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听雨
◆ ◆ ◆
文丨周南飞
导语:苏州近来多雨,想推荐一首吴语歌,歌手周美成(非彼周美成)用江西广丰方言,唱的是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不是因为来到了苏州,才喜欢吴语;
或许正因为喜欢吴语,才来到苏州。
语言,究竟有无优劣,我无从判定;
然而直观审美告诉我,有些语言好听,有些不大好听;
吴侬软语,莫非就是所有好听的语言里面,最好听的?
从《子夜四时歌》、《西洲曲》开始,吴语便以其曼妙柔媚的音声,配合婉转清丽的歌词,散发其浹髓沦肌的魅力,令居人留恋故土,使游客乐而往归。
安徽诗人刘长卿,曾任苏州长洲县尉,曾写到:
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戏赠干越尼子歌》)
蜀中才子苏东坡,几度游宦江南,最后客死常州,他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薄命佳人》)
山东大汉辛弃疾,早年驰骋沙场,矢志报国,晚年英雄末路,隐居江西农村,对吴音的体会尤其亲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
吴语地区,自古盛产文士,诗人词客数不胜数。说起江南才子,我会想起一大串喜欢的名字:陆游、高启、唐寅、文征明、王世贞、钱谦益、吴伟业、陈子龙、黄景仁……
但要说起一首作品,我首先想到,是阳羡(宜兴)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意浅显,无庸解释。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宋朝已经覆灭,江山易帜,国土沦亡。回首一生踪影,也曾歌舞寻欢,也曾江湖浪迹,如今只剩衰朽一身,独自听雨。所有的个人的无奈、家国的悲痛,都不必说,却都成了弦外之音,一并汇入混茫无际的雨声中。
早年读诗,特别喜欢曹植、李白、李攀龙、陈子龙那样的雄放之作。对于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少年而言,这很正常。后来在上海,一个永远令人陌生的城市,隆冬深夜,独自一人街头候车,听到这首《听雨》,悲歌凄绝,沉哀往复,不禁无限伤感,久久不能平息。
我知道,在那一瞬间,我已不再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