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中国历史,你会看到一个奇女子。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离经叛道,为爱私奔;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才华横溢;
在那个“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年代,当丈夫移情别恋,她又果断决绝,不卑不亢……
她,是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家喻户晓。
相传,当年司马相如还是一个落魄书生,以一曲《凤求凰》得到卓文君的青睐。
卓文君不顾富豪父亲反对,与司马相如深夜私奔。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富家千金爱上穷书生的故事,婚后的生活注定是艰难的。
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富家之女也能独当一面,当街卖酒维持一家生计。
为了一份心仪的爱情,甘愿舍弃奢华,选择艰苦,单是这一点,便足以让人竖起大拇指。
正所谓:有情饮水饱!两个人在闲暇之时琴瑟和鸣,心意相通,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幸福而快乐。
过了几年平平淡淡的日子之后,两人的婚姻和爱情,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司马相如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赴京上任,飞黄腾达。再不久,春风得意的司马相如喜欢上了一个茂陵女子,慢慢冷落了卓文君,甚至动了休妻的念头。卓文君打开信件,发现上面写着一行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慧如她,一下子就看懂了其中真意:一到万全是数字,但是唯独缺少“亿”,即是“无意”的意思。卓文君读了以后泪流满面,伤心欲绝,于是回信一封,全信如下:上阙以一开头,以万结束;下阙又以万开头,以一结束,构成数字回环,整首诗浑然天成,毫无辞藻堆砌之感。诗由别离写起,“二地相悬”,一个“悬”字,有着诗人多少牵挂在里边?一语道出别离之久,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司马相如的思念,以及内心的煎熬。分别之久、相思之苦,让诗人连曾经钟爱的弹琴,也变得索然无味;想给丈夫写信,却又不知道投递何处,这亦成了诗人心中的无奈。这一句写出与夫君音讯全断,只好天天在十里长亭盼着丈夫归来的思夫之情。天天思念,却始终不得相见,在失落之余只好“把郎怨”!到这里为止,是这首诗的第一层意思,把诗人在与夫君别离后千盼万盼的情思,写得淋漓尽致。这一句将诗意直接过渡到第二层。在这一部分,诗人借景言情,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怨和心灰意冷。自己一人有如那孤雁,月圆之时却不能与夫君团圆,诗人内心何其愁苦!日日烧香问上天,丈夫却依然杳无音信,即便是在炎热的日子里,诗人心里也无比寒冷,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何其深重!“冷雨浇花端”,“桃花随水转”,“风筝线儿断”,这些意象,似乎在着力表现诗人心灰意冷和幽怨。君已无意,就像冷雨泼在我心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的决绝,就像那断线的风筝。“孤雁”,“圆月”,“冷雨浇花端”,“桃花随水转”,“风筝线儿断”,这些独特的意象,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怨。当然,这一层也有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思的,如“人人摇扇我心寒”、“心意乱”、“烧香问苍天”等,表现了诗人的幽怨,以及在得知夫君对自己无意时内心的慌乱和心灰意冷。诗的第三层虽只一句话,以假设虚拟之辞,直接表达幽怨之情的同时,诗人似乎也是在暗示司马相如,要懂得换位思考。通读全诗,一个“情”字,揪住了人心;怨而非怨,怨中有浓情。即便是两千年后的今天,再读此诗,也不由得为之惊叹。据说,当时写完《怨郎诗》后,卓文君仍旧心绪难平,接着又写了下面这首《白头吟》: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曦,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如果说《怨郎诗》以惊人的才华,抒发了卓文君对司马相如的爱和思念。那么《白头吟》则说出了天下女子对爱情最美好的想象——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但是卓文君又说了,这一心与白头,却不该是求来的——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诀别书》中更是毫无回旋,“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当年她与司马相知相恋,不顾家族反对,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他私奔。如今爱已不在,她虽悲痛、惋惜,却也绝不留恋,宁愿潇洒放手。不苟且不将就,这样的气魄与坦荡,早已超越了世俗男子的胸襟与胆识。收到妻子的信之后,司马相如被妻子的才华所折服,又回想起昔日夫妻恩爱之情,不由得羞愧万分,亲自前往临邛迎接卓文君,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庆幸司马相如并非真正薄情寡义之人,能及时地回心转意,也才让二人的爱情传为佳话!一方面是赞叹文君敢爱敢恨,也叹司马相如最终悬崖勒马,与卓文君相守白头。面对丈夫的背叛,千年前的一个女子,以自己的方式,捍卫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她为爱私奔,相信真爱无价,却又不乞怜爱情;生而富贵,却肯当垆卖酒,不向生活献媚。她的美,独立而坦荡,潇洒而决绝,成为历史中少有的一抹亮色。很多女人,一辈子,在做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却唯独忘了,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