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鉴湖女侠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著名的七字绝命诗,是秋瑾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没等到秋天,她就被押往刑场,英勇就义。那一刻,在1907年7月15日凌晨4点,浙江绍兴轩亭口,32岁的她,正值青春好年华。
她最后的要求是:一、准写家书诀别;二、勿袒衣;三、勿枭首示众。那时,杀人要砍头示众,若是女子要剥去衣服。死,她不怕,她只是想捍卫做人的尊严。审讯她的山阴县令李钟岳成全了后两个愿望,他回到杭州寓所,心怀忧愤,秋瑾遇难仅百余日后悬梁自尽。
这位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一位女烈士,提出了“男女平权”,认为女子不但有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而且堪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清末民初,99.99%的中国女人还在家中带孩子,她却离开家庭,穿起男装,创办女报,搞革命,做了男人都不敢做的事情。在她那个年代,她背负着“抛夫弃子”的坏名声,肆意穿男装、骑大马,往来于江南街市之间,无视他人的侧目和厌恶。
她最为人们熟知的照片上,她一身日式妆扮,清秀眉眼,手中横握一把冷刀在胸前,英姿飒爽,那正是她身为女子与那个时代对峙的写照。
秋瑾1875年她出生在厦门,生长在绍兴,祖父和父亲均是清朝官吏。小时她过目不忘,在家塾中念了《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常抱着杜甫、辛弃疾、李清照的诗词吟诵,自己写诗让祖父点评,尤其仰慕传奇小说中的古今英雄。
她喜欢花木兰,从小也在家中闻鸡习武,挥刀舞剑,学习骑马。因为缠过足,每次习武后,裹脚布上渗满鲜血,疼痛难忍。
缠足让她痛恨终生,媒灼之言的婚姻,也令她不满。因此她恨死了封建旧礼教,切身的体会让她知道,妇女们只能觉悟起来,向封建旧礼教宣战,才能争取到自身的权利。
她的丈夫是曾国藩的表侄子王廷钧,她不喜欢王家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束缚,两人既无共同的志趣,也无精神上的交流。
她劝丈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却大骂谭嗣同是中华乱党、士林败类。戊戌政变后,王家花银子为儿子捐了京官,他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花天酒地,甚至彻夜不归。
因此有了惊世骇俗的"上戏园子"的风波,她一气之下女扮男装,带上仆人上戏园看戏。因为当时女子只能在家中听"堂会",她抛头露面上戏园,开创了上层社会女性进戏院的先河,也让他成了京城笑柄,两人在中秋夜大吵一架。
1904年4月,她不顾丈夫反对,冲破封建束缚,只身东渡日本,临行前,到像馆拍了一张身着男儿西装的照片,成为历史的纪念。从此,心怀大志、反清爱国的她,在封建樊篱中苦苦挣扎了8年,彻底走上反清爱国的革命人生之路。
在日本,她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学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组织"共爱会",参加反清秘密团体"三青会",会晤了孙中山,和黄兴、喻培伦等人一起加入同盟会,为救国救民而积极奔走。
自此,两人的隔阂越来越大,为了不连累家人,她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脱离家庭后,为宣传妇女解放,发动妇女团结起来参加斗争,她创办了《中国女报》,要“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号召妇女们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与男子一起承担责任。
她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在头两期上发表了《中国女报发刊词》、《敬告姊妹们》、《看护学教程》、《勉女权》等文章、诗作。号召广大妇女要自省觉悟,不要安于命运,要立志从经济上获得自立,才能摆脱奴隶地位,争取女权。
作为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她在浙江联络、发展进步青年加入同盟会,成为浙江方面革命活动的全权负责人。
因资金困难、准备武装起义等事宜,女报出了二期后不得不停止。给朋友的信中她说,编辑好的第三期杂志不久便可付印。
然而,1907年7月13日,因徐锡麟的安庆起义失败,她被告密而被捕。当时朋友们力劝她离开绍兴,被她毅然拒绝,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并“吩咐学校职工,不要任何人进来,接着关上督办室的门,伏在桌上失声恸哭。”
被捕后,她视死如归,决心要为反清爱国、唤起民众而献身。她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对革命的活动只字未讲,“革命的事不必多问,要杀要剐随便吧!”
孙中山曾多次表彰她的革命事迹,两次到杭州凭吊,写下一首对联:江户矢丹忱,多君首赞同盟会;轩亭留碧血,恨我今招女侠魂。
在一百多年前的旧中国,一个出身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的无忧才女,在结婚生子之后,依然具有独立意识,要坚持男女平等,在重重的困难面前,能勇敢地走出家门、国门,求学、求知、救国,即使今天,也少有人做到。
所以,她堪称女中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