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未济卦(一)

未济 坎下离上

《序卦传》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六十四卦发展到既济这一卦,事物似乎已经到了穷尽的地步,乾坤或几乎息矣,矛盾消失了,斗争止息了,问题解决了。但是乾坤不能息,斗争不能止,“物不可穷”,所以既济之后还有未济。

因为既济不是旧过程的结束,旧过程的结束应当包括新过程的开始,所以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是未济不是既济。物不可穷,是说事物的变化无有穷尽,一个过程终止了,接着是下一个过程,过程连着过程,生生不已,没有止境。

整个《周易》是一部讲变易的书,六十四卦的排列蕴含变化的思想,只是没作出文字的说明罢了。孔子作《序卦传》把《易经》里面存在但未能讲明的“物不可穷”的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讲明了。“物不可穷”的思想既属于《易经》也属于孔子的《易传》。“物不可穷”的思想集中地反映在未济这一卦上,未济即未穷,未穷即生生不已之义。为卦坎下离上,火在水上,火向上而水向下,不相为用,而且六爻皆不当位,故为未济。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既济亨,未济亦亨,二亨的含义有所不同。既济亨,大事亨,小事亦亨,大者亨,小者亦亨,无所不。未济亨,则小者不能亨,亦即小道小德不能亨。又,既济亨是已然之亨,亨已成为现实;未济亨是未然之亨,亨只是一种可能性,终究能亨不能亨,要看事态的发展和主观的努力如何。

汔,几。小狐,相对于老狐而言。老狐戒慎知惧,履冰犹听,唯恐陷入,涉水就更不忘举尾,故可以济。小狐则不知畏慎而果于济,看来几乎就要济了,但是它不知举尾而濡其尾,到底是未能济。濡其尾而不丧生就算大幸了,更何有所利?总而言之,未济卦辞之义是,未济能亨,但是“老狐”能,“小狐”不能享,亦即大者能亨小者不能亨。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未济亨,柔得中也”。既济和未济都以柔得中为善。既济之柔得中在六二,未济之柔得中在六五。既济以内卦为主,至外卦则转向未济了;转向未济就要“终乱”了,所以既济之初吉必得之于六二柔得中。未济也以内卦为主,至外卦则转向既济了,但是只有在转向既济的时候才有亨可言,所以未济之亨根据不在内卦,而在外卦六五之柔得中。

“小狐汔济,未出中也”。小狐汔济,所指是九二,九二处在坎险之中,上有六五之应,处未济而将济的时候,它应当出险,似乎也能够出险,但是它未能出险,因为它是阳刚;阳刚在未济这一卦里都失位,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犹如《杂卦传》说:“未济,男之穷也。”本来无力出险,却又必须出险,结果才有小狐汔济濡尾之患。

“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不续终,有始无终,开始挺果敢,但不能继续而终之。顾首不顾尾,济了头却濡了尾,头尾不相接续。因为不续终,所以无所往而利。既济“终止则乱”,未济不续终则无所往而利,可见克终之难。值得注意的是,同是“濡其尾”一语,在既济是谨慎不轻进的意思,在未济则变成了有始无终,浮躁冒进之谓。

“虽不当位,刚柔应也”。这两句话已不是解释卦辞,是孔子讲过卦辞之后谈自己的体会。未济虽然六爻皆不当位,看来欲济似乎很难,但是未济也有有利的方面,它的六爻刚柔两两相应,上下内外都相与,如果能够克服不利,发扬有利,量力度时,虑善而动,则未济亦可济。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性炎上而在上,水性润下而在下。在上的往上去,在下的往下来,二者不能相交,也不能相互为用,所以才是未济。火在水上,算不算各得其所的正常现象呢?

朱熹《周易本义》说“水火异物,各居其所”,以为是正常现象。程颐《易传》说“火在水上,非其处也”,以为不是正常现象。从下文“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的“慎”字看,程说是对的。不然,火在水上已是各止其所了,君子何必还要慎呢!

“辨物”与“居方”是互文。物与方同义,都是指世间万事万物的品类而言。“辨物”是说分别世间万事万物的种类,不使混淆。“居方”是说把世间万事万物加以分别之后还要使之各得其所。这是个重要问题,君子务必慎重对待,否则像未济那样火在水上,是不行的。

“辨物居方”,重点在“居方”,亦即强调如何使物各止其所当止的问题。此与同人“大象”的“君子以类族辨物”既相似又不同。二者都是要求辨物,这一点相同。同人“大象”的“类族辨物”的目的在于在世间不同事物中存异求同,以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异就是不同,同就是和。而未济“大象”的“慎辨物居方”强调的不是求同,恰恰相反,是要把不同的事物分辨开来,使之各止其所。

初六,濡其尾,吝。

初六阴柔居坎险之下,上与九四正应。居于坎险必不安于坎险,应于九四必欲上行,所以它非要济不可。然而它自己阴柔,力不从心,九四不是中正之才,也不会来援助它,故有濡其尾之象。

古语说:“狐欲渡河,无如尾何”,今狐濡尾,自不能济。力不能进却不自量力而进,欲济而终不能济,实可羞吝。此云“濡其尾”,既济初九亦云“濡其尾”,辞虽同而义不同。此云“濡其尾”,喻不当济而急于济;彼云“濡其尾”,喻当济而慎于济。急于济而能不济,故吝;慎于济而能不济,故无咎。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极,终。“亦不知极”,犹云不知其终。开始就如此莽撞,终局如何亦必不知,与《彖传》“不续终”义合。

九二,曳其轮,贞吉。

曳其轮,倒曳其轮使车不进。九二以刚居柔得中且上应六五,其力是足以济的。但它身在坎险之中,又处未济之时,未可以大用,曳其轮,正是不敢轻进,待时而动。本可以进却自止不进,故为得正而吉。

既济初九曳其轮,未济九二亦曳其轮,二者义同而位不同,位不同亦即时不同。九二刚中有中德还要与既济初九一样曳其轮,说明未济处境尤艰,比既济更须遇事小心,不宜轻进。

《象》: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九二以阳居阴,位并不正,何以言“贞吉”?原因是易例正未必中,中无不正。《易》中九二、六五往往言“贞吉”,就是因为它们得中,《易》贵中,得中即包含着正了。此爻“小象”将此义讲明白了。“中以行正”,九二之得正,是由于它居中的缘故。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此爻之义最为难明。既说“征凶”,不宜有所行动,又说“利涉大川”,宜有所行动。古人为了弥合矛盾,尽力圆通,然而无不穿凿附会,难以令人信服。唯朱熹《周易本义》说“疑利字上当有不字”,值得考虑。古代辗转抄书,脱一个字并不奇怪。如果有一个“不”字,“利涉大川”原来是“不利涉大川”,爻义便极通顺。

既济以内卦为主,由初九、六二以至于九三,渐致既济。初与二还在发展中,至九三才算真正达到既济。未济也以内卦为主,至六三已达未济之终,过此则近于济,所以六三明言“未济”。六三在坎险之上,应当出险也可以出险,但是它正当未济的时候,又是阴柔之才,不中不正,实际上没有能力出险以济,故征凶。做一点小事情或许可以,欲涉大川,济大难,干大事业,是绝对不行的。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其未济六爻全不当位,而“小象”独于六三言“位不当”,是因为未济由六三而成,而居三的又是个阴柔之才。以阴柔之才居阳位,是六三“征凶”的主要原因。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0)

相关推荐

  • 易经中的卦辞与爻辞

    卦有卦辞,爻有爻辞.六十四卦就有六十四卦辞,三百八十四爻就有三百八十四爻辞.再加上用九.用六两爻辞,实际有三百八十六爻辞.卦辞主要是概括全卦的大义,具有提纲挈领的提示性作用. <易经·系辞传&g ...

  • 易经明夷:事有吉凶,当处境不利于自己时,做好4点,可以止损逆袭

    易说莲花 · 2019.10.19 已关注 古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远离人群的隐士,只是小隐:混居于闹市的行者,是中隐:真正厉害的修行者,隐藏在朝廷里. 朝廷是政治和权力勾心斗角 ...

  • 周易入门篇16之卦的结构

    周易入门篇16 国学曲径通幽处 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有卦名.卦画.卦爻.卦辞.要了解六十四卦的含义,就要明白每一卦的结构. 01识卦 识卦,是说想认识一个卦的形象及其表示的内涵,就要从该卦的卦名(该 ...

  • 易经六十四卦第六十四卦:未济正解-火水未济(离上坎下)

    火水未济 地位:少阳|人位:少阳|天位:少阴|错卦:水火既济|综卦:水火既济|交互卦:水火既济错卦:水火既济.综卦:水火既济.交互卦:上坎下离成:水火既济.地位:少阳.人位:少阳.天位:少阳.序卦传: ...

  • 周易考古20:君子有攸往,为何“先迷”?坤卦卦辞有玄机

    作者:朱兴国 坤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上坤下. <说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 ...

  • 乾卦究竟揭示了天地运行的什么法则?深度解读——乾卦!

    开篇之前先问各位两个问题:乾卦究竟代表了什么?"九五之尊"真就只是指乾卦的九五爻? 正式讲解之前,我们先把乾卦的卦画以及乾卦在书中的表达,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各位. ䷀乾,元亨利贞- ...

  • 周易全解之震卦

    <震卦>主要内容是雷电滚滚惊天动地,全卦内容讲人对雷电的感受. [原文] (震下震上)震(1):亨.震来隙隙(2),笑言哑哑(3).震惊百里,不丧匕鬯(4). 初九:震来隙隙,后笑言哑哑. ...

  • 《周易全解》之乾卦(五)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几句话看上去似只讲"利贞",实际上虽是讲"利贞","元亨"也包括了.因为它讲 ...

  • 《周易全解》之乾卦(十三)

    [总论] <周易>是周代之<易>.它与殷代之叫做<归藏>或<坤乾>的<易>的根本区别是<坤乾>首坤次乾,<周易>颠倒 ...

  • 《周易全解》之坤卦(四)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三这一爻不中不正,比不了六二,却又与六四不同.六四以阴居阴,全是阴柔,没有一丝阳气,六三以阴居阳位,阴之中包有阳在内,有半动半静的特点,所以有"含章可 ...

  • 《周易全解》之坤卦(七)

    [总论] 坤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二卦,它的六个卦画都是阴爻,与乾卦的六个阳爻正好相对.六十四卦自乾坤开始,每两卦在卦画排列上都表现为一定的关系,即两卦的卦画不反则对.对,两卦六爻自初至上阴阳相对,乾坤两卦 ...

  • 《周易全解》之屯卦(二)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站利批注:及时止损或者说懂得放弃.) 即鹿,就鹿,也就是逐鹿.虞,虞官.无虞,狩猎时无虞人引导.几,几微.舍,停止.吝,与悔相对应. ...

  • 《周易全解》之蒙卦(二)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初六是阴爻,且居于下,所以这里所谓"发蒙"之"发"即是"初筮告"之"告".& ...

  • 《周易全解》之讼卦(一)

    讼(sòng)    天水讼     坎下乾上 讼,是与人争辩是非曲直而待人裁决,亦即诉讼的意思.<序卦传>认为:"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人人需要饮食,饮食必然引起 ...

  • 《周易全解》之讼卦(二)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上行,水下行,天水方向相反,其行两相背戾,这是相争讼之象,所以此卦名讼.君子从这一卦中能够得到什么启发呢?卦辞只讲中吉.终凶,大象补出&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