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一、β2—微球蛋白(β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800,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故而正常情况下β2—微球蛋白的排出是很微量的,由此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加的情况;而尿液中排出β2—微球蛋白增高,则提示肾小管损害或滤过负荷增加;在急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脏受损,故尿β2—微球蛋白升高,而膀胱炎患者则β2—微球蛋白正常;肾移植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发生排斥反应,因β2—微球蛋白合成加速,虽肾清除增多,而血β2—微球蛋白仍增高。一般在移植后2~3天血β2—微球蛋白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肾移植后连续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的敏感指标。如肾移植虽有少尿,但血β2—微球蛋白下降者提示预后良好。排异时血β2—微球蛋白增高先于Cr,测定β2—微球蛋白,有助于诊断尚处于亚临床期肾发生的排斥反应。β2—微球蛋白检测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患者轻度肾功能减退和疗效观察的一项简便、精确而又敏感的方法。故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在临床上是有多种价值的。

二、肾小球滤过率是估价肾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肾小球滤过的β2—微球蛋白,99%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并在此全部被分解成氨基酸,故而尿液中β2—微球蛋白的测定是诊断肾小管疾病较灵敏之特异性试验[1,2]。在1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明显,最高可最达40mg/L,如此高水平的尿β2—微球蛋白,不能单纯解释为滤过负荷增加,肾小管必遭受了严重的损害;血清及尿液中β2—微球蛋白测定,对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都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血清β2—微球蛋白增高,除因GFR降低外,另一个原因是合成增加,见于恶性增生性病变及结缔组织病变,在肿瘤方面,播散性病变较局限的病变中,更易产生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AML—01报告淋巴增生瘤伴有血清、尿β2—微球蛋白的升高,认为β2—微球蛋白可作为这类肿瘤的标志物[3]。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β2-MG测定值高于正常,而原发性肝癌血清β2-MG测定值又显著高于肝硬化,表明在肝硬化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对血清β2-MG动态观察,对疾病预后、转归有较好观察作用。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β2-MG测定值显著高于肝脓肿,有助于肝癌与肝脓肿的鉴别诊断

三、临床意义

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 2-MG 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脑脊液中β 2-MG 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血β 2-MG 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肾功能是影响血β 2-MG 浓度的最主要因素,用血β 2-MG 估测肾功能。

( 1 )血β 2-MG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β 2-MG 升高。

( 2 )血β 2-MG 是反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 3 )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β 2-MG 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 4 )血β 2-MG 有助于动态观察、诊断早期肾移植排斥反应。

2 、恶性肿瘤时的血β 2-MG 。

( 1 )血β 2-MG 是以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主要标志物,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血β 2-MG 浓度明显增加。

( 2 )可用于评价骨髓瘤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3 、病毒感染,如人巨细胞病毒、 EB 病毒、乙肝或丙肝病毒及 HIV 感染时,血β 2-MG 可增高。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血β 2-MG 增高,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活动期。 5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β 2-MG 升高,并且和关节受累数目呈正相关。目前认为测定血β 2-MG 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程度,并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尿β 2-MG 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β 2-MG 浓度主要与肾小管功能有关。

1 、检测尿β 2-MG 是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 2-MG 明显增加,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2 、尿蛋白 / 尿β 2-MG 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 / 尿β 2-MG 比值大于 300 ;单纯肾小管病变时,比值小于 10 ;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3 、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尿液β 2-MG 浓度明显增加;而下尿路感染时,则基本正常。

4 、用于判断肾移植的排斥反应。肾移植无排斥反应者,尿β 2-MG 浓度常无明显增高;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在排斥前数天即见尿β 2-MG 明显增加,在排斥高危期,连续测定有一定预示价值。

5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尿β 2-MG 与其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6 、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时,尿中β 2-MG 明显增高。

7 、重金属中毒肾损害的流行病调查,尿β 2-MG 可用为筛选试验。

脑脊液β 2-MG 检测的临床意义

β 2-MG 在脑脊液中出现及其浓度增高,说明中枢神经系统有较严重的病理性损害。

1 、早期的脑梗塞、脑膜炎、脑炎和多发性神经病时,脑脊液β 2-MG 含量增高。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脑脊液β 2-MG 含量增高。

3 、脑脊液β 2-MG 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诊断 CNSL 的客观指标之一,动态观察也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

检测方法

测β 2-MG 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以及环状免疫扩散法等。目前国内常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或尿β 2-MG 的含量。样品中的β 2-MG 与包被胶乳颗粒上的抗人β 2-MG 形成免疫复合物,产生的浊度与样品中的β 2-MG 含量呈正比,用比浊法进行测定,从而求得样品中β 2-MG 含量。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