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讲堂】屠龙之术vs养龙之法
若说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龙”的认识首当其冲:西方世界中,龙几乎是邪恶的化身;但在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人看来,“龙”地位崇高,是力量与德行的至高点。且不说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古代九五至尊的皇帝都被称为“真龙天子”,足可见“龙”之于国人意义非比寻常。——但,龙,在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吗?
《庄子·列御寇》中记载了朱泙漫学屠龙的故事。
勇猛武士朱泙漫,最喜欢斩杀猛兽。虎豹熊罴觉得不过瘾,就拜在屠龙大侠支离溢门下,学习屠龙之术。真是应了孔夫子所说的“三年学不至于谷也”,心无旁骛地学了三年,倾家荡产……总算学有所成,开始了自己的实践之旅。但现实太骨感了,踏遍千山万水,走过江河湖海,珍禽猛兽都见过了,就是没有龙。
后人觉得朱泙漫大概是被骗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若没有龙,屠龙大侠从何而来呢?朱泙漫真的有这么傻?——所以我总觉得,虽然是个故事,但似乎,或许真有“龙”也说不定。
当然,故事本身是想说,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啊!
如果说《庄子》的寓言或许只是一个故事,史书的记载则多少让人对真实性产生满满的好奇。《史记·夏本纪》记载: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龙一雌死,以事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史记》讲的是夏朝君王孔甲的故事。孔甲继位后荒淫无度,德衰国败,诸侯叛乱四起。此时上天突然降下两条龙,一雌一雄;孔甲不会养龙,就找到了陶唐氏的后人刘累,令其养龙。刘累学艺不精,雌龙居然养死了!可恶的刘累竟然烹饪了雌龙给孔甲食用;荒唐的孔甲觉得味道很好,还想吃!刘累害怕事情败露,逃走了……
若依照古人的观点:这种天降的祥瑞都照看不周,国运的衰败简直无法避免了。
虽然我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眼见”都未必“为实”,反言之,看不见也未必代表不存在。——我觉得,龙是存在的。不然,汉字怎么创造出ta?
《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鳞甲动物之王。能变暗也能变亮,能变细小也能变巨大,能变短也能变长。春分时飞龙在天,秋分时潜龙在渊。
这种在我们今人看来是传说中的动物,在文字中却有着生动的造型。
受夏朝君王孔甲所托的刘累,其“养龙之术”虽然不精,但多少是“龙”存在的佐证。基于此,人们也创造了许多汉字来还原来“养龙”这件事儿。
《说文解字》:“庞,高屋也。从广,龙声。”
龙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若真想养龙,建造的房子也必须巨大:高大的房屋,正是庞的本义。后逐渐引申,而有高大、庞大之义。
譬如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评价驴的外形时曾以“形之庞”描绘,正是庞大之义。
最后我们再说一个汉字,足以证明“龙”或许真的存在并被人善待。
《说文解字》:“宠,尊居也。从宀,龙声。”
宠,即尊崇之义。以“龙”为声旁,固然是“音近”;但阅读过之前造字法文章,就会知道“音符”的选择也并不随意。这大概可以成为“龙”存在并被人尊崇的证据吧。
龙是否真实存在?见仁见智,难有定论。但毋庸置疑,龙所蕴含的精神,早已成为民族的象征,融入你我的血脉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