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大清1808,新科举人李毓昌之死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几千年来,读书几乎是从政入仕的唯一渠道。
可是,官场上却并不能容下真正的书生。
那些在科举中崭露头角的文人,如果想真正在官场上立住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向现实妥协。
如果还刻板地秉循圣人教诲,注定会碰得鼻青脸肿,为俗世所不容。
1808年,山阳县城爆出一个惊天大案——上级派来的赈灾巡视组组长李毓昌悬梁自杀。
淮安知府王毂定案为自缢身亡,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等均签字认可这一结论。
幸好那时候没有火化制度,李毓昌尸体运回山东后,家人从其遗物中发现“山阳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的禀贴残稿,并开棺验尸证明系中毒身亡。
原来,当年山阳县遭灾,嘉庆下拨九万九千两专款予以赈济。
新科举人李毓昌,率工作组赴山阳检查救济款落实情况。
初担大任,李毓昌完全按照教科书去办事,不住招待所,不听汇报,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勘验赈灾落实情况。
山阳知县王伸汉是个老油子,哪经得起这么查,他酒桌上开导李毓昌:做官不能太用力。
“公初为官,不知做官的诀窍,日赴茅舍,访贫问苦,天寒地冻,过于劳累,可谓慕虚名而失实惠,实非为官道,望公三思。”
这时候,摆在李毓昌面前的选择有很多。
可以趁机敲诈王伸汉一把,捞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以坦然接受王伸汉的贿赂,当山阳县的保护伞,
可以装作啥也看不见,写好报告带工作组复命交差,
还可以阳奉阴违,到总督、巡抚面前再摆一道。
一身书卷气的李毓昌却选择做直男,当场与王伸汉撕破脸,明确表态揭发他贪污2.5万两赈灾款的丑事。
这毕竟是在山阳县的地盘上,王伸汉退无可退,设计毒死了李毓昌。
让人感到悲哀的是,李毓昌带领的工作组成员、身边仆人俱被王伸汉买通,惟他一人怀着“救生民水火、正朝廷律令”的赤诚之心。
浑浊的官场上,好不容易出现一个李毓昌却被毒杀了,他用身家性命再次印证了“多磕头少说话”的不二秘诀。
读书人都不傻,他们会自动对表。
如果我是李毓昌,会如何抉择,会有什么结局?
是更幸运,还是更悲惨?
除了那杯毒酒,或许他们看到了更多刀光剑影、暗流涌动。
沉冤昭雪后,嘉庆皇帝说道:毒甚王伸汉,哀哉李毓昌。
一个“哀”字,道不尽大清官场的糟糕,嘉庆皇帝的无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