇到最多的就是年轻的导游小姐在走 ...

  • 【辽宁老建筑-沈阳故宫(上)】

    提示:本集介绍二个部分,一是努尔哈赤时期修建的东路全部:二是皇太极时期修建的中路大部分(不含东所和西所)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 ...

  • 浙江篇:参观浙江省博物馆(四)

    文澜阁 从雷峰塔文物馆西侧的方门口走进去,我来到了一个小院里,右边有一座古建筑,门楣处悬挂一牌匾,上面从右往左题着"太乙分青之室"六个绿色大字,左边还有一段竖写文字,开头是&quo ...

  • 【辽宁老建筑-沈阳故宫(下)】

    (接上集) 上集介绍了努尔哈赤时期修建的东路全部:介绍了皇太极时期修建的中路的一部分.本集主要介绍乾隆时期修建的两个部分:一是中路的东所和西所:二是西路的文溯阁.戏台.扮戏房.嘉荫堂,仰熙斋.九间殿等 ...

  • 王静:天一阁与《四库全书》关系谫论

    宁波天一阁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独存于世,是中国传世最久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1].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天一阁以其宏富的藏书.内涵深厚的书阁命名方式. ...

  • 【讲座报道】“四库七阁仿天一”所反映的清代皇家建筑写仿江南的三个阶段——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七十九讲...

    2020年10月30日,故宫研究院邀请了天津大学副教授杨菁在紫禁书院举办了题为"四库七阁仿天一所反映的清代皇家园林写仿江南的三个阶段"的讲座.该讲座为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七十九讲, ...

  • 讲讲北京故宫文渊阁之永乐大典

    注意啊!故宫原本每天售票8万张,现阶段一天现流2万张门票,官网提前一周预售门票,不接受现场售票,去北京故宫要提前在官网上订票. 今天讲的是北京故宫前朝东路--文渊阁之永乐大典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 ...

  • 《西迁路上的央行人—徐之椿》

    徐之椿,男,192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52年响应祖国"开发大西北"的号召,从上海来到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市分行工作.先后在基层办事处担任地过工商信贷员.计划商信股负责人.计划科 ...

  • 浙江大学:重走西迁路 重温光荣史

    在20世纪30年代末,当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之际,又一支由竺可桢校长领导的中国知识分子队伍也进行了一次艰苦卓绝的长征.浙江大学从1937年到1940年前后内迁四次,历程2600余公里.其出发 ...

  • 浙大西迁遵义 炮火中的历史记忆

    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教授杨坤站在一幅幅老照片前,深有感触:"看到浙大老一辈教育家在艰苦条件下获得的卓越成就,我对'求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 抗战西迁贵州的浙江大学 老校长竺可桢领军 英才辈出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战火迅速蔓延到江南富庶之地浙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被迫走上了西迁办学之路,历经两年多时间,最后落脚在贵州遵义湄潭. 1944年10月,英国著名学者.世界著名科学家 ...

  • 【社会实践】重温西迁记忆 弘扬求是精神——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赴“两边两路”贵州小分队社会实践札记

    8月15日,贵州小分队一行到达了遵义湄潭.先后组织参观了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浙大小学和贵州省茶文化生态博物馆.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俗语在贵州就达到了很好的印证.在之前的行程 ...

  • 烽火映黔山|“文化西迁”到贵州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北平.天津陷落,南京.上海失守,我国的文化教育中心遭到灭顶之灾.为了保卫文化尊严,保存文脉,大批学校纷纷内迁,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波澜壮阔的"文化西迁".成千上万& ...

  • 浙大西迁文化

    浙大西迁文化 时间:责任编辑:陈娟  日期:2018-07-26 来源:本站  (1330点击) 1940初,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浙江大学师生秉承科教救国和求是创新精神,随竺可桢校长辗转西迁,四易 ...

  • 走进贵州湄潭浙江大学西迁旧址参观学习

    留得他年寻旧梦,随百鸟,到湄江.5月17日,浙江省家用电器流通协会前往位于贵州湄潭浙江大学西迁旧址参观学习. 浙江家电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湄潭文庙--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陈列馆参观学习,陈列展览包括& ...

  • 文军长征——浙大西迁简述

    红军长征历来被众多人所称道,可曾想过历史上还有文军长征这一说法,而且和浙江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是浙大西迁.由于浙大西迁的路线与红军长征时期前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落脚点又都是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