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讲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注释]

①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②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③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④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这里的“后”字,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在后”的意思。此处两个“身“字,第一个“身”是名字,指身体,自己;后一个“身”字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让)。。。身体(怎么样)”的意思。“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整句的本意是:体悟大道的圣人总是把考虑自己的得失放在众人的后面来考虑,结果却又总是他先考虑的众人又总是将他的得失放在众人之前来考虑。简单说就是:圣人先人后己,薄己厚人,天下众人敬重他的品德,却又总是推崇推举他在众人之前。

⑤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道》第七章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印象中老子的《道》是不是很久没谈如何遵道实践?的确如此,但是也无需着急,这一章中,老子将给予我们惊喜,再度给出了圣人行为准则。天长地久,在老子看来不是传说,不是理想,更不是奢望,而是道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天长地久?天地为何能够长长久久?

老子以犀利的视角,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只要我们理解了这一深度隐藏于天长地久之下的道,那么我们很容易在方方面面实现天长地久。《道》的第七章有着超现实的意义。关于老子所论的天长与地久,我们稍后再谈,先看看日常生活中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事例。

山上有一株漂亮的桂花树,农历八月开花的时候一片金色(金桂),香气四溢,非常迷人,妖娆、芬芳、灿烂……因为非常美丽,非常诱人,于是我们想要自私地占有,夜不成寐,闻鸡起舞地起了个早床,扛一把锄头迎着朝阳把这株宝贝给挖回家,种在家门口。为了能使其成活,人们往往不遗余力地给它浇水、施肥,结果在反复折腾之下,这一株金桂终于凋零了,死了。最初想要占有的动机是:经常可以欣赏到灿烂的金桂绽放的美景,似乎这样就可以让芬芳与美丽长久一点,似乎这样,这种美丽就只是属于我们自己,结果不仅没能长久反而给彻底弄没了。我们可能会反驳,移动一下种活的概率也非常高。

对,挪动一下的确不一定会令其死掉,但是一定会因为其太漂亮,而在某一个清晨我们开门一看,那株金桂居然不翼而飞了,只在门口留下一个大坑……如果那株灿烂的金桂一直生长于山上,会不会存活得久一点?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非常经典的广告语。

当初我们在订婚或者是在某个重大纪念日,买下一颗几克拉的巨大钻石的时候,我们的确是这么规划的,让其恒久存在,永远在家族里面向下流传。

问题是:如果都可以这样,那么每个家族都有着其流传下来的钻石(或者是类似于钻石这样的传家贵重宝贝),可事实是这样吗?至少我们家是没有钻石流传下来的。

如果当初购买的是数克拉的巨大钻石,那么这颗钻石的命运通常会是这样子的:在某个投资机会面前,或者在某个缺钱的时候,几克拉的钻石会被瘦身为一克拉,被兑换成人民币,然后换购一个小一点的,再然后,那一颗小一点的钻石终究不受待见,或被搞没了,或被继续兑现了。

我们试着假设一下,某个博物馆里面有一颗5克拉的静美钻石藏品,那么这颗钻石会不会恒久一点呢?

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

好吧,让我们暂时放下金桂与巨大的钻石,回到《道》第七章的天长地久上面来,因为老子帮我们解析了上述两个案例背后深藏的道。天很长,地很久,天地可以长长久久地存在,这就是天长地久。天地无私地生养滋润了万物,这一点我们都认可。

天地滋养孕育出万物之后,拥有过什么?太阳是属于天的?月亮是属于天的?星星是属于天的?地下深埋的煤矿、油田、金矿是属于地的?天地是按照自己想要的规律的在运行着的,还是按照利于滋养万物生命的规律,遵循着道而运行的?

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地之间的一切资源都是被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在支配享用着的,其中人类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也是最贪婪的一族。

在我们的印象中,太阳、月亮、星星从不曾请假缺勤过,每天每天都会按照利于世间万物的形式转一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这就是天长地久!这就是如何天长地久!怎么样实现天长地久!

人们常常把这四个字用于爱情,但往往却都难以实现,现代人很能总结,把爱情的终极结果总结为两种:相濡以沫,厌倦终老;相忘于江湖,怀念到哭泣。

不是情感专家,不懂情感心理学,但是从《道》的角度来看:不能天长地久的爱情,只有一个唯一的原因,为自己想的太多,为两个人、想的太少,缺乏天地精神。

其实第七章就谈了唯一的这点:天地精神!因为有天地精神,所以才有了天长地久。这就是《道》第七章的核心理论,这就是《道》第七章给予我们的道。

那么,如何让将这种道付诸于实践呢?老子再度搬出了久未的圣人行为准则。

圣人行为准则之七(延续第三章的编号):在一些功劳、利益、名声方面保持谦让姿态,不要打破头地去争抢,往往最终都能有一个不错的收获而领先(后其身,而身先)。如,牛仔裤与金矿的商业故事。

圣人行为准则之八:在一些关键时刻,屏弃私心杂念而将自身置之度外,往往能全身而退(外其身,而身存)。如,战场上面的魔鬼定律,不怕死勇敢冲锋的通常都没死,怕死的往往都很快牺牲。

怀揣天地精神,保持无私的清澈,最终所获得的一切其实都还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绝对不会自动跑到他人账户、他人名下、他人头上去了。这就是老子在第七章末了的点题俏皮反问句“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扯一下题外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横行于世间,被绝大多数人所误解。

关于这句古语,有两个角度的理解和解释。比较现代的解释是将“人不为己”的“为”解释为修为,修行、修炼。比较尊重于原意的正解是将“人不为己”的“己”理解为整个人类自己,而非个人自己的己。

解读:

本章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非常好懂得,意思也很明了。在本章中,老子以天道喻人道、以人道法天道,通过论述宇宙自热、社会世间的先后的辩证关系,核心在于阐释和教化万民顺遂天道行事,以后为先,以外存内,以忘我无私的厚德利益天下万民,先人后己,厚人薄己,最终获得天下万民的信任、爱戴和拥护,最终实现其以不私之私达到最大之自私的成功峰巅。

本章虽然寥寥数语,但结构却非常完整,且前后照应。其中一二两个小节可以作为第一部分,论述“天长地久”的原因在于“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道理,三四两个小节可以作为第二部分,论述圣人“无私故能成其私”的道理。第一部分论天道,第二部分论人道效法天道。无论“天道”还是“人道”,道理都是一样的:天地厚德无私忘我,不为自己生而生,而为众人生而生,故能天长地久而长生;圣人厚德无私忘我,体悟遵循天道行事,先考虑别人的利益安危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安危,所以天下推崇其德,信任他、拥戴他、爱护他,敬重他为大家谋福祉,所以这反而成就了圣人的“不私之私而功成名就”。

老子的这种思想并不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浏览上网、观照身边的生活,人们因竞争利益有多少人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从毒大米、地沟油、有害食品再到森林破坏、江河变色、大气污染,置身我们生存的空间,吃的是有毒的食物、喝的是污染的江河水,穿的是有毒有害的化工纺织品,呼吸的是PM2.5严重超标的空气,放眼我们周围的环境,哪里还有一片纯洁干净的沃土?而这些都是“人人为我,人人争利”造成的恶果啊!

以前我们批老子思想消极,总说他是“无为”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其实老子是敬重自然规律,顺遂遵循自然规律,他是“无为而无不为”,那里是什么有些人片面理解的“什么都不做”的“无为”啊!由此上溯越千年,老子当为今日宇宙、自然、社会、道德而啜泣啊!

记得80年代初的时候,张海迪曾引用一位比老子晚了近2000年的欧洲哲人的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还曾经让国人很激动了一番,其实在但我们东方的一位叫老子的哲人,在他的道德经里,表述的岂不更清楚、更全面、更明白吗?

愿天下人,都能体谅老子之心,摒弃“人人为我,人人争利”的“小我”之私心,遵循老子所讲的“自然大道”,顺遂老子的自然之教化,行“先人后己、薄己厚人”之德,只有这样,自然才会和谐,社会才会和谐,人人都能受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