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贾雨村是如何黑化的?
提起贾雨村,大家会想到什么?“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不顾恩人女儿的死活、徇私枉法、颠倒黑白。可是,他一直就是这样的吗?似乎不是。红楼梦中给我们描摹了他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
贾雨村名贾化,字时飞,号雨村,其名号出自《孟子·尽心》:“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从他的号不难看出其有上报社稷、下抚民教的志向。一出场时,他是一名寄寓在葫芦庙里的穷儒,因为家道中落,穷困潦倒,无法进京赶考,暂时卖文为生,筹措赶考费用。
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他与甄士隐的结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贾雨村对时机的渴望、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彻底打动了甄士隐,令其资助了贾雨村赶考的费用,甄士隐提出要选个黄道吉日再出发,但是,第二天一早,贾雨村就出发了,并托小沙弥转告甄士隐:读书人以事理为要,不在白道黑道。
每每读到此处,我都会被贾雨村所折服,在当时,能够做到不迷信是很难得的,他会说这句话,说明其行事理智、不守陈规,如果放在如今的环境,说不准贾雨村会是一位脚踏实地、勇于革新而又懂得审时度势的实干家,他或许不必变得像后来那样,就能在官场或者商场有一番作为。只可惜,他所在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
命运的第二次转折发生在他第一次拜官。贾雨村进京赶考,果然中榜授官。可是短短一年,他就被上司弹劾罢官了。说到原因时,曹雪芹写的很简单,只说贾雨村“未免有些贪酷之弊”。“未免”二字值得玩味,在当时的官场,不得不贪。上司的年节寿礼、迎来送往是少不得的(不然会被穿小鞋)。
按照明清官员的俸禄,一名一品文官一年是几百两银子,普通官员的俸禄只会更低,而当时朝廷只负责官员一人的俸禄,并没有雇佣衙门其他的办事人员,官员上任得自己雇佣师爷、长随,才能维持衙门的基本运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良风气的熏染更是雪上加霜,官员如果不贪,连基本的办公都维持不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恶劣的政治生态让贾雨村也在官场中迅速地蜕变。
雨村内心虽有惭恨之意,却不露声色,安顿好家小后,游历山水去了(实则寻找起复的机会去了)。谁也不知道此时雨村内心的波澜,一年来,在官场中的所见所闻,自己的经历,从小受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价值观在今世真的行得通吗?贾雨村在山水之间,可能无数次这样问着自己,在官场的沉浮,让贾雨村的信仰悄悄发生着改变。
经过林如海向贾家的推荐,贾雨村被起复,任命为应天府知府。说来也是讽刺,没有相关的审核,仅仅凭权贵的介绍,就可以被重新任用,当时政治制度的腐败可见一斑。
贾雨村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审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贾雨村在听过案件的经过后,连说:“世上哪有这样狗屁的事,速速把人犯拿来”,此时的贾雨村还残存着一泯良知,此时,旁边的门子向他连使眼色,贾雨村内心狐疑,停止审案。
后面的故事大家也很熟悉了,贾雨村看到了“护官符”,在门子的“指引”下胡乱审结了此案,至此,贾雨村的良知已经在官场的“教育”下完全泯灭了。说也奇怪,自此以后,贾雨村反而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在第三十二回,贾雨村已经是颇受贾政青睐的“兴隆街的大爷”,他行事渐渐泯灭天良,为了讨好贾府,甚至害的石呆子家破人亡,如此行事,反而让贾赦夸他“会办事”。至此,贾雨村已经由一名心怀天下的书生彻底变成权贵的鹰犬。
贾雨村的结局是如何的,因为红楼梦后文的散失,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但前八十回贾雨村的故事已经足够发人深省,想要维持社会清明,官员们个人的精神素养固然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用科学的法治代替人治,澄清政治生态,才能做到户枢不蠹,海晏河清。
作者:郑丽莉,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