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起源:克服寒冷
克服寒冷是农业出现之前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是人类对抗自然的第一次胜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自然实验的起点。
大迁徙

在25000年前智人从非洲迁徙到了西伯利亚地区,12000年前到达了美洲。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西比利亚地区的温度最冷时可以到零下80度,就是今天的人类都很难居住,更别说2万年以前刚刚结束小冰河时期的智人。是什么吸引人类的祖先一定要在西伯利亚定居?我们可以从大迁徙的路线看出,从非洲而来的智人在7万年前左右来到亚洲,随后分为了三支,一支穿过东南亚去到了澳大利亚,剩余两支一支去西伯利亚一支跨越白令海峡去往美洲。
我们可以看见,智人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远早于西伯利亚和美洲,当亚洲的智人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数量不断壮大后,去往西伯利亚和美洲的严寒地区,是艰难但不得不做的选择。智人在西伯利亚地区花了一万年的时间去克服寒冷,然后再去往美洲,我们来看看,这一万年智人是如何对抗寒冷的。
针的发明

无论缝制手法多么粗糙,这都意味着针的发明非常早。目前可推断的针的发明是5万年前,那时候智人还没有到西伯利亚,这意味着是智人先发明出了针,缝制兽皮能够抵御更高的寒冷之后才决定往更寒冷的地方迁徙。
最早的针来自于鱼骨,当智人进行大型动物捕猎之后也可以来源于动物骨磨细,不管是早期的藤条还是后期的动物的筋作为那个时期的线,让人类可以完全的利用各种动物的皮毛来克服寒冷。
在欧洲、北美和西亚,尼安德特人制作和使用了大约六十种石器,它们总称为莫斯特文化工艺。莫斯特工具在西伯利亚有所发现,但是很少出现在北纬50°以北,北纬54°以北便完全不存在了。这可能意味着尼安德特人时期的气候比后来更加恶劣或他们没有成功地克服寒冷。如果说智人克服了尼安德特人没有克服的寒冷,那么这可能得益于针的发明带来了缝制的衣服,其样式很可能与现代爱斯基摩人的毛皮大衣类似。
小冰河

距今2.5万-1.8万年前,正是末次盛冰期,是指末次冰期中气候最为寒冷、冰川规模达到最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冰川范围达到极盛,陆地冰盖封存了大量水,植被消失,世界上大多数沙漠都扩张了,世界多数地区更为寒冷、干燥、不适宜居住。除了智人生存环境恶劣以外,其他动物也开始减少,食物来源减少迫使智人不得不开始新的迁移。
在此之前,智人已经拥有了制作皮制衣服的能力,冰川期那些活下来的智人,他们一代一代更加能抵御寒冷。他们拥有更粗壮的身体,这一点从现在的俄罗斯人和爱斯基摩人可以看出;他们的食物是高脂肪高蛋白的大型动物,这有利于他们储存能量;他们居住的房屋已经从亚洲的猛犸象骨结构变成了大冰块结构,冰块之间用水浇淋很快结成一体密不透风。
随着这次小冰河时期结束,人类已经拥有了更多克服寒冷的能力,他们开始走向西伯利亚更北的冰川,走向美洲更广阔的天地。
对抗自然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我们今天地球的生存环境已经被人类破坏到无法自我恢复的底线,我们今天在这里反思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25000年前刚刚结束冰河时期的智人时代,正是他们抵御住了冰河时期的严寒,才能有人类文明的今天。
从第一次利用大自然的自然火,到艺术,到语言,一次次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行为到面对寒冷的真正爆发。智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去改造环境,而进化到人类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克服绝大多数自然的困难。
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对自然保持敬畏,保护自然。而不是等到下一次我们无法克服的自然灾难来临,才领悟自然力量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