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花园(2020年度书单)
Reader

list
2020年一共读了44本,个人阅读习惯来讲加入了社会学和法律两个我不大了解的领域,list我罗列在下面,每本书的具体感受我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找。
我现在挑书很少踩雷,下面的书我觉得都很值得一看,大家挑选自己有兴趣的就好。
方法论(4):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亚伦·卡尔
《断舍离》山下英子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文案之神》尼克·法兰奇
科学/经济学(2):
《时间简史》史蒂芬·霍金
《贫穷的本质》阿比吉特·班纳吉、艾斯特·迪弗洛
医学(1):
《妇科圣经》
艺术(3):
《艺术战斗论》村上隆
《观看之道》约翰·博格
《骂观众》彼得·汉德克
哲学(1):
《西西弗神话》加缪
社会学(2):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于基础》卢梭
《乡土中国》费孝通
小说(8):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王朔
《围城》钱钟书
《那不勒斯四部曲》(共四本)埃莱娜·费兰特
《斯通纳》约翰·威廉斯
《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
宗教(2):
《悉达多》赫尔曼·黑塞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堪布
历史(2):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伊斯坦布尔 一座城市的记忆》奥尔罕·帕慕克
法律(3):
《西窗法雨》刘早
《要命的选择》雨果·亚当·贝多
诗集本(11):
《设计诗》朱赢椿
《疑问集》巴勃罗·聂鲁达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
《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
《我们生活的故事》马克·斯特兰德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巴勃罗·聂鲁达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古川俊太郎
《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阿多尼斯
《人间情书》沈颢
方法论(4):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亚伦·卡尔
这本我是为了让爸爸戒烟才读的,如果你想戒掉什么不良爱好可以去看,应该会很有帮助,里面的很多方法可以借鉴。
毕竟方法论这种东西很多都是相通的。
《断舍离》山下英子
这本是我重读的。现在经济衰退,大家受消费主义影响很深,我自己也挺容易过度消费和无脑消费的,现在正在改进中,这本书对我控制物欲很有帮助!
跟大家分享一句书里我很认同的话吧:“你是中心,而不是物品”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我没工作之前读过,没太大感觉,现在再读,觉得写的挺好的。
内容就是书名,建议速读,这种书本身也没什么文学性就是教你个方法,精读完全没有必要。
《文案之神》尼克·法兰奇
我买的是一个影印版,因为我当时工作要用,很急,想迅速补课,正版要预定很久。
内容写的蛮好的,但是这个版本很多插图都不清晰(要看清晰地还是要买正版),我觉得对要涉及到文案工作的人,还是挺有帮助的一本书。
内容就是讲怎么写文案+作者自己成功的案例
科学/经济学(2):
《时间简史》史蒂芬·霍金
我好久没学物理,刚开始读费劲巴拉(前面其实很多初高中物理知识),后面从黑洞,时空旅行开始,我觉得写得特别有意思,经典就是经典,没的说。
《贫穷的本质》阿比吉特·班纳吉、艾斯特·迪弗洛
2019诺奖作品,每个还没有发家致富的成年人都应该读一读吧?发家致富也应该读读。
其实我读完之后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让我看到自己身上“贫穷”的部分,我看到自己做过的那些“贫穷”的决定,以及在那些我做出“正确”决定其实很大程度上与我无关,不过是我的环境提供给了我做出正确决定的条件和机会。
有助于人审视自己+消除傲慢。
医学(1):
《妇科圣经》伊丽莎白·G·斯图尔特
里面写了很多女性妇科方面的知识,疾病+案例+治疗方法,我真的建议每个女性家中常备,可以在自己有妇科疾病症状的时候用来自查。
都2021年了,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关爱自己的生理健康这件事真的不丢人而且太重要了,建议大家丢掉那些不必要的羞耻心,毕竟健康第一。
艺术(3):
《艺术战斗论》村上隆
我大学时候在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看过他的作品,好像叫银椭圆大佛?(那时候还没有那么红),记不清了但当时印象很深刻,
书的内容是讲艺术家,如何做能像他一样成功。村上隆认为他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不要觉得只有贫穷才能做出真的艺术,艺术和有钱,成功,有名,并不冲突,他想打破——死后才能成名,为艺术献身等刻板印象,我个人觉得他这个理念很好。
书里里面还有一些他作品创作的过程(挺不容易的,大家可以看看)。
《观看之道》约翰·博格
书的前面大半部分都是教你怎么去看油画,后面还讲了杂志,广告等。
这本书给我收获蛮大的,因为我自己也很喜欢看艺术作品,作为观看者的我们,了解作品越多便越能体会其中的趣味。不过作者要是多写点就好了,我看完感觉有点意犹未尽。
《骂观众》彼得·汉德克
作者获得19年诺贝尔奖,文体风格非常特别,令人印象深刻。
书的内容:三个戏剧的剧本(很读完想去现场看,应该很棒)
哲学(1):
《西西弗神话》加缪
整本书围绕着荒诞感,以自杀为引子,把自杀指向一个荒诞人(无法在荒诞中生存的人),讲述了一种哲学式自杀。
人类一直试图在认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无法解释和认识的东西。拿人生来说,我们唯一可以确定无疑的事情,就是死亡,那既然已经确定无疑的会走向这样的结局,那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挣扎,努力,还有何意义?
从这一点上,你会得出人生没有意义的结论,那为什么,人类还要活着呢?加缪笔下的荒诞人,在这个问题上感受到了巨大的荒诞,所以自杀了。
加缪以为荒诞,并不来自于“人生无意义”这个答案,而是来自于一种对比。因为我们现在是真实存在的...这些全部全部,都是真实的。你意识到这些,但同时又知道自己不可避免的要走向死亡。
你始终追寻意义,无法停止追寻,但你同时又清楚地知道,这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会死),荒诞人,是无法调和现实的真实和一切都毫无意义这两点,而选择了死亡。(书的前半部分就讲这个)
后面,加缪讲了人生无意义,我们为什么还要活下去。对于所有意识到人生无意义还想要活下去的人,活着,就是伟大的抗争
书最后讲了神话故事,关于西西弗,一个一直推石头上山的人,然后石头不断地再从山顶滚下来,他要一直做这样重复,徒劳的事情,没有尽头。诸神说这是世间最残酷的惩罚(一直做没有希望的事情),但换个角度呢,对于西西弗来说,或许也不是。
人生的所有问题我觉得说到底都是哲学,这本书按头安利。
社会学(2):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于基础》卢梭
内容: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存在,不平等是发展壮大于人类的发展和精神的进步当中,最后在私有制和法律的形成当中稳定下来变得合法。
卢梭说不平等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野蛮人中间不存在),所有罪恶只在社会中才生根。大家看卢梭揭露的现象就好(我个人认同作者)
《乡土中国》费孝通
这本书我特别特别特别喜欢!!!我觉得是今年让我收获最大的书。虽然是跟法律沾边的,但我觉得,只要你是中国人,就读一下,好吧,不读不是中国人!
它虽然不是很长,也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但是我一天最多读一篇文章,因为它需要你去思考,而且是大量的思考,所以,可能读起来会比较慢。
但是,相信我,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求求大家读一下!!!
小说(8):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王朔
这本是王朔的长篇小说,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王朔,总体来说呢还是很喜欢的。
王朔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很“俗”,他不是高雅的书写。风格比较鲜明,我觉得要看你的读书趣味,如果你是喜欢很清新,很优雅的书写方式,那这本书可能不够适合你。
这本我觉得,是会带我很多思考的一本小说,里面会用到很多的北京话,有些我也确实不知道啥意思,可能北京人读起来应该会更加通透。
我比较推荐有社会经历的人去读,因为你经历了一些人情冷暖,经历了生命中人的来来去去,对人生有一个比较长线思考。如果你现在是大学生,还处于象牙塔里的一个状态,那我不是很建议你去读这本书,因为很有可能读不懂,可以先放一放。
《围城》钱钟书
钱钟书自己说,“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他写的是真实的生活,柴米油盐,嫉妒羡慕,钱财名利,爱别离求不得。他写的是这些东西。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钱钟书描写女性的心理描写的很好,我感觉比男性的描写要更胜一筹。里面的人物我觉得都还挺典型的,他描写的某个人的特质,你在读的时候,是可以和现实中的人对上的,他把人物刻画的很鲜活真实。
每个人,都是总有一只脚要踩在泥巴里的那种人物,和我们每个人一样。
《那不勒斯四部曲》(共四本)埃莱娜·费兰特
大家可以先看剧《我的天才女友》,剧很好看,书更细腻(翻译的很顺滑),具体内容就是讲述了两个女孩不同的人生(一个上学了,一个没上学)
女生可能更能理解作者描写的东西,可以激励你去学习。想学习吗?想学就快去读这本书!我读完想去读博士哈哈哈(突然对学业有追求)。
但是个人觉得最后两本写的没有前两本好,结局我也不是很喜欢。
《斯通纳》约翰·威廉斯
本书讲了男主的一生。男主是一个农村男孩——斯通纳,家里让他读大学,目的是想让他学完以后回家帮忙,但他最后决定留在学校当老师,后来跟一个女孩一见钟情的结婚,但婚姻并不美满。
中年期间和学校的一个助理在一起,这是真爱,但因为现实原因也没在一起。还讲了因为男主性格比较古板跟系主任闹矛盾,系主任给他穿小鞋等等故事。
有一句书评我觉得完美诠释了这本书:“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男主的生活真的,从来没完美过(就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但斯通纳一直在试图,做自己的努力去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
对我触动蛮大的,因为里面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
本书内容讲述了男主和他的朋友们一直在路上的故事,不停地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永远年轻,永远无法安定。
这样的写书方式我也是第一次见,非常独特,我读的时候有种自己也年轻起来的感觉。
宗教(2):
《悉达多》赫尔曼·黑塞
内容:一个人开悟的过程(佛教)。没想到是黑塞写的,和《荒原狼》两个风格,但这本书对我来说帮助蛮大的,虽然我并不信宗教,但里面的很多理念还是会对生活有所帮助。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堪布
这本书2020是真的火,也是讲佛教。书里还是有希望大家昄依佛教的意味在,但我觉得大家可以略过,单单看佛教中的一些理念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可取之处。
我个人对信仰宗教是持有非常审慎的态度的,因为任何一个宗教的理念都不能说是完美的,它都是“毁誉参半”,但信仰意味着要全盘接受,我觉得这不大好。
不过读某个宗教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要全盘接受,所以我们可以读读。
历史(2):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这本应该是19年特别火吧,我读下来觉得,火还是有它火的道理的。
它很好读,阅读体验是很顺畅的,黄仁宇对这段历史的一个很通透的描写,虽然写了很多细节,但他是站在一个很高很远的角度去描述这段历史,也就是所谓的“大历史观”,而且写的也很有意思。
我读的爱不释手,会很想要一直读下去,这本我觉得就没有受众限制了,谁都可以去读。附赠了一个小册子——别人的评价,个人不喜欢先读别人的评价。
《伊斯坦布尔 一座城市的记忆》奥尔罕·帕慕克
第一次读奥尔罕的书是小说《我的名字叫红》,这本是第二次。
他前面一直在讲伊斯坦布尔曾经的荣耀与现在的衰落,他将二者对比,说这个鲜明的对比带给这个城市忧愁,人民也是,他一直在描写这些冲突。
里面还有很多老照片,画,我读的很带感。一定要看到最后,结尾是对整本书的升华,我读到最后直接爆哭。
法律(3):
《西窗法雨》刘早
我2019年备考了法律硕士的考试,所以我是带有一点法律基础的,但是这本书,我觉得更适合没有法律基础的人去读。
它由很多短文章组成的,讲西方的法律小故事,写的很通俗,这本书我印象中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我读完觉得,这本书要是在我考试之前读,可能会带给我更多的帮助,现在读就收获不是很大,因为讲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已经理解的内容。
《要命的选择》雨果·亚当·贝多
这本书特别开拓思维,我很喜欢,适合大部分人去读。它里面讲的是3个法律的案例,但它不会跟你说,这个案子怎么判才是对的,而是会跟你罗列各种各样的的思维方式,思考角度,然后你会发现每一种都有它自己的道理,内容是很开放性的,会启发你。
但是这本书我觉得有一个缺点:翻译不是很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你一开始读,可能没有那么顺畅,会慢一点,但是你坚持一下,习惯它表达方式以后读起来就会顺畅,会快一点。
我不建议一口气读完,因为它是需要你去思考的书,你只读不思考是没有意义的,你可以一天读一个案例,给自己一些时间思考,沉淀一下。
一天读一个案例我觉得最多了吧,反正我是这样读的。
诗集本(11):
在讲之前跟大家说一下我的阅读习惯,诗集我不会单独找时间来读,我都是读需要思考的书,读累了,然后读诗。
诗集,短句让人很放松,这个是我自己的阅读习惯,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设计诗》朱赢椿
这个我单独出了一期视频,大家可以去找一下(B站,公众号都有),名字是:易烊千玺枕边书。
总结来说:一本值得买回家收藏的书
《疑问集》巴勃罗·聂鲁达
它不是诗,就是很多短小的,对世界的疑问。这本我的评价很摇摆,因为你说它不好吧,它也还行,但是呢,我觉得没有写出聂鲁达应有的水准,所以这本书我就保留意见吧。
看一下倒是也行,反正也不是害了你的书对不。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
余秀华是我自己特别特别喜欢的诗人,我读过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很喜欢。
大家如果没有接触过可以去微博搜一下,她会在微博上发一些自己的作品,你可以先看看对不对自己的胃口。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
小林一茶是日本的俳句诗人。他的一生到后期特别特别惨,惨到令人窒息....但是呢,他的文字是很通透的,写的很有趣,不会因为他悲惨的一生而变得很阴郁。
大家也知道日本作家大半部分文风都挺阴郁的,小林一茶完全不是,我很喜欢。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
石川啄木这个风格就很日本,整体偏阴郁偏悲伤,但写的还是很好的, 我也很喜欢。不要看它很厚,实际也没多少东西,可以没事儿拿过来翻一番。
《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
2020目前读到最喜欢的诗集(读完我好想和她做朋友!)。她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作品不多,但每一首都有特色。
我觉得她是一个对万事万物怀有慈悲心的人,是爱着这个世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人。
《我们生活的故事》马克·斯特兰德
前期的作品我不是非常喜欢,后期还可以。他写长诗写的不错,尤其里面有个对父亲去世的组合诗,写的特别好。
但是我感觉很多诗里,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我不太明白,很久没有读到这种我读不太懂的诗了。哎,还是好好学语言看原版吧,翻译总归差点意思。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巴勃罗·聂鲁达
太有名了,以至于没啥可说的。
简评:“又爱又欲”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古川俊太郎
本书是作者21岁的处女作(有才华的人的21岁),我觉得作者是怀抱着很温柔的心情,去看这个世界的人。
跟大家分享一句书里我很喜欢的句子:“我想用我的小便歌唱”
《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阿多尼斯
我第一次接触阿多尼斯是大学时候,读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这本也很推荐大家去读。
书的内容是一些你读完要细想的短句,大家自己读读就知道了,一看就是非常有才华的人。
《人间情书》沈颢
这个是一本诗集,大部分是作者在监狱里写的,所以大家也不要把诗人想的很高尚,诗人就不犯罪了吗???作者是因为经济犯罪进的监狱(因为钱)。
他自己对这个书的定位,说是写给妻子,写给人间的情书。可以看出来,作者在监狱里还是很思念妻子,念着妻子对他的好的出狱以后呢,好像,这个感情就没这么浓烈了哦。
我整体感觉下来,没有哪一首是特别打动我的,但是每首中都有那么几句,我觉得写得挺好的。他也特别高产,一两天就写一首诗。
情话(5):
这个合集其实是我特意去读的,因为本来呢,我是要出一个情话的合集,但是这个合集确实太多了,大概10本书,我暂时还没有读完,就先说一下吧。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
这个是我重新读的,我大学的时候已经读过一次了,但这次读我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这次都给我读哭了。
第一次读:哇!这种爱情真的很棒(羡慕)
这次再读:感动!想哭!又是为别人的爱情而落泪的一天
里面有很生活化的东西,我觉得如果你谈过一段比较长期的恋爱,你应该能在这本书里看见自己,比如他俩的信里面会写很多:
我们明天去玩儿吧,我们后天去玩儿吧,我们下次见面一起去...玩儿吧。
比如李银河父母反对王小波,说要给王小波家里写信,王小波就很生气,说要是真写信,他就把信抄成大字报贴在外面让大家评评理。
王小波也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作者,他的作品我读过三分之二(王小波我的爱!按头安利!!!)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这本里面对两个人对爱情的描写是很少的,革命战友的感觉更多,流传比较广的那几句“我一生都是坚定地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像这种表达,其实特别特别特别少。
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他们两个的感情,我觉得不能单纯的用爱情去形容,像邓颖超说的,他们更像是战友,伴侣,我觉得这样表达更加贴切。
《朱生豪情书全集》上下两册
朱生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他特别明显的一点就是,你单独看他的句子和他的整篇文章,给人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
你单看他的句子,可能觉得很甜,很有爱,但是你看他的整篇文章,会发现,朱生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个人的感觉是...很脆弱,也不是很阳光,很需要宋清如去保护他呵护他陪伴他,这样的一种感觉。
《致D情史》安德烈·高兹
这是写给他太太的一本书,特别打动我,
他和他妻子之间是相互补充,是不可分割,是彼此已经成为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两地书》鲁迅 许广平
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一开始就是学生给尊敬的老师写信,后来写着写着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爱有很多种吧,他俩更像朋友和家人,不太像情侣,信里没有什么情啊爱啊的,想读这些的人请忽略本书。
(总之是一个迷妹追星成功的故事,我也出视频了,大家可以去翻翻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