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五个层次,大部分父母止步在第三层,你在第几层?

作者:木青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曾经有一首孩子写的小诗《挑妈妈》,一度刷得人泪目: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每一个孩子都曾是天使,趴在云端挑妈妈。

当他们一无所有下凡来到人世间,不同的际遇,让这些小天使有了不同成长。

人民日报曾经在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中指出:家长有五个层次之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成长课堂。

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其实来自家长的影响。

家长五个层次,你处在哪一层?

01

舍得花钱

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对1968名家长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51.5%的受访家长坦言自己会因为没有给孩子买名牌而感觉亏欠孩子,50.7%受访家长则常不顾经济实力为孩子花钱。

受访者张酉坦言:

自从女儿出生后,妻子开始疯狂网购,恨不得把喜欢的东西一下全都买给孩子,常常因此透支信用卡。

他觉得妻子行为不对,但一想到没能力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心里很惭愧。

这个社会上,如果问哪个人群的钱最好赚?排在第一的答案一定是“孩子的钱”。

家长们宁可自己加班加点,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孩子小的时候,注重吃的、穿的、用的,等长大一些,便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天价补习班。

可以说,给孩子花钱,家长心甘情愿;生怕没有满足孩子,就是对他的亏欠;仿佛给孩子花足钱,才是算是对孩子负责任。

但其实,仅仅舍得给孩子花钱,只满足了孩子最低层次的需求,太多的现实告诉我们:物质上的溺爱,从来弥补不了孩子内心的缺失,也成就不了好的教育。

02

舍得花时间

《穷爸爸、富爸爸》有一句话这么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孩子就像一棵小苗,父母的陪伴就是帮助它扎根的土壤,哪怕迎面风雨,都有人帮他们托底。

李玫瑾教授在众多场合中,不止一次提到:家长的陪伴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

很多问题孩子,其根源问题往往在于从小缺少父母陪伴。

李玫瑾教授有一次和樊登老师等一起讨论育儿问题时,举了一个例子。

孩子的爸爸是一名刑警,因为工作关系,常年在外,对孩子照顾很少。

等孩子长到16岁的时候,有一天妻子告诉他:你的儿子开始夜宿网吧,彻夜不归家。

听到消息后,爸爸勃然大怒,当天回家就把孩子暴揍一顿。

孩子不服,爸爸继续暴力教育。

没过几天,爸爸无意中在翻相册时发现,在为数不多的自己与家人的合影照片里,每一张照片都被儿子用刀片划花了脸。

这个孩子是怎么了?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爸爸很是困惑,向李玫瑾教授求助。

听完情况后,李玫瑾教授指出其中原因:

那是因为做爸爸的他工作太忙,从小对孩子缺少陪伴。如今孩子出了问题,爸爸采取暴力教育,让孩子心中充满了仇恨。

后来,这位爸爸听取了李玫瑾教授的建议后,每个周末都抽出时间陪孩子去户外打球。

接连几个月,父子间的感情越来越融洽,随后爸爸就找了个时机和孩子谈心,顺利解决了孩子上网吧打游戏,夜不归宿的问题。

真正有效的教育,一定是情感在前,制约在后。

第二层的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因为他们知道:家长给的是陪伴,孩子得到的却是内心的满足感。

那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养料,会让孩子感觉充实、自信和阳光。

其实,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都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哪怕工作再繁忙,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都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浓浓爱意。

03

开始思考教育目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处在第三层次的父母,开始考虑教育目标:我的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重视孩子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成为这个层次的父母的重心,也因此,孩子的成绩表,无形中成为家长脸上的晴雨表。

孩子成绩考得好了,父母满脸堆笑;孩子若成绩考得不理想,做父母的就会焦虑失望。

不过是一张试卷的分数,在家长眼里,仿佛能够定了孩子一生。

目标永远在前方,“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参照。

《少年说》里,一位学霸男孩曾登上天台对着妈妈喊出内心委屈:为什么我每次考了满分,你总是说正常,比你厉害的人多了去?

孩子说着忍不住流泪,可台下的妈妈却苍白回应:妈妈只是怕你骄傲,想让你更努力。

听了这话,男孩哭得更伤心:“但你也不能只看我的短处,不看我的长处啊!”

为了讨得父母欢心,孩子一次次努力,可似乎孩子再怎么突破自己,父母们对孩子的努力总是视而不见。

虽说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能够让孩子更有动力去追求;但如果父母仅仅用成绩来衡量孩子,那只会陷入“比较”陷阱。

攀比的结果,最终对孩子造成无形伤害,家长却不自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祉妍教授说:父母对孩子抱有高期待,本身不是坏事。

但父母不能简单地将自己的认为好的强加在孩子身上。

给予信心和支持,相信孩子一定会变得更好,这样的期待才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纵然分数反映了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却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判定。

家长在帮助孩子设定目标时,千万不要忘了一件事: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与其只提出要求,不如帮助孩子一起去寻找可以实现的途径。

04

为教育提升和完善自己

我们常说,优秀的孩子身后,往往站着优秀的父母。

北大学霸,正面管教导师王霄老师曾经在《遇见孩子,看到更好的自己》一书中讲了学霸妈妈的故事。

这个孩子一路被当地最好的学校录取,进入最牛的学校后依然名列前茅。

如果算一算成绩排名,10万考生中,孩子名列前10。

如此优秀的孩子,是怎么被培养出来的呢?

当所有人好奇妈妈的养育秘籍时,这位妈妈却淡然一笑:自从孩子上了二年级后,她就再也没有管过学习。

那么,在孩子二年级之前,这位妈妈又做了什么?

接下来,妈妈的一番话,惊醒所有家长。

自从孩子出生后,这位妈妈读了大量心理学,教育学书籍。

她深谙孩子的生命成长规律,一岁前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三岁前花心思开发孩子智力,每天和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智力小游戏,每天给孩子读书……

不知不觉,孩子早已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养成良好习惯,无形中也就领先同龄人一截。

教育专家、心理辅导师赛西·高夫说:“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

什么样的父母感召什么样的孩子。

当父母将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放在教育首位,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受到影响,学会像父母一样对自己人生负责,同时学着像父母一样,去追求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

05

尽己所能成就孩子

很久以前,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深有感触:

牛津大学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把世界上的父母分成了两种类型。

第一种父母,把孩子当作矿物,他们准备了一个铸模,然后孩子依照着模子定型,变成了父母所希望的模样。

第二种父母把孩子当成植物,他们怀着爱心与知识,给这些植物适当的阳光、水分和土壤,然后在风雨中呵护他们长成自己的样子。

尽己所能成就孩子的父母,是第五层父母。

他们从不认为孩子是生命的私有,而是把孩子培养为独立的个体,从小引导孩子学会去做自己。

想起一个最近时不时蹿上热搜的孩子——哈利,随便打开哪一个浏览器,输入“伊能静”、“儿子”,两个词语,铺天盖地都是他的负面信息。

穿女装、穿蕾丝、作妖……哈利行为怪异,急得不少网友纷纷隔空喊话伊能静:你这做妈的,是不是该管管儿子了?

评论区的留言不堪入目,但做妈妈的伊能静,她的回应态度却始终如一。

从最早参加《妈妈是超人》时,儿子哈利就表示:

妈妈最棒的地方是“允许他做自己”。

包括最近的女装风波,伊能静也在节目中正面回应:自由是珍贵的,尊重别人做自己也是非常珍贵的。

特别动容她在微博里写给儿子的一段话:

“不去干预,让你真实,自然长大,保持美好,信任你会有你的智慧。这是妈妈给你最好的祝福。”

没有哪个父母不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父母们只是不懂如何去爱,不当的教育模式反让亲子之间隔阂不断。

一段冯骥才写在《父子应是忘年交》里的话,与各位家长共勉: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

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