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小镇青年

                    我曾是小镇青年

作者:徐俊霞

在城市里,我有一套面积不大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有一份收入不高却衣食无忧的工作。

也许在我的脸上你看不出我的背景和历史,看不出我是城市的移民,我出生在一座土地不多,人口也不多的平原小镇,我的父辈、兄弟一代又一代有着不同的寻梦历程。

1、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

上世纪70年代,当兵是很吃香的,比上大学还有前途。父亲穿着新军装,戴着大红花,乡里敲锣打鼓欢送新兵入伍参军。

父亲在江城武汉当了五年空军,当时,部队承诺父亲那一届兵复员后安排到石油系统工作。

海陆空三大兵种,空军是最好的兵种。父亲应征入伍前就和公社干部对着干,这种好事自然轮不上他,当时有一户人家的男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却死活不肯去部队,父亲补上了这个空缺。

结束了新兵连的训练工作,下到连队后,父亲做过很多工作。当兵第三年,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党员。提干后,父亲原本有机会留在部队上,可是祖父以病重为由让父亲复员。

祖父是抗战时期的老兵,曾荣立三等功,他老人家害怕打仗,害怕儿子客死他乡。

第五年,父亲和战友们退伍,纷纷回到原籍。家里有关系的都安排了工作,像父亲这样没关系没背景的只能自谋生路。

跳出农门的父亲又回到了农村,和订婚两年的母亲结婚成家,随着我和弟弟的出生,家里的日子愈发揭不开锅。

三叔在乡镇企业工作,他三番五次地劝父亲出去闯闯,给父亲找好了门路。可是上有年迈体弱的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儿,父亲没有其他选择。

父亲更不舍得让母亲 一个女人在家种地、带孩子,要吃苦一家人一起吃苦,要享福一家人一起享福。

父亲年轻的时候经常腰疼,尤其是收秋时节,他一手扶腰,一手干活,寝食难安。据说他是在部队跳降落伞落下的腰疼病!

我问父亲:“这么个难缠的病?退役的时候怎么没评个伤残等级?”父亲说:“那个年代的人都傻,哪儿会向部队提要求?”

军人、党员这两个身份是父亲一生的信仰,也是父亲一生的荣耀。

我十岁左右,父亲的一位战友从省城赶来看他,约他去看望另一位战友。由于家里没钱当盘缠,父亲出门连一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因此父亲没有与那位战友同行。

土地承包到户的到来,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标志着公社时代的结束。

父亲不是个合格的农民,至少和舅舅相比,父亲的手不够巧,种地也马马虎虎。他的脾性也不适合在农村发展,但他还是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这片黄土地上。

父亲有头脑,有想法,敢投资,敢冒险,他养猪、开旅馆、开饭店……他和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三个儿女。

一直到我18岁去外地读大学,20年没有走出农门的父亲才有机会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20年弹指一挥间,从风华正茂到年近半百,父亲的青春、梦想都献给了这片土地,献给了家庭和儿女。

2、

四叔比父亲小一旬,他当了四年的汽车兵,退伍后,他应聘到县城一家家电商场工作,尽管是私人企业,收入却很稳定。

四叔的驾驶照是A本,在商场先是负责长途运输,后负责送货,几年后就被老板提拔为商场分店店长。四婶在家种地,照顾一对儿女。

四叔给人打了一辈子工,直到他的一双儿女成家立业,他还不肯歇息一下。

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只要活着,就为儿女操不完的心。

四叔老实本分,在家电商场打工这么多年一直没挪窝。他常说越换工作越挣不到钱。

四叔很能干也很能吃苦,他在县城省吃俭用,住四人间的集体宿舍,一日三餐自己生火做饭,四婶和一双儿女在家的日子才过得比别人家滋润。

这是个典型的半工半农的家庭,四叔漂在城市,四婶和儿女留守在家。

夏收和秋收,四叔请几天假回来收割庄稼,逢年过节,商业单位正是销售旺季,四叔忙得脚不沾地,每年除夕那天,属他回来最晚。

芸芸众生,谁不是为五斗米折腰?

四叔做不来管理,经营不了一个店面。三折腾两折腾,还是重回原来的岗位。

随着他年纪大了,各种职业病开始找上门来,腰椎劳损,颈椎炎时不时地困扰着他。

平日里,家电商场的老板和他称兄道弟,这会儿,也不好卸磨杀驴,辞退四叔,只能让他在家电城做些轻松的活。

3、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父母对我没有过高的期望,农村的父母能把儿女养大成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虽然我的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并不闭塞,我依然渴望走出那条街,走得更远一些。

家在乡镇上,镇上有很多机关单位,医院、乡政府、供销社等。我从小和机关子弟在一起上学,要说差距不能一点都没有,机关上生活条件比农家好,可是论学习,他们就比我差远了。

从父亲那个时代直到90年代,农村孩子的出路不过三条:考学、当兵、打工。

对于女孩子来说,部队到地方选女兵的机会很少,这条路被堵死了。外出打工,对女孩子来说也不现实,凡是家里吃喝不愁的,哪家的父母舍得自家闺女外出谋生?

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考学了,初中毕业是一个分水岭,升学要预选复选,不亚于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我的很多同学就是在这一轮接一轮的考试中落马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在读高中和中专之间,农村的父母更愿意让孩子读中专,三五年的中专读下来就可以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了。高中读三年考不上大学,就白读了,钱就打了水漂。

我的父母同样有这样的顾虑,由于我的分数线不够中专线,在休学和高中之间,我还是执拗地选择了读高中。

我清楚地记得曾经一起同窗的六七十个同学,经历了小学毕业、初中毕业,最后只有五个人读了高中。

上世纪90年代的高中生活是很艰苦的,睡大通铺的集体宿舍,需要学生自己带面或带麦子到学校换成粮票,等到食堂做出来,米饭清汤寡水,馒头半生不熟,食堂不提供炒菜,咸菜都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足一星期的。

很多娇生惯养的同学在食宿方面不适应,中途打了退堂鼓。我坚持了下来,世上没有吃不了的苦,如果这苦是自己心甘情愿吃的,那就不叫苦。

读到高三,学习越来越紧张,我一个月回家一次,除了基本的粮票,我每月的生活费不足5元钱。除了周末改善一下生活,买一斤机制馒头,我从没有其他奢望。

父母挣钱不容易,弟弟还在上学,我是家里花钱最多的人,能够吃饱穿暖就很不错了。

好在前面有个目标在召唤,我不遗余力地努力着,拼搏着。

学生时代的我争强好胜,锋芒毕露,和现在的我大相径庭。

高中、大学,一路读下来,熬到大学毕业。我读大学那年,是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第一年,我大学毕业时,情况愈来愈严重,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家庭背景,想进对口单位工作并不容易。

由于父母的阻挠,我在家待业半年。我深居简出,内心的煎熬无法形容。

经商,我不感兴趣。学生时代的寒暑假,我在小镇上练摊,一张简易竹床就困住了我,那是噩梦一般不堪回首的日子。打零工,我动手能力差,乡镇上的企业都不适合我。

那会儿,计算机刚刚兴起,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到户,全民创业还没有形成气候。

当时乡中学校长的小孩正在读高中,他太太问我:能不能找到一所学校一门专业,毕业后能直接安排工作?我说: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是大势所趋。

有亲戚劝我:不要到处乱跑,到镇工厂绣个花,找个婆家,这一辈子不就过去了。我特反感:你家小孩怎么不绣个花,娶个媳妇,把这一辈子混过去。

我不算最惨的,我有位同学大学毕业后,由于父母久居乡下,孤陋寡闻,不舍得她一个女孩子外出闯荡,她在老家待业三年,边做农活,边打零工,最后才跟着劳务输出公司到城市里做工。

在城市里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农家孩子要付出多少,奋斗多久才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平起平坐。

先生存,再生活。

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碰壁之后,我还是走出小镇,来到城市拓展自己的事业。我用了最短的时间在城市里扎下根来,赚得了第一桶金,置办了自己的房产。

毕业四年后,我重返校园脱产进修,从传媒跳槽到企业做管理,接着是做撰稿人,虽然是曲线救国,但毕竟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4、

弟弟是典型的80后,他脑瓜很聪明,尤其在数理化方面。美中不足的是他的眼睛先天性近视,从小就戴着厚厚的眼镜片。在学校里被老师戏称为“小博士”,被同学们戏称为“四眼”!

父亲原指望他初中毕业后考个中专,不用在庄稼地里摸锄头。

弟弟读初中的时候,他的班主任老师是师范毕业后回到乡中学教书的,老家也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弟弟颇不理解,堂堂大学生从哪儿出去的又回到哪儿了,这算怎么一档子事?

事实是师范类大学生那几年就业率特别低,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就算村小学都不接收,分到乡中学的还算好的。

这一现实刺激了弟弟,初中毕业后,同龄的几个小伙伴去县城读了高中,他却执意休学了。

他想去外面闯闯,父亲考虑到他的眼睛视力不好,百般阻挠,终究没有挡住弟弟外出的脚步。弟弟去了西安一家工厂,打了半年工。

从西安回来后,弟弟不再好高骛远,他脚踏实地地从小本生意做起,炸油条、摊馅饼、卖学生用品……

生意由小到大,从开便利店到经营超市。弟弟在经商方面很有头脑,他一手经营超市,一手代理商品,直接垄断了整个乡镇的酒水、饮品的代理权。

弟弟有他的局限,他过于依赖那片土地,那座小镇。我们沟通过几次,后来想想我和小弟都扑棱着翅膀离家越来越远,父母身边总得留一个人。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迈越大,弟弟的日子红红火火,有房子有店面,喜欢做生意,就把全部心思放在生意上,不喜欢种地,就把几亩口粮地租了出去,生意淡季,还经常出国旅游。

农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弟弟的路不用去远方,就在脚下。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没有一条路是专为我们准备的,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出生的时代,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出路!

个人简介:徐俊霞,媒体撰稿人,笔名:海风,公众号:齐鲁海风(ID:haishangfeng2016),擅长创作亲子、情感、职场故事,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和公众号。一个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与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气的作品。

(0)

相关推荐

  • 生活让我学会了感恩---

    我的老家是个很贫困的农村,因为我们村里没有水,生活显得更加艰苦.自从记事起,我经常听见爸妈因为挑水争吵.为了不让父母吵架,我自十岁起就挽起担钩,挑起担子去挑水.当时引起了村里街坊邻居对我父母的不满,他 ...

  • 山东作家‖【老屋不老】◆闲云落雪

    作者简介 闲云落雪,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江山文学网逝水流年社团编辑.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星星·散文诗><西南作家>& ...

  • 散文||怀念四叔

    怀念四叔 袁福成||江苏 我的四叔永远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十一个春秋,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底,我们时常还在梦境中相见. 说起四叔和我父母及我们姐弟间的关系,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亦毫不为过. 早年 ...

  • 【天下爹娘】啥都不说,看现实版“樊胜美”的故事

    一个月前就收到了这篇稿子,期间一直犹豫是否推送. 于是进行了简单的读者调查,意见一半一半. 周末和几位朋友小聚,又说到这篇文章. 大家讨论半天,最终还是决定尽量保持原貌呈现-- 发生在这个家庭的事儿有 ...

  • 孪生兄弟比翼飞,不负苦心入名校

    孪生兄弟比翼飞,不负苦心入名校 原载于<农村青年>2021年第1期 文/朝阳 湖南省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有一对出自寒门的孪生兄弟,分别以687.685的高分考入清华和北大,令人惊讶与羡慕. ...

  • 叶仕娣《家与我》

    家与我 秋天的气息越来越逼近了.夏天的闷热已消失了大半,夏蝉也沉默了.秋风也开始随着天空,徐徐到来,黄叶已开始低头盼归宿,倦鸟思家...又是一年中秋时!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最热闹的,莫不过是中秋和春节了 ...

  • 悦读 丨回忆我的父亲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回忆我的父亲 文 丨尹基平 ...

  • “快乐”的四叔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小时候常听父母提及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习俗吧,总喜欢把家里的丑事捂在怀里,而不轻易对别人讲.但有时总觉得这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完全是相悖 ...

  • 谁撑起山东“最热”“五一”小长假?支付宝报告显示:小镇青年顶了半边天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5日讯 今年"五一"小长假预计2.65亿人次在路上,激发了疫情之后最火的旅游消费季.5月5日,支付宝平台发布数据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全国 ...

  • 小镇青年才是喜茶们的归宿?

    新芒daybreak16小时前 关注 茶是一种社交货币,逛街必备.这直接催生了一个千亿级别市场,茶饮也成为新消费趋势的一个经典注脚. 撰文 | 黄小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奶茶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必须和话 ...

  • 《英雄本色2018》上映,想起当年被黑帮电影带坏的小镇青年

    由王凯.马天宇等人主演的<英雄本色2018>已经上映,据说导演要致敬经典.而他所称经典,自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宇森导演,周润发.张国荣等主演的<英雄本色>.作为当年经典的黑帮 ...

  • 奶茶店“下沉”,小镇青年救得了它们吗?

    洪咸 · 2021-04-22 11:50 来源:互联网指北 很难有什么食品能像奶茶一样,能以这样深程度地参与当代生活--上班的苦需要奶茶的甜来抚平,快乐周末也要买杯奶茶喜上加囍--在天然的社交属性光 ...

  • 小镇青年不香了?电商用户争夺战跨入“上沉”市场

    标"星标",有干货,有工作! 第1132篇 原创文章 电商巨头挤破头抢占下沉市场的流量,"小镇青年"成为香饽饽,但随着一场疫情的到来,"小镇青年&qu ...

  • 放开小镇青年!这是《前任3》16亿票房的复盘

    截至2018年1月11日20点,<前任3>的累计票房即将突破16亿,成为2018年的一匹大黑马.大叔发现,包括我老婆在内,几乎所有电影圈和营销圈的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这部"烂剧& ...

  • 我的成长 | 从小镇青年到秦小明

    ***本文由TutorABC特约出品*** 今天想借助我的一些经历,和大家深入聊一聊眼界和格局这个话题. 1 柴米油盐酱醋茶,买房结婚和养娃 记得小升初时,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焦虑. 年长一 ...

  • 国际刑警发布红色通缉令,通缉美国外交官妻子,她曾撞死英国青年

    这是唐宁街上的猫第1308篇原创文章 国际刑警组织发布了一份针对美国外交官妻子安妮萨库拉斯的红色通缉令,后者被指控去年开车撞死了一名英国青年.据称,北安普敦郡警方在一份电子邮件中告诉哈利邓恩的父母,安 ...

  • 每一个成功的小镇青年,都需要花10年褪去自卑

      这是Spenser的第887篇文章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自卑"这个词. 不仅是遇到的很多人说自己自卑,就连我自己,偶尔都还是会有这种心态. 也许你会说,叔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