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探源:面左左
形容双方因为之前有过矛盾,导致之后碰面时候相互之间并不融洽尴尬场面和气氛。凡与人关系不融洽或面带愠色者,都叫做“面左左”。
为什么叫面左左?
我们先了解一下”面”字。古代的“面”是脸的意思。
”面”是个象形文字。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
面字从“一 + 自”,从囗(wéi)。
“一 + 自”表示“鼻子及其附近”。“囗”指“外围”。“一 + 自”与“囗”联合起来表示“人脸”。本义是人脸。
面在《说文解字》的解说是:“面,颜前也。”“颜”古代指额头,也就是头的前部就是面。今普通话说“脸”,粤语仍旧沿用“面”字。
“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
面左,即本人在东,北为尊,次为西,再次为东,南为卑。
两个面对面的人,各自把面向自己左边转,那么就不用看到那个讨厌的对方了。表示两人有心病,大家用黑脸对着对方。
广府民居,旧俗习惯于在家宅大门贴上门神,以求驱邪避灾,护宅祈富。 原来印制的门神画张,都是左右配对使用的。贴对了,两个门神就面对面相向;贴错了,就面背对背。背对背,则成了互不理睬,象在闹别扭的样子。如同现实中闹矛盾的两个人,一碰面就别过面孔或以背相向,比喻两个人意见相左,不合作或不合拍的意思。广府人由此创造了一条非常诙谐的歇后语:“贴错门神———面左左”。凡与人关系不融洽或面带愠色者,广州话说“面左左”
其状态就是:你唔睬我,我唔睬你。
好似一个臦字咁。臦,《说文》乖也。从二臣相违。
《唐韵》居况切《集韵》古况切,音诳。《说文》乖也。从二臣相违。《集韵》背也。(聂巨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