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夫的生存智慧!
今天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在古代,中医还有一个叫法,摇铃医。
也就是说,中医大夫拿着一个铃铛,走街串巷 ,寻找病人。就是一门养家糊口的工作。
当然,更多的是坐堂医。医圣张仲景就是坐堂医的代表。
中医作为一门职业,还是有很浓重的商业色彩,当然这样说不恰当!毕竟人命关天。在解放前,一个中医大夫就是一个医院,一家人都是跟着转,靠这个吃饭。
当然,作为一门职业,有时候需要一些技巧来应对客户的。当然,这种技巧方法往往是上不了台面。比如,在患者病入膏肓,无药可治的情况下 患者来了怎么办?到底是治还是不治?这时候就是考量一个中医大夫应对危机的时刻。
先看一个例子,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医很不感冒!其中他的文章中记载,在给他父亲的中药方子中,需要一对原配的蟋蟀,他认为非常的扯,因此有了最著名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的著名说法。被许多中医黑引经据典而用。
按照我的理解,是他父亲的病其实已经无法治疗了,这是一种婉拒的方法。但大夫需要养家糊口,如果拒绝治疗,会在社会中造成不好的印象,从而会有很大的损失,包括经济和名誉。
我2006年在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学习时,曾管过一个胃癌肝转移的患者。家属请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孙子开方,第一次开完方子,作为主管大夫向上级大夫报告 ,老师看了方子,没说什么,说给开了吃。
后来病情进展,再次请名医来开药,继续汇报老师,老师看了一下方子说:嗯,老中医也没有办法了!当时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
老师指着方子里面的一味药说,这个药全北京都买不着,后来得知该药是一种国家保护动物,市面上没有销售的。
当时对这个情况不懂,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逐渐想明白了,这就是老中医们对不治之症的一种处理方法。所开的药物基本上找不到,那么如果患者病情进展甚至死亡,与我无关奥!也是一种中医套路。
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处世之道!有合理性,但也有一些弊端。
但这也可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根基吧!
当然,新中国成立后,大夫的使命是救死扶伤 ,在毛爷爷时代,家属及大夫互相信任,放手而治,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当然是免费医疗奥!
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医患关系矛盾再次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道路漫漫!
当然了,回归正题,中医传承至今,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之道!其他皆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