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雅生活】好好的女孩子,为什么要自称“蕉下客”?

说起“芭蕉”这种植物,在古典名著中有着相当高的出镜率。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四人经过火焰山,方圆八百里寸草不生,道阻且长无法通过。询问当地土地爷,才知道只有铁扇公主手中的芭蕉扇,才能扇灭火焰山的熊熊烈焰。铁扇公主何许人也?正是想吃唐僧肉而不得、最终被观音菩萨收在座下的红孩儿的母亲。孙悟空明知铁扇公主会记恨自己,但也只得勉力而为。第一次,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出了五万四千里;第二次,灵吉菩萨给了孙悟空一粒定风丹,孙悟空施计求得芭蕉扇,不料却是一把假扇子;第三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模样,终于借来了扇子……

当然,道路尽管曲折,最终也成功度过此难,开始了新的征程。

《红楼梦》中也有一位姑娘与“芭蕉”有着不解之缘。

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结成海棠诗社后,认为如果还像平常一样“姐姐妹妹”的叫着太过俗套,不如起一个别号来在诗社之中互相称呼。三姑娘贾探春原本想自称为“秋爽居士”,但贾宝玉却嫌累赘,让她以芭蕉或梧桐起一个名字。最终,探春以“蕉下客”自称,惹来黛玉一番调侃……

黛玉的调侃,源自“蕉叶覆鹿”的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樵夫捕获一只鹿,生怕别人看到,就将它藏到洞穴中,还细心的盖上了芭蕉叶。但当后来准备去取鹿时,却忘了藏鹿的地方。——恍惚之中,郑国人以为是梦一场。

黛玉调侃“蕉下客”的探春是一只鹿,《列子》中记载的这个典故却是想说繁华荣辱得失,不过是梦幻一场。

夏日的江南园林,最不可少的便是芭蕉。怪石嶙峋的假山,飞檐翘阁的凉亭,若没有柔和轻盈的芭蕉点缀,便只剩下“刚强”二字了。若我们漫步园林,可能会发现芭蕉最常出现的地方,往往是有窗阁的地方。“蕉影玲珑”,恰是绿色芭蕉点映小窗的意境。

夏日炎炎,绿色掩映,不得不说,古人“消夏”的方法天然而多样,远胜今人的单一与无趣。

蕉叶题诗,是文人的雅趣,也是生活的点缀。

写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唐代诗人韦应物,对“芭蕉叶”情有独钟。“蕉叶题诗”典故的由来,恰是他那句“芭蕉叶上独题诗”;从而令“芭蕉”,有了寄托离愁别绪、孤独寂寞之感的意味。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作中写着“窗前谁种芭蕉树?……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当然,流传最广最有名的还是蒋捷《一剪梅》中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绿了樱桃,红了芭蕉”,道出了自己“一片春愁待酒浇”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蕉叶题诗”,并不专属文人,闺阁女子也常以此为乐。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中少女,留给我们的印象总是无趣的生活与无奈的人生。其实,相较于如今“刷抖音”,热衷娱乐的你我而言,生活要丰富许多。现藏可见的明朝宣德年间青花仕女图花瓶之上,便有女子庭院之中立于蕉叶前,蕉叶在手挥笔题诗的场景。这样的雅趣,我们缺失了许久。

当然,诗词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似乎是芭蕉对人们心境的影响;但其实,这不过是我们“心随境转”的表象罢了。即便不能做到心如止水,若能做到“境随心转”,赏心和悦,也便会是常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