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出台,如何告别“丑陋建筑”?
“严禁建设'丑陋建筑’。”国家发改委一纸公文,抛出这个引发热议的话题。微博上,这个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达到1.7亿次。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哈尔滨的冰壶、河北的天子大酒店、宜宾的五粮液大楼、沈阳的方圆大厦……提到这些建筑,“奇葩”“雷人”“辣眼睛”都成了网友评论的标配。
但还有一些建筑,比如央视的“大裤衩”、重庆的来福士广场、深圳的腾讯滨海大厦,当有人说丑时,也会有另一种声音在质疑:“凭什么你说丑就是丑,我觉得挺特别的。”
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但面对“严禁建设'丑陋建筑’”的要求,谁来判定建筑美丑?我们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谁来判定美丑?
谁是建筑美丑的“评判官”?坊间和建筑评论界最是活跃,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波讨论。
本世纪初,接连几场全球性评选活动,可以说开启了民众对建筑审美,以及建筑与公共空间关系的关注。
2001年《福布斯》对建筑师进行民意调查,评选出十大世界最丑陋建筑;2008年,CNN综合多地民意,也评选出世界十大丑陋建筑,其中五个与《福布斯》的评选结果不谋而合;2012年,英国《卫报》又评选了21个全球最丑建筑。
重新品味一下这些入选的世界丑陋建筑,一类是因为“耗资巨大,却并不实用”,比如英国的千年穹顶、美国的摇滚音乐名人殿堂;另一类是因为“喧宾夺主,与周围环境并不协调”,比如西雅图的音乐体验博物馆、旧金山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国内的方圆大厦,同时登上CNN和《卫报》最丑建筑榜单,引发国内关注。一枚大大的铜钱,坐落在辽宁沈阳的悦宾街上。有网友评论:“这个叫方圆大厦?叫见钱眼开大厦是不是更好?”
方圆大厦的设计师叫李祖原,此前的代表作是台北101大厦。他曾对媒体阐述,方圆大厦的主题寓意是“天地合一”——用钱币的外圆内方,体现了炎黄子孙对天地合一传统宇宙观的崇尚。以“方圆”二字为这一大厦冠命,也有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寓意。
被评为最丑建筑之前,2000年,在威尼斯世界建筑展览会上,方圆大厦是亚洲唯一的获奖作品,被称赞为“世界上最具创意性和革命性的完美建筑”。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先是“年度最佳”,后是“全球最丑”,关于方圆大厦的争议从未停止。某种程度上,这也给城市带来了流量,不少网友前去“打卡”,只因“想看看究竟有多丑”。
从上述评选可以看到,审美是很主观的事,美还是丑,人们心中各有一个“哈姆雷特”。
在国内,建筑畅言网从2010年起连续举办11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民间机构发起,网友投稿投票,建筑专家参与评选,根据得票高低,已经评出109座“最丑建筑”。
第一届评选,央视新大楼“大裤衩”被网友票选为第一丑陋建筑,但最终没有上榜。终审评委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明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顾了当时的专家组讨论意见。当时他谈到,大部分专家认为:
“
虽然现在很多老百姓接受不了,觉得它很丑陋,但实际上它代表了世界建筑发展很重要的趋势,并非为了奇特而奇特,我们觉得这种实验还是值得鼓励的,所以后来它就没有被评上丑陋建筑。
”
央视大楼
作为连续11届的终审评委,中国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此前撰文亦谈到美丑判断的难处。
周榕提到,2016年以来,“丑陋建筑评选”的难度逐年加大——入围作品的“水平”持续稳定地提升,前几届扎堆涌现、那种一眼可知“众望所归”型的丑陋建筑逐渐变得可遇不可求,评委之间对于作品意见的分歧也明显增多。
周榕还认为,建筑涉及到价值判断的一些东西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埃菲尔铁塔,造好时也被认为是空前的丑陋建筑,雨果曾说只有在埃菲尔铁塔底下才是巴黎最好的风景,因为只有在这里才看不见铁塔,但现在埃菲尔铁塔成了巴黎的标志。
说到底,想要对哪些是“丑陋建筑”达成全民、学界共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建筑该往何处去?
既然建筑美丑难以达成共识,那“严禁建设”又从何说起?我们的建筑又该往何处去?
实质上,“严禁建设'丑陋建筑’”,这句话出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前文说的是,要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
相同表述,在2020年4月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中就出现过。当时还提到,要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加强城市与建筑的风貌管理。
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不“贪大、媚洋、求怪”,这就是被推崇的建筑风貌标准。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是需要正视并整治的“城市病”。至于如何把握这7个标准,《通知》中给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包括:
超大体量公共建筑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
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传统民居、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
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
其中还提到一个新增环节,“各地要建立健全建筑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和公开公示制度,对于不符合城市定位、规划、设计要求的,或专家意见分歧较大、公示争议较大的,不得批准建筑设计方案,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细读这份《通知》,就像拿到一份未来建筑风貌的“负面清单”。从这个角度看,“严禁建设'丑陋建筑’”的提法,似乎也就有了一定的依据。
周榕在近期一场公开演讲上也提到,“官式山寨”和“象形建筑”,正是我国“丑陋建筑”的主流。
“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部分被提名建筑 图片来源:建筑畅言网
周榕提到,自1900年以来,我们文明的价值本底受到巨大冲击,“官式建筑”采用的基本形制也不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风格,而是变成了西洋式。所以这一百多年以来的中国建筑,“从近现代到当代建筑发展,一直没缓过来——我们搞不清中国建筑的取向应该走哪条主线。”
至于象形建筑,比如模仿一个鼓、一个青花瓷、一瓶酒、一只大螃蟹、一朵莲花,“这是丑陋建筑中的主力,中国象形建筑创下'全球之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酷爱象形建筑。”周榕评价称,“写实不是美不美的问题,是它让我们回到了一个偶然的境地里,而不是理性的现代空间格局。在这样的境地中,某一个人的意志会决定城市里那么多人的命运,它是不可测的。”
过去,建筑美或丑,最多只惊动邻居。但今天的建筑,在虚拟空间传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在现实空间的影响力。
在周榕看来,媒介即信息,进入公共空间以后,建筑媒介的地位飞快上升,成为向社会传播价值观非常重要的载体。
我们“严禁建设'丑陋建筑’”,拒绝的其实是预埋其中的“贪大媚洋、崇权炫富、猎奇求怪、粗制滥造”的社会价值观。
文字 | 吴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