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大凡瓷板画
王大凡历史典故人物画的人文内涵,来源于其大量的阅读。他年轻时便嗜书成性,绘画之余,全身心扑在读书上。他日常生活省吃俭用,却不惜重金大批量购书,常常是一谷箩、一谷箩让人购来挑到画室夜读至晨。所读之书,既有诸如《曾国藩家书》等做人明理类,也有《随园诗话》等艺术修养类;既有《聊斋》《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名著类,也有《画鉴》《山水诀》《笔法记》《语画录》等古代画论类。
王大凡瓷板画中人物画背景多勾描葱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花,染色青翠,草绿、翠绿、深绿几个层次明显,笔法一丝不苟。 模仿品设色染色平板,厚重之中少阴阳层次变化,色调过渡生硬,少润泽之感。
人物脸部采用西洋画“色彩透视”技法来表现光线的明暗,人物形象骨骼鲜明,肌肤丰满,富有层次和立体感。如此绘画人物面貌的方法,在当时景德镇瓷坛有“西法头子”之称。如此技法虽然在十八世纪已经传入中国,但当时主要集中在宫廷艺术品之上,例如珍贵的珐琅彩瓷,民间真正流行乃得力于民国初年王大凡等瓷艺家的推广。因为是瓷画不同于纸本,颜色调配和使用技法完全不同,需要艺人自身反复试验和摸索,王大凡使用洋彩(即现称新彩)中的西赤加参10%的德黑(现属艳黑)调成肉色进行彩绘。彩绘时借着色晕由暗至明或由明至暗逐层渲染,以致生出立体效果的肉质感,烧炉后人物头像栩栩如生。因为使用了西洋光影技法,与之匹配的中国技法则是没骨法,五官用简洁线描刻划,但是脸部外轮廓不用线条勾勒,手足部亦是如此,如此二法融合使用,益见人物脸部与真容无异。本品所绘众仙皆是如此,造型生动,结构准确,美髯亮目,肃静传神。
王大凡人物画背景多勾描葱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花,染色青翠,草绿、翠绿、深绿几个层次明显,笔法一丝不苟。从王氏作品设色来看:一是画面绚丽照人,光彩艳发,画场面大、人物多的作品,总是根据主题需要,主角多用鲜艳夺目的色料(如胭脂红、西赤等),次要人物一般以赭、黄、蓝色陪衬;二是填色较厚实,人物画在双勾白描稿的基础上,多用浓重、深沉、艳丽的色彩,作多层次的渲染,注重明暗层次和冷暖变化,有传统工笔重彩的艺术效果。模仿品设色染色平板,厚重之中少阴阳层次变化,色调过渡生硬,少润泽之感。
1915年,王大凡与王琦、潘勾宇、汪晓棠、周小松、汪野亭等人的作品由江西瓷业公司、景德镇商会推荐,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王大凡的《富贵寿考》粉彩瓷板画,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是当时惟一的金 牌得主。他的作品深受收藏界喜爱,其中,他绘制的禹王治水图就曾在2011年的嘉德春拍上拍出了920万高价。
王大凡瓷板画特点:1、笔触:王大凡用笔用线非常的遒劲 ,多用游丝描拉线 。2、神态细节:王氏画仕女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点鲜明,并形成一种惯用的程式。3、绘画题材: 一般以人物故事图为主,其注重色彩之点缀,画意更浓。4、落款:篆款。
由于王大凡对陶瓷艺术的重大贡献,深得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尊重,1959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并先后被推选为省、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