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费德勒在赛场上已经轰出了11369记ACE,位列ATP榜的第三位。
不同于排在前两位的卡洛维奇与伊斯内尔,身高1米85的费德勒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而能在“炮手如云”的ATP中拿到ACE总数第三的成绩,想必瑞士天王对“发球”一词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强大的发球不仅让费天王能更快速地拿下分数、更轻松地完成保发,同时也为他节省了大量的体力、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身体损耗。放眼过去,瑞士人能在网坛立下这般丰功伟绩,发球定是他不可磨灭的“功臣”之一。
那么,“费式”发球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咱们普通球友又该如何去学习与模仿?别急,看完这篇发球教学,奶牛同款发球你也可以拥有!
ps:不想看文字的可以直接拉到底部看视频教学哦~
何谓“双臂同起”?其实就是在发球开始时,同时抬举两只手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抛球的手臂要略微高于握拍的手臂。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不仅能让身体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还能迫使手中的球拍必须加速才能更好地吃住球,从而为拍头速度的提升创造了条件。许多业余球手在练习发球时,习惯在抛球时“落下球拍”。事实上,这种“金鸡独立”一样的动作会让身体的两侧出现过大的位差,从而导致发球者很难完全合上力,因此不但不能提升发球速度,反而还会降低。拍面的变换在现代网球技术体系中有着弥足轻重的地位,在发球中尤为如此。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费德勒发球时的慢动作回放,就不难发现:球拍在瑞士天王手里就像一把转动的扇子,不停地在变换着位置与角度。首先,当球离手时,球拍的拍面一定是朝下的。而此时,在一些业余俱乐部的球场上,我们常会碰见这样一些“服务员”——当他们抛出的球还在空中向上行走时,他们的拍面就已经往上翻了,这很像餐馆里的服务员们端盘子上菜的动作。这种动作的错误在于:它会阻碍发球者之后用球拍在头顶处完整地“画圆”,进而导致身体里积蓄的能量得不到完全的释放。继续观察费德勒的动作,我们会看到:当瑞士天王准备扑向来球时,他的拍框与手臂是共面的,像是要去“砍球”。紧接着,随着球拍与球发生接触,拍面的朝向又会发生一系列的转变,而这种变化几乎是180°且“无缝衔接”的。这些拍面的变换,不仅能让球拍更好地“吃”住球,还能为球赋予强烈的旋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许多业余球手眼里:发球时,不拿拍子的那只手,除了抛个球,就别无他用了。然而费德勒会告诉他们: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球拍向脑后挥引之前,抛球的那只手臂都该是悬立在空中的,这能形成一个有利的肩部倾斜,从而让发球者在触球前完成更加充分的蓄力。而除此之外,在下压转体时,用正确的方式、在恰当的时机收回抛球臂,还能让它起到一个“助燃剂”的作用,帮助发球者更顺畅地发力。这不是开玩笑,在练习发球时,戴上一顶生日帽的确有助于提升头顶上方的挥拍动作。如果生日帽能被球拍打掉,那么就说明练习者在头顶上方的挥拍是完整到位的。而费德勒之所以能够凭借这样一个并不出众的身高,发出如此具有威胁的球,很大程度就是得益于他挥拍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也许有球迷会疑问:为何瑞士天王已年近四十,却依旧能够发出那样势大力沉的球?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最合理的解释大概就是:费德勒用的不是手在发球,而是全身。视频里的瑞士人,在球拍朝前“扔拍”时,整个身体是向上且紧绷的,就像一根弹簧,将能量都蓄在身体内,准备在接下来的某一瞬间爆发。在下压“砍球”时,费德勒转动的也不只是球拍,还有整个身体。毋庸置疑,当发球者的整个躯干都被利用起来后,发过网的球也会威力倍增。另外,费德勒在下压前的膝盖弯曲也是值得我们模仿与学习的。在准备起跳扣球前,他的膝盖弯曲度最高达到了98°。这种惊人的膝盖弯曲能帮他在腿部与地面获取更多的能量,之后通过身体的拉伸和跳跃输送到手臂,最后体现在球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