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政策与人性

孟宪实 领导文萃 2021-05-21

这是春秋时期的一则故事,属于孔门往事。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出生在卫国,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经商成功,所到之处与王侯分庭抗礼,是孔子弟子中最有钱的人。《孔子家语》里记载了一件子贡和孔子的故事,梗概如下:
鲁国鉴于很多国人成为各诸侯国的奴婢(当时称作“臣妾”),所以制定了一个法律,凡是有人能够从诸侯国把鲁国人赎买回来,变奴婢身份为平民身份,那么就可以从鲁国的国库里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子贡有很多机会到各国去,所以赎买了一些鲁国人回来,但是当鲁国按规定要给子贡发放奖金的时候,却被子贡拒绝了。
子贡是大商人,他帮助鲁国人摆脱奴役,助人为乐,高风亮节,他才不在意鲁国的奖金呢。但是,子贡拒绝奖金的事却遭到孔子的批评。孔子说:子贡做了一件错事。圣人做事,为的是移风易俗,要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执行,而不是仅仅自己能够做到。现在的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认为赎人而获奖金则不廉洁,那么哪里还有赎人的金钱呢?今后,鲁国人不会再去诸侯国赎买奴婢了。
子贡是有钱人,他可以不要奖金,或者在他看来,做了好事而接受奖金,则动机显得不纯,为了获得奖金而去做好事,有不廉洁的嫌疑。所以,子贡很潇洒地拒绝了奖金。但是,孔子的看法与学生不同,他的眼光更远。
孔子认为,为了赎买奴婢这件大事,接受奖金是正常的,即使有人赎买鲁国奴婢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奖金,他也应该获得鼓励,因为在穷人很多的鲁国,只有更多的人接受奖金,赎买鲁国奴婢的事业才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子贡的错误在于,赎买奴婢而不接受奖金的行为不具有普遍实行的可能性,而且可能导致鲁国的这项良好的政策设计破产,拯救鲁国人的目标无从实现。因为后来人在子贡的行为面前,如果继续接受奖金,则显得自己的人格不如子贡,如果不接受奖金,则自己的财力不足,于是更多人的最后选择只能是放弃赎买鲁国人在各国的奴婢。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主题,那就是政策与人性。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人性的存在。人性有善恶之别,更有善恶之说,政策的基础既不可以人性本善为着眼点,更不可以人性恶为着眼点,而应该导人向善。承认人性有不足,承认人性或好利,只要目标良善,就该推奖。

从这点观察,鲁国的赎买奴婢的政策设计是良善的,解放奴婢当然是善举。孔子对子贡的批评,证明孔子的人性观具有现实主义立场,他更看重鲁国政策的良善,犀利地注意到子贡行为的破坏性。

在重大是非问题上,国家是不可缺席的,而用政策引导社会行为,则是国家的应尽义务。古代中国,国家经常倡导“以孝治天下”,而这个倡导从来不仅限于舆论呼吁。
唐朝的赋役制度中规定,家中有年龄80岁的老人,国家给“侍丁”一人,90岁则给二人,100岁则给三人。“侍丁”是一种身份,拥有这种身份,则不用再为国家服役,而在唐朝,服役对于百姓而言是一种比较沉重的负担。唐朝的这个制度安排,以国家放弃重要利益为前提,为的是更好地推行孝道。

唐玄宗的时候,发现社会上存在这种情况:有的人家为了规避赋税,虽然父母健在,也分家单过,这显然与孝道相违背。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政府发布命令,如果一家之内有十丁,其中两丁放免“征行赋役”,如果有五丁,则放免一丁,这样,百姓为了其中的利益就会“同籍共居”,社会风气也会改善。

所谓“征行赋役”,就是百姓对于国家所承担的各种负担。唐朝没有下令让百姓必须与父母同居,而是利用政策进行诱导,其前提依然是国家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

必须承认人性的不足,利益取向对于社会而言,往往是基本动力。政策设计的主体是国家,国家为了鼓励良善的道德趋向,动用利益杠杆是理所应当的,而为了善举而让利于民,对于国家而言是有多重利益的。从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到唐朝的鼓励孝道,我们看到中国传统中的政策与人性关系的演进,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可为之事甚多。


摘自 | 《领导文萃》2021年5月上

稿件来源 | 孟宪实博客

责任编辑 | 芜影

微信编辑 | 少时

(0)

相关推荐

  • 论语:孟懿子问孝(2—5)

    为政之德,首先在于做人:做人的根本,在于孝亲.连自己亲人都不知道不懂得"孝"的人,肯定不能孝于国家.孔子在这里专门从为政的角度论述"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 ...

  • 跟着勇哥学《论语》:《为政第二》文字版+语音版

    为政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释意] 孔子说:"(君主)用'仁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 ...

  • 《论语》导读(三)——为政第二(1-12)

    [为政第二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主要阐述治理国家的政治准则和施政方法.孔子主张用道德来教育和感化天下人,使之去恶从善,以期达到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兴旺发达. 本篇的著名语句有:& ...

  • 论语连载(268)《先进篇》第1章,“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yuè),野人也.后进于礼乐(yuè),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原文朗读] [注释] 先进于礼乐.后进于礼乐 ...

  • 品读|政策与人性

    这是春秋时期的一则故事,属于孔门往事.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出生在卫国,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经商成功,所到之处与王侯分庭抗礼,是孔子弟子中最有钱的人.<孔子家语>里记载了一件子贡和孔子的故 ...

  • 一个精明交易者的感悟:利用人性的贪婪赚钱(建议收藏细细品读)

    在交易中人性的贪婪具体表现为: 重仓交易.频繁交易,期望一夜暴富. 赚小钱赔大钱,当赚钱时觉得"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急于获利了结.而在赔钱时不愿意小赔离场而是紧紧的拿着亏损单, ...

  • 华尔街交易员毕生感悟:利用人性的贪婪赚钱(建议收藏细细品读)

    赌徒心理 所谓赌徒心理,简单地说,就是输了还想再把输掉的赢回来,赢了还想继续赢下去,使自己的占有欲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市场中,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赌徒心理.赌徒思维.如果你以赌徒心理参与市场,那么你的结 ...

  • 不要高估政策,不要低估人性

    任何一项政策的背后都是人心的较量.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容易犯一个错误,过于高估政策,过于轻视人性,最后往往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迎来残酷的现实. 政策不能取得成效,有时候并不是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政策制定者, ...

  • 不要高估政策,不要低估人性任何一项政策的...

    不要高估政策,不要低估人性 任何一项政策的背后都是人心的较量.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容易犯一个错误,过于高估政策,过于轻视人性,最后往往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迎来残酷的现实. 政策不能取得成效,有时候并不是政策 ...

  • 品读百味人生之——再话人性中的敬畏之心

    [九洲芳文] 自认为来人世间走一遭的每个人,虽说都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就算个人的人生旅途是十分幸运的,能够活过百年的时光,也只不过是活了36500天而已,人只要是活着,要拥有"一颗敬畏之心 ...

  • 【品读】何家英:绘画的本质是表现人性

    何家英  舞之憩 比如怎么认识中西方绘画,西方绘画能不能跟中国绘画相融合的问题?我们早就有中西结合的理念,但是实际上中西方相融合不仅仅是一种结合,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贯穿于血液当中一种自然的现象才可以.为 ...

  • 【箴言品读】中国老话,句句道破人性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是草都有根,是话都有因. 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 ...

  • 品读百味人生之——闲话人性中的抱怨

    在你我的人生旅程中,有一种生活展现方式叫做"抱怨". 在快节奏的工作与日常生活当中,抱怨的方式方法也是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譬如说:某对夫妻相处久了,只因双方"太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