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人际沟通中被忽略的非语言信息才是沟通的关键

在交际沟通中,我们主要通过用词,声调以及肢体语言来沟通。有科学家指出这三项元素在沟通中所担任的影响比重是用词占7%,声调占38%,肢体语言占55%,沟通中,说话的内容是最不重要的,特别是面对深度感情沟通以及激烈感情沟通的时候,最重要的往往是肢体语言的沟通信息。
身体语言又称体语,包括眼神、手势、触摸、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这类显性行为,虽然无声,但具有鲜明而准确的含义,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聋哑人的交流就是通过体语来达成的,可见体语能传达的信息是全方位的丰富多彩的。
比如父亲的一个严厉眼神就让我们明白了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比如交通警察的指挥,这一类信号都是极其准确而鲜明的。
“在没有得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推理的,那样只能是误入歧途”这是文学经典形象福尔摩斯侦探的名言,他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可以凭借指甲、外套的袖子、脚上的靴子、膝盖处的褶皱、食指和拇指上的老茧,以及面部表情和种种行为判断人的内心活动。
“假如在得到所有这些信息的情况下,竟然还是无法对这些信息的主人做出准确的判断,我认为,这一定是天方夜谭。”福尔摩斯如是说。
为什么他有如此大的信心呢?因为他内心十分清楚人的身体语言密码所拥有的巨大力量。犯罪嫌疑人可以用制造出种种口头的谎言,但是却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的身体语言,不经意间就会把内心的秘密泄露出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习惯性动作,与一般人相比,福尔摩斯的优势就在于他懂得从人的身体语言来分辨他是否在说谎,同时从这些不说谎的信号里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
我们不能总是过分重视口头表达的内容,而忽略了身体语言所表达的本意。
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口头内容的表达,而忽略了身体语言这一有效的途径。
人们的态度不是由说话的内容,而是由讲话的声音表现出来的。
我们的实际的沟通中,会使用文字和声调,有时候这两者很有契合,但通常并非如此。当你在问对方:“你觉得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挺好好。”你通常不会凭借这句“挺好的”来判断他的感受,而会凭他的音调来判断他是否真的觉得很好,还是觉得一般或者不好。怎么样说话比说什么样的话更重要,因为我们的态度不是经由文字,而是经由讲话的声音表现出来的。
声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言词,而在交流中我们往往要回答对方的问题,于是我们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言词,而非声音上,这是片面的,只有仔细聆听对方说话的声音,才能丰富言词的含义。
一个放大说话音量的人,通常有控制环境的目的。说话大声是独断、强制且具威胁性的行为,所以想支配或控制他人,讲话通常很大声。大部分人认为讲话大声、低沉是自信的表现,但有些人大吼大叫,是因为害怕如果轻声细语,没人会听得见。
说话小声的人一开始可能会被认为缺乏信心或优柔寡断,但是小心别上当,轻柔的声音可能反应出平静地自信,说话者认为没有必要支配谈话。如果说话轻声细语且伴随着不舒服的肢体语言,像是缺乏眼神接触,转过身去或扭过脸,这些就是不舒服的象征性动作以及自信心的缺乏。
说话一向很快的人,对于事物的评估和判断通常也很快,因此他们常常不假思索就作出判断。有些人说话快则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全感,这种人会有自卑的反应,像是紧张兮兮,或是刻意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有一些人在以一般的速度闲聊一阵之后,发现谎言很难再编下去,于是说话越来越快,企图对谎言加以解释。
说话一直都很慢的人也许是身体或心理有障碍,这个时候会伴随着无法表达意见的反应。而教师,演讲者讲话慢则是故意的,为了让每个听众都能听到他们的话,了解他们的意思。
说话结巴,如果不是天生的,那么通常是缺乏安全感、紧张或困惑所造成的。但也有可能是说话者想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绞尽脑汁搜寻正确的字眼,或者对方故意停顿,好让你有机会插话。
人的声音高低是天生的,但是人们通常会为了一些固定的理由提高或降低音高。当特别害怕、高兴、痛苦、兴奋时,大多数人声音会提高;有些人为了引诱别人,会明显地降低声音;当一个人伤心、沮丧或者疲倦时,音调也会降低。
有些人用谄上傲下的音调或其他假装的语调来呈现成功、老练、聪明、富有的形象。而这些特性也许并非他们主要的人格特质,相反的,这只是没有安全感,企图寻求赞美与认可的表现而已。
在许多语言里,单凭音节或是对字眼的强调,说话内容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我们问别人,愿不愿意和我们到哪儿去,如果得到的是语气坚定地回答:“好啊,没问题。”我们就知道对方接受了邀约,而如果对方以犹豫的语气说出同样的话,我们知道他接下来会说:“但是……”,你如果仔细聆听对方的语调,就能察觉语意是否完整。如果对方欲言又止,即使你无法猜出真正的意思,至少能感受到暧昧模糊之处,并提出适当的问题加以理清。
声音只能透露一部分情感,如果配合对肢体语言和说话内容的观察,通常就能掌握对方真实的情绪。对方的声音说话的内容和肢体语言如果协调一致,也就是在持续模式下,你就能轻易分析他的感觉,并预测他会对不同情况作出何种反应。要是声音与说话的内容或身体语言相冲突,你就得依据一般的模式推论可能的原因,以免妄下断语。比如说话时身体向前靠还是远离,点头摇头还有手势等。
语言的意义比不上声音,而声音的意义比不上肢体语言。
人际沟通中,最可靠的是肢体语言,其次是语调,最不可靠的就是说说话的内容,其中说话内容经过人为主观的编辑,充满了个人的修饰,虚假成分极高,特别是在高手间过招时,更是难以分辨每句话的含义,只有语调及身体语言读取的信息才较为准确。
在语言,声音,身体语言互相矛盾的时候,最佳的建议就是相信对方的身体,因为人的动作是自发的,难以控制的,身体的细节太多,即使可以的能控制和改变1~2个细节,隐藏的信息也会在另外一些细节上表现出来。
(0)

相关推荐